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2021-07-30 09:59:07)
标签:

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

静心修身

魏晋·陆机

夏末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魏晋·陆机《从军行》《猛虎行》《豫章行》

《塘上行》《櫂歌行》《梁甫吟》《太山吟》《东武吟行》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从军行》

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南陟五岭巅,北戍长城阿。
深谷邈无底,崇山郁嵯峨。
奋臂攀乔木,振迹涉流沙。
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
夏条焦鲜藻,寒冰结衡波。
胡马如云屯,越旗亦星罗。
飞锋无绝影,鸣镝自相和。
朝食不免胄,夕息常负戈。
苦哉远征人,抚心悲如何!

注释
苦哉:苦啊。
飘飘:飘零貌。穷:穷尽。走遍。
四遐xiá:指四方极远之处。遐,远。
陟zhì:登高。巅:山顶。
五岭: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的总称,位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戍:戍边。戍卫。阿:凹曲处。
溪谷:山谷;沟壑。被溪流侵蚀的狭陡的凹谷。
崇山:崇高的山峰。郁:郁郁葱葱。草木茂密。嵯cuó峨:山高峻貌。
奋臂:奋力挥动手臂。振臂而起。乔木:高大的树木。《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振迹:振奋足迹。涉:涉水。渡。
隆暑:隆冬盛暑。【汉典】酷热;盛暑。固:固然。
严且苛:严厉而且苛刻。
夏条:夏天树木茂盛的枝条。
焦:烧焦。焦躁。鲜藻:鲜嫩的水藻。
结:冻结。冲波:冲刷河岸的波浪。激浪;大波。
胡马:指胡人的军队。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
越旗:越军的旗纛。
纛dào:军队里的大旗。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
星罗:星星般罗列。
飞锋:翻飞的刀锋。
绝影:断绝的刀影。
鸣镝dí:即响箭。矢发射时有声,故称。
免胄:卸去甲胄。
夕息:晚上休息。
负戈:扛着戈戟。枕戈以待。
拊心:拍心。抚心。拊,拍。
如何:若何。如同什么。

