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2021-05-31 11:22:20)
标签:

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

唐卢照邻

夏之声

腹有诗书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关山月》《上之回》《紫骝马》《战城南》《梅花落·梅岭花初发》《望宅中树有所思》《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大剑送别刘右史》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关山月》

塞垣通碣石,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注释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按相和曲有《度关山》,亦类此也。”
塞垣:指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碣石:在今河北昌黎之北。
虏障:敌军的堡寨。障,一作“阵”。
祁连:即祁连山。匈奴语意为“天山”。甘肃西部和青海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绵延一千公里。
影:指月影。
金岫:指金山。即阿尔泰山。在今新疆北部。
光:指月光。
玉门: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闺中妇:指征人之妇。
“时看”句:谓盼征夫音信。古有鸿雁传书之说。见《汉书·苏建传》附苏武传。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上之回》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
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上之回》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此诗写征讨匈奴,班师凯旋的经过,赞美了雄壮、昂扬的军威。诗中没有具体描绘战争的经过和敌我交战的激烈,而只着墨于军容的描绘,雄健而轻快,壮阔而畅达。
上之回,乐府汉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见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
回中:古道路名,南起汧水河谷,北出萧关,因途经回中得名。为关中平原与陇东高原间的交通要道。西汉元封四年武帝自雍县(今陕西凤翔南)经回中道,北出萧关。东汉建武八年来歙由此攻取隗嚣割据下的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
烽候:烽火台。
五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此指诸军营。
屯:驻扎。
北地:秦所置郡。在今甘肃东南部与宁夏南部一带。北,一作“右”。
万乘:万辆兵车。陈琳《神武赋》:“六军被介,云辎万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西河:战国魏地,在今晋陕间黄河左右,又分为陕西大荔、韩城和山西汾阳等说。
单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此指汉室皇帝。拜玉玺,意谓顺服汉室。
天子:指帝王。
按雕戈:谓息兵。
振旅:谓整队班师。
汾川曲:指汾水之滨。
秋风:指《秋风辞》。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紫骝马》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环境的恶劣严峻和骝马行动的艰难,突出骝马的雄猛,借以歌颂赴边将士转战疆场、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抒发盼望边疆早日安宁,停止流血的心情。诗中用词精当,描绘生动细腻,形象突出显明。

紫骝马:汉乐府旧题。
皋兰:山名,在今甘肃兰州。
长城:春秋战国时,各国出于防御目的,分别在边境形势险要处修筑长城。秦统一六国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
鸣珂: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珂,白色似玉的美石。
山长:一作“山头”。
喷玉:马嘘气或鼓鼻时喷散雪白的唾沫。
横绝漠:驰骋于极远的沙漠地区。
流血:汗血。暗指汗血马,古代骏马。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战城南》是初唐诗人卢照邻的一首五言律诗,生动地描绘了雁门关城南一场抗击匈奴的激烈的战斗场面,全诗表现了唐军同仇敌忾,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诗人也通过赞颂汉军将士讨伐匈奴的英勇顽强精神,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唐高宗时代,李治当局对突厥、高丽、百济、吐蕃等外族边境发动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汉军将士英勇顽强反击匈奴,卢照邻有感于将士们的这种精神,从而写下此篇。

注释
1、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
2、紫塞:泛言边塞。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3、冒顿(mò dú):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汉书·西域传》下:“乌贪訾离国,王治于娄谷。”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4、笳喧:胡笳的弹奏声。笳:匈奴乐器,即胡笳。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
5、阵翼:战阵的两侧。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6、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
7、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参,检验。
8、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弓而挥之,日为之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于是二人继续战斗。
9、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白话文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梅花落·梅岭花初发》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译文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
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
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
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了两个白色世界的奇异混淆,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
虽说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柔美的中原地区。
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开”,“开”指“开花”,也指“开化”,即谓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望宅中树有所思》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
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
何当共攀折,歌笑此堂垂。

