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初夏传统文化古典文学苏轼怡情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阮郎归·初夏》《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次韵朱光庭初夏》《和子由四首首夏官舍即事》《浣溪沙芍药樱桃》《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送春》《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宋] 苏轼
《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当时苏轼刚刚调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白话译文
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
[宋] 苏轼
曈曈日脚晓犹清,细细槐花暖欲零。
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
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沾讲舌乾。
陛楯诸郎空雨立,故应惭悔不儒冠。
两鹤摧颓病不言,年来相继亦乘轩。
误闻九奏聊飞舞,可得徘徊为啄吞。
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岁犹存铁石心。
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原题】: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
宋·苏轼
《次韵朱光庭初夏》
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
卧闻疏响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
谏苑君方续承业,醉乡我欲访无功。
陶然一枕谁呼觉,牛蚁新除病后聪。
【谏苑】谏官官署。
【承业】1.遵命从事。
2.继承先代的基业。
【牛蚁】指病虚,恍惚。
【新除】谓新拜官职。
宋·苏轼
《和子由四首 首夏官舍即事》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
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
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
【绛裙】1.红裙。 2.借指妇女。菲,形容花草美、香味浓
宋·苏轼《浣溪沙》
芍药樱桃两斗新。
名园高会送芳辰。
洛阳初夏广陵春。
红玉半开菩萨面,
丹砂浓点柳枝唇。
尊前还有个中人。
宋·苏轼
《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
绿暗初迎夏,红残不及春。
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
井落依山尽,岩崖发兴新。
岁寒君记取,松雪看苍鳞。
原题: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
【魏花】即魏紫。【卢橘】1.金橘的别称。 2.指枇杷。
【井落】村落。
岩崖吗,亦作"岩厓"。指山崖;形容性格孤高。
《送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馀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送春》是苏轼《和子由四首》中的一首。苏辙于熙宁七年(1074年)春末任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掌书记时,作《次韵刘敏殿丞送春》,苏轼诗就是和这一首的,可称和诗的和诗。
注释
绊:羁绊。余晖:夕阳的阳光。
酒阑:饮酒将罢。病客:作者自指。
蜜熟:指花蜜已熟。
扫地:指花谢了。
禅榻:禅床。忘机:没有机心,言心无得失,无纷扰。
法界观:是佛教华严宗的一部重要著作的简称,本名《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唐代杜顺述,宗密注。
白话译文
梦中逝去的春光还能追回来吗?我想用作诗吟句绊住夕阳的光辉。饮酒将罢我只想去睡觉,虽然花蜜已经熟了,黄蜂却懒得去采。芍药花和樱桃花都已凋谢了,我已经泯除机心,淡泊宁静,不把生死荣辱放在心上。我向你借《法界观》这本书,用其中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却人间一切烦恼。
《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雨洗娟娟嫩叶光。
风吹细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
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
先生落笔胜萧郎。
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
月和疏影上东墙。
【书帙】书卷的外套。泛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