标签:
传统文化腹有诗书古典诗词怀古七月诗历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七月诗历十五日
唐·李群玉、宋·张耒、朱熹、方回、舒岳祥
唐·李群玉
《七月十五夜看月》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星斗动,路越青冥高。
竟夕瞻光彩,昂头把白醪。
南溟,南方大海。
【白醪】糯米甜酒。
李群玉(808-862),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宋·张耒
《七月十五日希古生日以诗为寿》
苍颜白发老祠官,邂逅淮扬一笑欢。
且可鲸吞巵满酒,行看鹗立豸拏冠。
寿觞满对秋风举,生日欣逢伏暑阑。
阅世祝公松柏寿,从来霜雪不能寒。
【苍颜】苍老的容颜:苍颜白发。
【白发】告发;揭露。
【祠官】掌管祭祀之官。
【行看】1.且看。
2.复看,又看。
【鹗立】像鹗之伫立不动。比喻卓然超群。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苏门四学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仅传六首,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宋·朱熹
《穹林阁读张湖南七月十五夜诗咏叹久之因次其韵》
南岳天下镇,祝融最高峰。
仰干几千仞,俯入一万重。
开辟知何年,上有释梵宫。
白日照雪屋,清宵响霜镛。
极知瑰特观,仙圣情所钟。
云根有隐诀,读罢凌长风。
【释梵】1.指释迦。
2.帝释和梵天。佛经中天的名称。
【梵宫】佛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紫阳等。徽州婺源人。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对经、史、文学、乐律等有较大贡献。有《晦庵词》。
宋·方回《七月十五日书》
家贫难办素食,事忙不及草书。
今日果然如此,古人可信非欤。
【贫难】1.贫穷艰难。
2.指贫穷艰难的民户。
【素食】1.谓人类未知熟食以前食草木之实。 2.瓜菜之类的食物。后指菜食无肉。
3.特指僧人斋食。 4.素餐。不劳而食。 5.平时所食。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宋·舒岳祥
《七月十五日竞传有铁骑八百来屠宁海人惧罹仙》
年来避世羡渔郎,全载妻儿云水张。
隔苇鸣榔分细火,带苔收网晒斜阳。
一丝寒雨鲈腮紫,半箔归潮蟹斗黄。
欲逐鸱夷江海去,西风无奈稻花香。
【原题】:七月十五日竞传有铁骑八百来屠宁海人惧罹仙居祸僦船入海从鸱夷子游余在龙舒精舍事定而后闻之幸免奔窜深有羡于渔家之乐也作渔父一首
【年来】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2.年岁到来。
【避世】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和外界接触:~绝俗。
【云水】1.云与水。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4.河流名。在今广东省乐昌县南境。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后一篇:234@365两汉·张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