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2021-07-24 11:19:57)
标签:

传统文化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苦度

南北朝·萧悫

古风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南北朝·萧悫诗选《秋思》《和司徒铠曹阳辟疆秋晚诗》《奉和济黄河应教诗》《和崔侍中从驾经山寺》《临高台》《春庭晚望》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南北朝·萧悫《秋思》

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

【缃绮】浅黄色的丝绸。
【赵带】指美女的腰带。
【流黄】1.褐黄色。 2.褐黄色的物品。特指绢。 3.玉名。 4.香名。 


这是一首借写秋天的景物抒罚邰希萼思之情的诗。这首诗在当时曾流传一世,很受称赞。《北齐书·古道子传》称这诗为“秋夜赋诗”,《颜氏家训》引为“秋诗”。

诗的开头点明秋天。“清波收潦日”,意思是天高气朗,秋水澄清。“华林鸣籁初”,意为华林园中万木森森,秋风阵阵。这里的华林园在洛阳东面,不是临漳与金陵的华林园。“鸣籁”是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响,此处指华林园中的萧萧秋风。一、二句中的秋风秋水表示秋天降临人间。“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是秋夜景色。木芙蓉八、九月开,耐寒迟落。说“露下落”,形容秋之萧瑟。杨柳亦开始落叶,柳条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稀疏。这是诗人凝神独想这领略的秋景。这两句诗备受赞美。说:“吾爱其萧散,宛然在目”(《颜氏家训.文章篇》)。把它们与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相比美。(见尤表《全唐诗话》)。这两句对仗工整,描摹贴切,确是锻炼而得。境界萧散空远,秋意毕现,不必寻求深意,但萧瑟之感觉溢于言表。这是气氛的渲染,紧接着“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以形象之物表示所思所念。“燕帏”、“赵带”,冠以产地,表示床帷、束带的名贵。“缃绮被”是浅黄色的绸被子,喻夫妻间的情爱。“流黄裾”指褐黄色的衣衫,代指服饰华丽的妇女。诗人所思念的妻子和家庭。“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今别离,关山难越,音讯隔绝,更添相思。乃至想成梦,深感离居之苦。由秋景到悲秋,有含蓄的烘托到直抒胸臆,表示秋气的感染到忧思的倾述,形成了完整的结构与感情真挚的特色。
这是一首借写秋天的景物抒罚邰希萼思之情的诗。这首诗在当时曾流传一世,很受称赞。《北齐书·古道子传》称这诗为“秋夜赋诗”,《颜氏家训》引为“秋诗”。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和司徒铠曹阳辟疆秋晚诗》

叶疏知树落,香尽觉荷衰。
山薮良多思,田园聊复归。

【山薮】1.山深林密的地方。 2.山林与湖泽。 3.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
【多思】1.多情思;多相思。 2.反复思考。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奉和济黄河应教诗》

大蕃连帝室,骖驾奉皇猷。
未明驱羽骑,凌晨方画舟。
津城度维锦,岸柳夹缇油。
钟声飏别岛,旗影照苍流。
早光生剑服,朝风起节楼。
滔滔细波动,裔裔轻舷浮。
回桡避近碛,放舳下前洲。
全疑上天汉,不异谒蓬丘。
望知云气合,听识水声秋。
从君何等乐,喜从神仙游。

大蕃,即“吐蕃”。【帝室】皇室;皇族。
【骖驾】1.三匹马驾的车子。泛指车马。 2.驾御。
【皇猷】帝王的谋略或教化。
【缇油】古代车轼前屏泥的红色油布。《汉书.循吏传.黄霸》:"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后以"缇油"为殊遇之标志。
【别岛】1.亦作"别隝"。亦作"别隯"。 2.不相连的岛。孤岛。
【节楼】唐宋节度使植纛之楼。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和崔侍中从驾经山寺》

钩陈夜警徼,河汉晓参横。
游骑腾文马,前驱转翠旌。
野禽喧曙色,山树动秋声。
云表金轮见,岩端画栱明。
塔疑从地涌,盖似积香成。
泉高下溜急,松古上枝平。
仪台多壮思,丽藻蔚缘情。
自嗤非照庑,何以继连城。

【钩陈】星官名。指后宫。一种用于防卫的仪仗。
【警徼】犹警巡。
【游骑】1.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2.武官名。
【文马】毛色有文采的马。
【翠旌】同"翠旍"。用翡翠鸟羽毛制成的旌旗。
【画栱】有画饰的斗拱。
【积香】即香积。僧人所用的饭食。
【仪台】1.古台名。旧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泛称行礼仪的高台。
【壮思】豪壮的情思。