赏析
这是一首精心写作的诗歌,然而并不动人。主要原因是诗人极力描写,甚至夸张表现远征士卒所经受的艰苦,并未表现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结果却产生了奇特而矛盾的艺术效果,或是思想转变艺术,或是悲伤化为豪壮,见仁见智,都在读者自己领会,已非诗人主观表现的目的和效果。
诗的构思出于理智,并非来自生活体验的激动。诗人确定的主题是远征,主题思想是士卒远征生涯极其艰苦。因此,他努力表现的是如何艰苦。于是形成了诗的结构安排。全诗十韵二十句,如乐府歌曲要求,每二韵四句一节,共五节。第一节写征途极远,南过五岭到闽粤,北守长城在塞下。第二节写行军极难,穿过望不到头的深谷,翻越起伏重重的高山,攀树爬高,跋涉瀚海。第三节写气候剧变,经历酷暑炎热,忍受寒冬凛冽,潮湿的南方生菌,干寒的北方大河结冰。第四节写战争激烈,北方战马如云纠结,南方战旗星罗密集,刀光剑影,响箭劲射飕飕。末节以营地日夜紧张备战作结,不胜悲伤,上应首韵。显然,按照远征的戍所、征程的地势和气候、战争及营地生活等方面,凡属远征主要生涯,都予集中描写。也就是说,该写的都写了,没有遗漏重要方面,也没有突出哪个重点。整体地看,它仿佛一组屏风画,分开是一个个独立画面,合起来便见全貌。每幅画面皆是风光景象的场面,表现远征士卒群体活动状态,没有完整情节,也没有抒情主人公,诗人是个画外的旁白者。
这诗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是,采用咏物辞赋的铺陈排比,概括描写从军远征的艰难场面。具体来说,诗人是以对偶工整的语言,作对比鲜明的描写,表现极端艰难的状态,因而形成华丽而铺排的风格。以岭南和长城为远征的南北戍所,便是一种极端状态的设想。从这一点入手,便可以把远征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安排在极端艰难状态,便于对比描写,利于骈偶锤炼。诗中除了结二节之外,中间六韵皆是南北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战争特点为骈对的诗句。通篇骈对,形成了典重雅丽的风格,而一律采用上二下三的陈述描写句式,不免平板单调。然而一气铺陈排比极端艰难状态,便是夸张地表现客观事实,又有铺张扬厉的气势,使得骈对的单调句式有所冲淡。实际上,诗人构思创作,不多重视主题思想的深掘,更精心于艺术地表现出来的艺术思想所激动,毋宁承认是一个平常的思想认识被如此精心的艺术表现出来。而由于它的艺术并非浑然一体的天衣无缝,因而被读者也就更容易发觉诗人剪裁经营的针线痕迹,别有一种欣赏趣味。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猛虎行》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注释
盗泉:水名,在今山东省境内。相传,孔子经过盗泉,虽然很渴,但恶其名,忍渴不饮此水。
恶木:贱劣的树。《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
整驾:整理车马,泛指整理行装。肃:恭敬。时命:时君之命。
杖:持。策:树木的细枝。
“饥食”两句:《猛虎行》古辞:“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此两句是反其意而用之,言为时势所迫。
日归:日子消逝。
岁载阴:即岁暮。载,则。
崇:高。骇:起。
鸣条:风吹发出声响的树枝条。
静言:沉思。
岑(cén):山小而高。
急弦:绷得很紧的弦。懦晌:缓弱的声音。
亮节:即高节。此句以音乐作比,说有高节的人如有所言一定是慷慨陈词,正如急弦弹不出懦晌来,但慷慨直言是人主所不喜欢的,因而是很难的。
曷(hé):何。衿(jn):同“襟”,指胸怀。
眷(juàn):顾。耿介:正直。
俯仰:《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创作背景
《猛虎行》作于西晋政治大变乱时期,沿用古乐府旧题,表明一般志士,虽然胸怀正直,慎于出处,但为时势驱遣,难以保持其高节。而在出仕以后,岁月流逝,仍然功业无成,心情郁抑,不免进退两难,俯仰身世,深感内疚。作者出身于东吴世族,祖父陆逊为吴丞相,父亲陆抗为吴大司马,父祖两代为东吴名将,以功业著称。自己则是“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史称其“身长七尺,其声如雷”,“伏膺儒术,非礼勿动。”诗人在年二十时吴亡于晋,两个哥哥陆晏和陆景战死。他在晋武帝太康(280—289)末年,和弟弟陆云一同被召赴洛阳,受到重臣张华的激赏,名振一时,由张华推荐,曾官祭酒及著作郎等官。后来不幸陷入统治阶级内部纷争的圈子,在晋惠帝太安(302—303)初,一面被成都王司马颖信任,得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一面又遭受王粹、牵秀、卢志、孟玖等谗人中伤妒忌,名为主将,实则调度不灵,进退两难,不能自拔,心中有难以抒吐的徬徨酸苦,这篇《猛虎行》,当即作于此时。
此诗首四句写诗人自己坚守志节的苦心;中间十二句写自己迫于时命入仕,时日迁逝,不仅功业未成,就连立身也难;最后四句写自己内心的悔愧。全诗表意曲折,内容丰富,表达了诗人在官场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绪和复杂的心情。

白话译文
渴不饮用盗泉之水,热不息于恶木之阴。恶木难道不生枝叶,有志之士多有苦心。
整理车马肃奉时命,手持树枝将要远寻。饥饿食于猛虎之窟,寒冷栖息野雀之林。
岁月蹉跎功业未建,时光流逝一岁将尽。高浮之云临岸兴起,响动枝条随风悲吟。
深谷之中静言沉思,放声长啸于高山岑。组紧琴弦没有弱响,高节之人难有声音。
人生果真不是易事,如何敞开我的胸襟?看我正直耿介情怀,俯仰之间愧负古今。

