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腹有诗书尚古魏晋·傅玄夏杪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魏晋·傅玄《放歌行》《众星诗》
《前有一樽酒行》《杂诗》《两答程晓诗》《青青河边草篇》
《放歌行》
灵龟有枯甲,神龙有腐鳞。
人无千岁寿,存质空相因。
朝露尚移景,促哉水上尘。
丘冢如履綦,不识故与新。
高树来悲风,松柏垂威神。
旷野何萧条,顾望无生人。
但见狐狸迹,虎豹自成群。
狐雏攀树鸣,离鸟何缤纷。
愁子多哀心,塞耳不忍闻。
长啸泪雨下,太息气成云。
注释
灵龟:灵验的神龟。
枯甲:干枯的甲壳。
腐鳞:腐烂的鳞片。
千岁寿:千年的寿命。
存质:保存的本质。
相因:相互因袭。相袭;相承。相互依托。
朝露:早晨的露水。
尚:尚且。
移景:移动日景,移影。
促哉:短促啊。
丘冢zhng:丘冢。坟墓,坟堆。
履綦:鞋上的带子。足迹,踪影。踩出的足印。綦,苍灰色。足印。
故:旧。
悲风:悲凉的风。
威神:尊严的神灵。赫奕的声威;神明般的威严。
旷野:空旷的田野。
何:何其,多么。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生人:有生气的人。活人。
但见:只见。但,只,仅。
狐雏:狐狸的幼崽。
攀树:攀援树木。
离鸟:飞离之鸟。失群之鸟。
缤纷:纷纷。繁盛纷乱貌。
愁子:悲愁的人。悲愁的小孩子。
哀心:悲伤的心情。
塞耳:堵塞耳朵。
长啸:长声呼啸。
太息:叹息。
《众星诗》
东方大明星,光景照千里。
少年舍家游,思心昼夜起。
【明星】明亮的星。比喻著名演员、运动员:好莱坞女明星|足球明星。也泛称著名人物:交际明星|民族文化的明星。
《众星诗》
朗月并众星,日出擅其明。
冬寒地为裂,春和草木荣。
阳德虽普济,非阴亦不成。
《前有一樽酒行》
置酒结此会,主人起行觞。
玉樽两楹间,丝理东西厢。
舞袖一何妙,变化穷万方。
宾主齐德量,欣欣乐未央。
同享千年寿,朋来会此堂。
《杂诗》
浮萍蔽绿水。
杨柳何依依。
繁华正葳蕤。
浮云含愁气。
悲风坐自叹。
团团三五日。
皎皎曜清晖。
炎景时郁蒸。
海沸沙石融。
《杂诗》
间夜微风起,明月照高台。
清响呼不应,玄景招不来。
厨人进藿茹,有酒不盈杯。
安贫福所与,富贵为祸媒。
金玉虽高堂,于我贱蒿莱。
【清响】1.清脆的响声。
2.声音清脆宏亮。
【玄景】1.黑影;夜影。
2.比喻荫庇他人的恩德。 3.神话中天帝藏书台。
【厨人】厨师。
藿茹,豆叶煮成的粗劣的菜肴。
【蒿莱】1.野草;杂草。
2.草野。
《答程晓诗》
奕奕两仪,昭昭太阳。
四气代升,三朝受祥。
济济群后,峨峨圣皇。
元服肇御,配天垂光。
伊州作弼,王室惟康。
颙颙兆民,蠢蠢戎膻。
率土充庭,万国奉蕃。
皇泽云行,神化风宣。
六合咸熙,遐迩同欢。
赫赫明明,天人合和。
下冈遗滞,焦朽斯华。
矧我良朋,如玉之嘉。
穆穆雍雍,兴颂作歌。
《又答程晓诗》
羲和运玉衡,招摇赋朔旬。
嘉庆形三朝,美德扬初春。
圣主加元服,万国望威神。
伊周敷玄化,并世沾天人。
洪崖歌山岫,许由嗟水滨。
【玉衡】1.古代的测天仪器。
2.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 3.泛指北斗。 4.车辕头横木的美称。
【伊周】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玄化】1.圣德教化。
2.神妙的变化。 3.三国吴鼓吹曲名,韦昭作。
【洪崖】1.亦作"洪厓"﹑"洪涯"。传说中的仙人名。黄帝臣子伶伦的仙号。
2.唐张氲号。相传他隐居姑射山得仙。参阅《说郛》卷三十引宋张淏《云谷杂记.二洪崖先生》。
【山岫】1.山洞。
2.山峰;山峦。
【许由】《庄子·逍遥游》载:隐士许由,相传尧让以天下,不受,隐居在颍水之阳的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愿闻,洗耳于颍水之滨。又,许由与巢父为友,后因称隐士为“巢许”、“巢由”。
《青青河边草篇》
青青河边草,悠悠万里道。
草生在春时,远道还有期。
春至草不生,期尽叹无声。
感物怀思心,梦想发中情。
梦君如鸳鸯,比翼云间翔。
既觉寂无见,旷如参与商。
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
既觉寂无见,旷如商与参。
河洛自有涸,不如中岳安。
回流不及返,浮云往自还。
悲风动思心,悠悠谁知者?