这是一首比较间接的禅诗,它甚至没有直接表明某种出世情绪,只是通过对禅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来表现自己对禅佛情趣的赞赏和向往之情。
诗人写的是一次随驾出游的历程,开头四句即写出游的时间和侍从队伍的盛壮仪容。尚未破晓,天空星光灿烂,钩陈星像派出的巡察侦骑一样,远远出现在北方, 银汉浩浩, 像护驾出游的队伍一样纵横排列。护卫游骑骑着漂亮的战马驰骋而过,前导的旌旗在晓风中猎猎有声。这一切,都隐然透出帝王之家的森严肃穆之气,给人以威严压抑之感。
但是,这种人为的森严之气正如夜幕一样,为大自然熹色初露时的清新明快之气一扫而光。旷野中鸟雀欢叫喧嚷,它们在欢呼新的一天的来临; 微风过处,山树飒飒,一片秋声,充满空灵清新的野趣。黎明,总是给人带来新生和希望,诗人的心情,也和那些喧呼的野禽一样,为一种激情所激动,如果不是在这森严的从驾队伍中,诗人恐怕也会和天地万物一起欢呼吧。
时间在推移,队伍在前进,东边天际间,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原野大地顿时沐浴在它的光辉之中。以 “金轮”喻太阳,有强调突出其动态之意。诗人从视觉心理去感受,太阳仿佛是乍然而出,光照寰宇,天地间一切立刻为之改观,境界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下五句,皆承此句,诗人选取五种自然事物,一一描绘它们在日光下神灵气动的特点。
首先使诗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建在山中的寺庙,队伍行进在山野之间,偏僻之地出乎意料地却有那么漂亮的庙宇。“画栱明”是阳光照射的结果,也是山寺本身的绚丽壮观。诗人正在感慨欣赏之时,蓦然又是一座佛塔矗立在面前,“从地涌”不仅写出了佛塔挺拔高峻、生动的造型,也间接表现了此间山势的崎岖,有一种“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情趣。那佛塔旁的幢盖,在朝阳照射下,浮起一片氤氲薄雾,恰如巨大香束点燃后的轻烟袅袅,给这深山古寺增添了几分肃穆之气。最后写山寺周围的环境,“松” 与“泉”是禅佛仙隐诗歌常用的意象,那清澈晶莹的飞泉,仿佛暗示着这佛门清净之地的纯粹和洁净,那苍劲青翠的古松,似乎象征着佛门信徒信仰的坚定。《礼记》云: “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即是这种意蕴的典型表现。这段写景总起分承,注重视觉心理体验的表现,在写景中也不乏寄托和暗示,是全诗的精彩之处。
最后四句是和诗中常见的谦逊和客套。“仪台” 一本作“仪容”,疑指崔侍中。侍中在南北朝时有主管礼仪之权能,《艺文类聚》引《文士传》云: “张衡拜侍中,恒居帷幄,仪容讽谏,拾遗左右”。“照庑”用隋珠之典,《搜神记》载: “隋侯行,见大蛇伤,救而治之,其后蛇衔珠以报之,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堂,故历世称焉。”“烛堂”与“照庑”同义。“连城”即谓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几句意谓,崔侍中的诗思维宏壮,词藻华丽丰富,是缘情而发,如连城之璧,本应有珠联璧合的和诗,但自己的诗却质量差,不能如照庑之珠那样去配连城之璧。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临高台》

崇台高百尺,迥出望仙宫。
画栱浮朝气,飞梁照晚虹。
小衫飘雾縠,艳粉拂轻红。
笙吹汶阳筱,琴奏峄山桐。
舞逐飞龙引,花随少女风。
临春今若此,极宴岂无穷。

崇台:高台。崇,高。迥出:高耸貌。突出;超群。高出;超过。
画栱:有画饰的斗拱。朝气:清晨清新之气。早晨的阳气。
飞梁:高耸突出的栋梁。【飞梁】凌空飞架的桥。
雾縠:薄雾般的轻纱。縠,今之轻纱,薄如雾也。
艳粉:指脂粉。轻红:淡红色;粉红色。
筱xio:小竹,细竹。亦称“箭竹”。
汶阳:地处泰山脚下,汶河之畔。汶阳之名,始于春秋。因在汶水之北故名。
峄山:峄山,又名东山,位于邹城市东南12公里,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
飞龙引:应为古词曲。
少女风:因按八势方位,兑为西方,兑为少女。“少女风”也指轻微和煦的风。宋王之道《秋兴八首追和杜老》诗之七:“宦情藩似贤人酒,诗思清于少女风。”
若此:如此。极宴:谓尽情欢乐。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春庭晚望》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这是一首写景诗,但诗中又通过晚望折射出主人公一定的心境。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一个聊字点出了诗人初登楼台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接着是纵望所见的景物:“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窗外落梅,池边春笋,正是冬尽春来的象征。面对这春天滋育出来的新鲜生命,诗人怎能不心荡神骀!这时,诗人耳边又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又不禁领受到高山在旁的飘渺之感,整个精神世界为之一振。
于是引发出一声感叹:“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花开花落周而复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而并不愁;但到“花飞尽”的时节,不仅意味着万木凋零,而且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这样,诗人的“畏”也就不仅仅是惜春伤时,而且带有对有限人生的深沉感伤。此诗在处理内在心理节奏上很有特色,堪称佳作。

284、南北朝·萧悫诗选(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