赏析
诗的开篇四句,表明志士处世,往往用心慎重,爱惜身名,因而渴了也不喝盗泉的水,热得难受也不歇于恶木阴下。因为“盗泉”、“恶木”名字都很刺耳,所以操守清峻的人不愿随便其沾染牵涉,宁可忍渴忍热。作者在吴亡之初,曾“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晋书》本传)本不想涉足仕途,所以这四句,旨在表白自己当初的心境,运用譬喻以见志士用心之苦。
次四句写世势催迫,志士只得应从时君的命令,恭敬地整驾出山任事:而扶杖远行,道途辛苦,造成“饥食于猛虎之窟,寒栖于野雀之林”的情况,由不得自己去选择,更在内心中受到冲击。“作者曾在《赴洛道中作》诗中,有“南望泣玄渚,北迈涉长林”之句,又说:“仰瞻凌霄鸟,羡尔归飞翼。”抒写的正是这种旅途情境,可见他虽已登程,而留恋故乡之情,在心灵上激荡得难以抑止,这里再现的正是当年的景况。
接着作者以“日归功未建”等六句,诉说在出仕以后,时间是流驶了,功业并无成就,此刻更有天寒岁暮之感,惹起了新的忧思。崇云临岸而兴起,枝条随风而悲鸣。在在使人触景伤情,虽是徘徊于山谷之间,有时低吟,有时长啸,还是幽怀难抒、自感进退维谷。作者把内心复杂的苦闷和矛盾,展示得非常形象具体,政治处境的困顿,志士遭逢变乱的悲辛,呈现了出来。
诗的结尾一小节,先以“急弦无懦响”等两句进一步表白自己的心志,感叹乐器上绷紧了的弦子,发不出怯弱的音响。具有贞亮高节的人,所抒发的也一定是慷慨刚正之辞,不同于流俗,而一般的时君,却不爱听直言忠告,所以“亮节”反而“难以为音”,谗口反而易于得逞。作者感念至此,乃以最后四句对自己频年的遭际,自己生平的抱负、作出反思,作出痛苦的小结。“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人生既多苦难,遭逢乱世的志士,更是难以敞开胸襟,倾吐积郁。自己虽然操守正直,隐处山野既不可能;出山也难行其志,难成功业,行动上受到外力的牵涉,所以俯仰古今,眷顾身世,难免有愧负之情。
总观全诗,可见作者虽为倾诉抑郁而作,但在内容上则是依据自己的政治处境现身说法,深刻表明一个有志的文士,其行藏出处,必须始终慎重,执着坚持,稍一不慎,就会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的经历,就是志士对于处世的一面镜子。
此诗可说是作者陆机的代表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都有它的特色。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首诗的特色,是表现了魏晋以来诗人的优生之情。作者生当魏晋(吴晋)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是一个变乱迭起的动乱年代,社会上各种矛盾尖锐复杂。尽管西晋灭吴之后,曾出现过短暂的统一局面,但在统洽阶级内部,冲突更为剧烈,骨肉相残,祸不旋踵。士大夫在此期间也最易遭殃。他们或以直道见忌,或受池鱼之灾。尽管陆机在写作《猛虎行》的时候,尚未受祸,但在诗中已有朝不保夕的遑遑不安之感,因以他反复嗟叹,表现了傍徨酸苦的优生之情。“亮节难为音”、“人生诚不易”、“俯仰愧古今”,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隐微忧伤的呼唤。诗人的隐痛不便言明,只能委曲地折射在作品之中,如同星夜帷灯,隐约地透露了当时的政治内幕。陆机在青年时期,本来是个政治上很自负、很注重志节的人,但在吴亡后的逆境中,由于功名之心未敛,并未能坚持志节,后来对严酷的现实,虽有觉察,而不能毅然自拔,终于徘徊于失望和痛苦之中,这就是他在《猛虎行》中,感到忧生的根源。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陆机的《猛虎行》,虽为摹拟乐府歌辞而作,但它既保有古乐府直朴真挚的一面,又注入了新的不同于乐府古辞的委婉曲折的抒情内容,在形式上也由古辞只有杂曲四句的参差句型,改变成整齐冶炼注意修辞手法以五言为主的长诗。在内容上除含有寄寓、比喻等表露感情的因索以外,又把作者自身的坎坷遭际和委屈情怀,作为咏叹的主体,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原来乐府体制所能包含的内容,而使之成为咏怀式的诗篇。《猛虎行》的乐府古辞,只有“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等四句。比陆机时代稍早的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皆作有《猛虎行》,曹丕所作为五言三韵六句,曹叡所作为五言五韵十句,在结构上都只有一次转折,而陆机这篇则是一波三折,起结辉映,在章法上已见设计的匠心。比之曹丕父子所作,变化殊为显著,除开头四语之外,已有不受乐府古辞拘束的创新成份,这是此篇的艺术特色之一。
此诗对偶整饬,诗歌中间十二句,全行对仗,有流水对、有比喻对、有平列对,其妥帖工稳,有些已达到珠圆玉润的程度,为后来齐梁作家开了先例。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虽然对陆机诗颇有微词,认为他“意欲逞博而胸少慧珠”,但也承认“士衡诗亦推大家”,为齐梁专攻对仗的滥觞之始,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陆机也十分注意用词造语的精凿,如“崇云临岸”之下,著一“骇”字,其本义为“起”,但比“起”字生动。“鸣条随风”下著一“吟”字,其本义为“响”,但较“响”字显得雅致。“急弦无懦响”句中之“懦”,本意为“下”,而兼有弱意。“亮节难为音”句中之“亮节”,本指高节,而“亮”字实有贞信之义。用词都极为准确而能特出情境。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豫章行》