悬景无停居,忽如驰驷马。
倾耳怀音响,转目泪双堕。
生存无会期,要君黄泉下!
注释
参(shn)、商:皆星名。二星在天体上相距约一百八十度,当这个星升到地面时,那个星便沉入地平面下,永不相见。这里是比喻自己和丈夫无法会面。
有涸:原作用固,从逯钦立考校。
鉴赏
汉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写思妇怀远之情。此篇即其拟作,题亦作《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原作开头二句是“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此篇开头大体相同,也是从绵绵春草起兴,触发对身在远方的丈夫的怀念。“悠悠万里道”的“悠悠”,既是描状道路遥远,也是形容其思绪的绵绵。草春生秋衰,最易引起人的节序之感;草又往往生长在道旁、河边,与人的行踪常发生联系。所以草就很自然地引起人们的怀远、恨别之情,比如《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即是同感。下面就写道:“草生在春时,远道还有期。”这里是以草生有时推想丈夫还乡有日:草在春天萌发了,征人应该能回来了。可是,“春至草不生,期尽叹无声。”春天来了草未生出,征人归期过了也不见回来,真叫她欲叹无声,痛苦至极了。这里“春至草不生”似有悖常理,但读者不妨将它看作是主人公迷惘的精神状态的表现:因为行人未归,就怪罪于“草不生”,草并非不生,或许这个春天生得迟些,或者不像她所想望的那么茂盛罢了。这种无理而怨正说明失望之深、心绪之乱,在这样情况下,对征人的思念更加抑制不住了,以至形诸梦寐,这就是“感物怀思心,梦想发中情”二句的意思。以上是第一段。
接下来写梦。梦境是美好的,梦中她与丈夫像鸳鸯那样形影不离,“比翼云间翔”,是多么欢乐啊。梦中还重现了初婚时“结同心”的细节,那又是多么幸福、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景啊。可是梦醒后什么也没有,只是难耐的孤寂、长久的悬隔。这里运用了反复的笔法,一再闪现梦境、梦醒情形,表现主人公不断的精神挣扎,以及这种挣扎所带来的痛苦,梦境越美好,越叫人感到现实的冷酷。下面四句是写梦醒后的怨情。“河洛自有涸,不如中岳安。”说黄河、洛水也有干涸的时候,比不上高大的嵩山(中岳)永久不变。下面“回流不及返”,承“河洛自有涸”而来,意思说河床干涸了,流出去的水就不会再流回来;“浮云往自还”承“不如中岳安”而来,意思说中岳永在,飘荡出去的浮云总会回来。这四句设比,是写女子不安地猜想:丈夫的爱心,到底是干涸了的河床呢,还是永恒不变的高山?如果是前者,相思也是徒然,因为他已经一去不返;如果是后者,那么眼前虽然不见,他总有一天要回来。真叫人不好揣测啊!四句比喻,细致地体现了女子复杂的心情。虽有怨意,但隐而不露,委婉而有温情。以上是第二段。
第三段又是即景抒情。“悲风动思心”,经过上面那些精神折磨,她眼里的景色不像一开始还有点生气和悦目的色彩,而是显得衰飒和黯淡了。“悠悠谁知者”,“悠悠”指她那无尽的心思,她觉得没有人能理解,首先丈夫就不理解,要不,他不能老是流荡不归。这一反问很是深沉。作为一个女子最感痛苦的莫过青春虚度,所以下面她又道:“悬景无停居,忽如驰驷马。”“悬景”指太阳。时光的运行一刻不停,就像奔马一样,一生很快就会过去。丈夫再不回来,转眼就是白头,令人多么心焦!“倾耳怀音响,转目泪双堕。”这就是望归的情况了。“怀音响”,惦念、聆听丈夫归来的响动,如车声、脚步声、语声,“倾耳”可见其注意力的集中。作者有《杂言诗》道:“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正写这种情形。这是一个十分富含心理内容的细节。“转目泪双堕”,没有听到什么音响,她十分伤心,由“倾耳”到“转目”这一细微动态,见出她的失望和无可奈何。“生存无会期,要君黄泉下!”这是她绝望中的追求,生无会期,期待死后相会。要,即约。这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无比执着。这是可敬的,同时又是可悯的,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是依附于男人的,即使男人“二三其德”、用情不专,女子往往还是痴心相守、甚至牺牲自己。这个女子对丈夫未能如约归来,是有怨意的,也有种种揣测,但她仍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等着他,最后还有那样的情誓,这是带有悲剧色彩的。
前面说了这是一首拟乐府,不少地方有模仿《饮马长城窟行》那篇作品的痕迹,如开头的起兴、中间梦的穿插、随情境转换不断换韵等(此篇七次转韵)。但此篇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的提高:在结构上显得比原作紧凑、整一,原作显得较散,全篇并非由统一的意境构成,似乎是由朴素的“接字”维系起来;在抒情、描写上也比原作细致,如原作写梦很是概括,主人公心理也不如此篇写得深曲。当然,那是民间作品,显得一片天籁,纯乎自然,这篇就易于见出匠心和工力了。
后一篇:218@365先秦·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