汛舟清川渚,遥望高山阴。
川陆殊涂轨,懿亲将远寻。
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乐会良自古,悼别岂独今。
寄世将几何,日昃无停阴。
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曷为复以兹,曾是怀苦心。
远节婴物浅,近情能不深。
行矣保嘉福,景绝继以音。

注释
川渚:水中小洲。山阴:山的阴影。山朝北的一面。
川陆:河川和陆地。
殊:不同。途轨:路途和轨迹。路途,道路。
懿亲:至亲。特指皇室宗亲、外戚。
三荆:一株三枝的荆树。常以喻同胞兄弟。
同株:同一树干。四鸟:《孔子家语·颜回》载:孔子在卫,闻哭者之声甚哀。问颜回。颜回回答说:这哭声不但为死者,而且为生离别者。孔子问其故。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於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后以“四鸟”喻别离之人。
异林:不同树林。
乐会:欢乐的聚会。
良:诚然,的确。自古:来自古代。
悼别:悼念死别。独今:独有今天。今天独有。
寄世:寄生于世间。几何:犹若干,多少。
日昃zè: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易·离》:“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停阴:停滞光阴。结集不散的阴云。亦指雨。
后途:日后的道路。亦比喻馀年。李善注:“前路、后涂,喻寿命也。言前路已多而罕至,后涂随年侵而又尽,言无几何也。”
随年侵:随着年岁年龄侵入。
年侵:年纪渐老。年底渐近。
促促:仓促。匆匆。犹短短的。指时间。三国魏曹操《苍舒诔》:“促促百年,亹亹行暮。”
薄暮景: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比喻人之将老,暮年。暮景,傍晚的景象。指夕阳。景,日光。比喻垂老之年。
亹亹wi:渐进貌。勤勉不倦貌。
鲜克禁:鲜有克制禁止的。
曷hé为:何为。为何;为什么。
复以兹:再以此。又这样。
苦心:费尽心思。指辛勤地耗在某种工作上的心力。
远节:高远的气节。
婴物浅:谓萦怀事务浅薄。婴,触,缠绕。婴物,谓萦怀世务;纠缠于外界事物。吕向注:“有远大之节,婴物累必浅。”
近情:指切近情理,亲近人之间的感情;密切的感情。
能:才干,本领。
行矣:行进啊。德行啊。
嘉福:嘉好的福祉。
景绝:景色穷尽。
音:声音,音乐。福音。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塘上行》

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
被蒙风雨会。移居华池边。
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
霑润既已渥。结根奥且坚。
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
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
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
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
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注释
江蓠:香草名,似水荠。幽渚(zh):幽静的小洲。
宣:传播,散布。
风云:此指随风云漂浮。会:指际遇。
华池:花池。
发藻:开花。玉台:玉砌之台。
沧浪:深青色的波浪。
沾润:雨露滋润。渥(wò):厚。
奥:深奥,深。
四节:四个节气,四季。
华:同“花”。
淑气:温馨之气。殒:落。
捐:弃。
迁易:变化。
人理:人情物理。常全:长久保全,永恒不变。与“迁易”相对。
智倾愚:智愚相欺。
妍:美。
末光:余光。
薄:迫,迫近。暮年:喻垂老。

白话译文
江蓠生在小洲上,香气微微不足扬。
有幸遇上好机会,迁移来到华池旁。
花儿开在玉台下,倒影印在沧浪上。
雨意滋润既丰厚,扎根泥土深又长。
四季交替不停驶,茂枝繁花难久香。
香气温馨随时散,余芳伴着流风亡。
天道尚且有变故,人理安能无反常。
男人智者欺愚者,女性色衰妒红妆。
并不吝情贱身退,只怕苍蝇溅污脏。
愿君广施剩余辉,照妾将老无祸殃。

创作背景
《塘上行》原有古辞,共五解,相传为魏文帝曹丕甄皇后作。郭茂倩《乐府诗集》引《邺都故事》说:“魏文帝皇后,中山无极人,袁绍据邺,与中子熙娶后为妻。后太祖破绍,文帝时为太子,邀以后为夫人,后为郭皇后所佞,文帝赐死后宫。临终为诗曰:‘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岂无蒹葭艾,与君生别离。莫以贤豪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乐府解题》说:“若晋陆机《江蓠生幽渚》,言妇人衰老失宠,行于塘上而为此歌,与古辞同意。”由此可知,陆机这首诗是模拟甄皇后《塘上行》之作,表现妇人年老失宠后的哀叹。
元康元年(291年),杨骏伏诛,陆机被征为太子洗马。元康初年,拜太子舍人。元康四年(294年),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陆机与陆云同拜郎中令,从此去天子而事诸侯。此诗盖此时所作。

鉴赏
全诗以江蓠的先荣后衰比喻女子的得时和失宠。“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这二句喻女子未嫁时寂寞不为人知的情况,“被蒙”二句喻女子得以附翼君子,以下“发藻”四句比喻女子的得宠。这四句情兴高扬的歌唱,描写了男女情爱的两相欢洽,以及女子得宠时的幸福。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年华的流逝,姿容衰老,女子的幸福渐渐消失了。从“四节逝不处”句以下,欢歌被悲吟所代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另外一种情感世界。“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这二句喻女子年老色衰,欢情逝去。“人老珠黄不值钱”这对封建时代里的许多女子来说简直是道无可逾越的关隘。造成这种极不平等的历史现象的原因自然是极其深广的。诗中的女主人公不可能理解它,所以只好归之于“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然而,女子的痛苦不仅仅于此,她还有更大的忧虑。“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这二句是偏正对句,前句是为突出后句。“女爱衰避妍”是封建时代年老色衰的可怜女子的唯一出路,不失为远害全身的好方法。“不惜”二句即具体写出了女子的忧虑:只怕那些苍蝇(喻佞人)颠倒黑白,变乱善恶。这里,一个失宠女子惶恐不测之祸的心理被描写得很真实,最后二句写女子些微的愿望:但愿男子能稍加恩惠,使她平安渡过暮年。全诗在怨而不怒的语调中结束,浮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脆弱而不幸的女子。
通篇用比是此诗的主要写作特点。诗的前半部分从“江蓠生幽渚”到“移居华池边”,再到“余芳随风捐”,这三个阶段,比喻女子从不为人知、得宠和爱衰的一生经历。这种表现方法,是《诗经》以来爱情作品所常用的。如《诗·卫风·氓》描写男欢女爱时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又以“桑之落矣,其黄而殒”比喻女子色衰后被人遗弃的不幸结局。《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中的女人公也以蕙兰花自比。在此诗的后半部分,又以苍蝇比播弄是非的佞人,以光比夫君的恩惠,由于整首诗以众多的比喻组成,所以显得形象鲜明、情辞委婉。非常切合女主人公怨而不怒的个性。
排偶句较多是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自“发藻玉台下”句至末尾,几乎全是排句,如“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和“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等句,对仗相当工整。陆机诗歌喜作偶句,注重语言的整饰,这一特点也在此诗中反映出来。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櫂歌行》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元吉降初巳。濯秽游黄河。
龙舟浮鹢首。羽旗垂藻葩。
乘风宣飞景。逍遥戏中波。
名讴激清唱。榜人纵櫂歌。
投纶沈洪川。飞缴入紫霞。

【元吉】大吉;洪福。
【鹢首】1.船头。古代画鹢鸟于船头,故称。 2.泛指船。
【飞景】1.指日光。 2.宝剑名。
【名讴】著名的歌手。
【清唱】1.优美嘹亮的歌唱;清泠地歌唱。 2.戏曲的一种演唱形式。不化装,可动作,无道白,只唱曲;乐器简单,常用弦索﹑笙笛﹑鼓板等。
【榜人】船夫,舟子。榜人(bàng-) : 船夫:榜人歌,声流喝。
櫂歌,行船时所唱之歌;指《櫂歌行》曲。
【投纶】1.垂钓。 2.投弃钓具。
【紫霞】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梁甫吟》

玉衡固已骖,羲和若飞凌。
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
招摇东北指,大火西南升。
悲风无绝响,玄云互相仍。
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年命特相逝,庆云鲜克乘。
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
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
哀吟梁甫颠,慷慨独抚膺。

注释
玉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这里代指斗柄,北斗的柄随着时节的变换而改变方向。
骖:驾三匹马。
羲和:日神,这里指太阳。凌:升高。
四运:指四季。承:接替。
冉冉:逐渐。天路:天象的运行。
招摇:即北斗第七星。招摇指向东北,时节是农历二月。
大火西南升:大火星从西南方升起。这里是指世界变换迅速。仍:接连不断。庆云:一种吉祥的云气。履信:实行忠信的道理。思顺焉足凭:指按正道而行却又哪能靠得住。临川响:指孔子在水边的叹息。

白话译文
时节在变换,北斗星的斗柄改变了其所指的方向,太阳也好像飞到了高空。四季在循环运转,寒暑相互接替。现在的年时和日暮,就是天象运行的明证。刚才招摇星还指向东北,时值二月,转瞬大火星就从西南升起,到了秋季。时节的变换真是很迅速。悲风一直在吹,没有停歇的时候,乌云一直在接连不断地飘飞。到了冬季水面都结冰了,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露水都凝结了。人生的岁月只管逝去,祥瑞的云彩很少被人乘坐使人得以升仙。想按正道而行,实行忠信哪能靠得住呢?孔子在水边的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就是感慨人生短促而发的吗?在梁甫山顶上想到这些,我不禁也悲愤地抚膺叹息。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太山吟》

太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远。曾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太山侧。慷慨激楚声。

【迢迢】1.高貌。 2.深貌。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4.时间久长貌。 5.舞动貌。
【天庭】1.天帝的宫廷。也指皇帝的宫廷:大闹天庭|惊春入天庭。 2.两眉之间的部位:天庭饱满。
【迢迢】1.高貌。 2.深貌。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4.时间久长貌。 5.舞动貌。
【天庭】1.天帝的宫廷。也指皇帝的宫廷:大闹天庭|惊春入天庭。 2.两眉之间的部位:天庭饱满。
【曾云】层云。重叠的云层。曾,通"层"。
【蒿里】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人墓地。后泛指墓地,阴间。
【幽涂】同"幽途"。佛教语。幽冥之途。指六道轮回中的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东武吟行》

投迹短世间,高步长生闱。
濯发冒云冠,洗身被羽衣。
饥从韩众餐,寒就佚女栖。

注释
投迹:投下足迹。举步前往。投身。短世间:短暂的人世间。
高步:阔步,大步。犹高蹈。超群出众。长生闱:长生的宫闱。道家求长生的宫闱。
濯发:淋洗头发。濯,淋洗。冲洗。浇洒。
冒:冒出。古同“帽”。戴帽。云冠:僧道或隐者的帽子。一种像插入云端的高冠。
洗身:洗涤身体。
被:披,覆盖。羽衣: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道士的代称。
饥从:饥饿随从。韩众:一作‘韩终’。传说中的仙人。泛指神仙。《列仙传》:“齐人韩终,为王采药,王不肯服,终自服之,遂得仙也。”
就:依就。凑近,靠近。
佚女:美女。佚,美丽。通“逸”。安逸。放荡,放纵。栖:栖身。

290、魏晋·陆机诗选(三)《从军行》等八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