《望宅中树有所思》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此诗为诗人见庭树有感而作。诗中以树起兴,以双栖鸟、合欢枝作比,抒写男女恋情,表现了相思的愁苦、相爱的热切。

注释
有所思,汉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女子与情人决绝的悲思。
离离:浓密貌。
秀:特出,高出。
合欢枝:树木的枝条繁盛互相交结。喻男女欢爱。
“何当”二句:由写树转入写人,期望与所思之人共攀庭树合欢枝。此堂,一作“北堂”。按,北堂为母之代称。据此,似有求婚之意。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宦游四川期间所作,诗中抒写了送高参军的离情别绪,流露了对友人路远艰难的担心和别后的思念之情。景凄词切,情真而思深。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宦游四川期间所作,诗中抒写了送高参军的离情别绪,流露了对友人路远艰难的担心和别后的思念之情。景凄词切,情真而思深。

梓州,今四川三台。
高参军,生平不详。参军,谓参谋军事。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
京洛: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风尘:风与尘,喻旅途辛苦。
褒斜:即褒斜道,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通道山势险峻,历代凿山架木,于绝壁修成栈道,旧时为川陕交通要道。
烟露:一作“烟雾”。
“北游”句:语本《庄子·知北游》:“知北游于玄水之上。”按“知”即智。
“南飞”句:指由京来蜀。典出《庄子·逍遥游》鲲鹏图南。禽,指鹏。异禽,与鹏有异,谓无鹏之宏志。
青岩酌:青山饯行。
白云心:谓思念之情。《穆天子传》载西王母《白云谣》:“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提起“初唐四杰”,人们自然会想到杜甫对“王杨卢骆”的高度评价:“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会想起千古传诵的名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会想到骆宾王7岁而吟《咏鹅》,杨炯9岁被奉为神童,王勃25岁即赋《滕王阁序》等逸事。但是,对于卢照邻,知之者甚少。他的《长安古意》虽为佳作,但因其未能尽脱六朝藻绘余习,流传也并不广。其实,卢照邻同样才华过人,除擅长七言歌行外,其五言格律诗十分精致,特别是登临送别类的小诗,更是别具一格。
好友高参军北还,可喜可贺,一路上,纵然山高路险,他也会觉得“驿路开花处处新”的。诗人觉得自己南滞在此,形单影只,实在愚痴,即便有鸿鹄之志也是枉然。高参军将从自己当年南游蜀地的来路还京,真为他提心吊胆:这一路上,风尘滚滚,关山重重,那数不清的峭壁悬崖,急流险滩,不知他如何跋涉。诗人眼看好友离去,远了,远了,好友的车盖早已在视线之外,他还在离别的高坡上挂肚牵肠:什么时候该过三峡,什么时候能越秦岭,什么时候才安抵京洛,“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的蜀道将如何穿越,“又闻子规啼夜月”的空山野岭又怎样入眠。恍惚间,琴声似断,昔日相与饮酒吟诗的高参军已离他而去,难以再见;秋山俱寂,夜空“杜鹃啼血猿哀鸣”的悲声格外刺耳,令人毛骨悚然。猛一惊,直面惜别时的童山青岩,不胜感慨:“志同道合的你我,千山万水将隔不断我们的情谊。《穆天子传》载西王母《白云谣》云:‘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卢照邻性格孤傲,卓尔不群,为时世所不容,却为亲友所钦佩。关键时刻,总有朋友使他摆脱困境。因此,诗人特别珍重这人世间难得的真情,每每分手之时,常常写诗馈赠。由于悲苦,这类诗作往往景幽情苦,词冷曲哀,凄切有余而旷达不足,但其拳拳之心,眷眷之意却表露无遗。
“士穷节乃见”,“患难见真情”,卢照邻其人其节,其情其义,便是一例。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大剑送别刘右史》

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
相逢属晚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
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禹山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南部,禹山上有禹王庙,本以祷雨得名,得名雨山,后讹为禹。
【关梁】1.关口和桥梁。泛指水陆交通必经之处。这些地方往往设防戍守或设卡征税。 2.比喻关键。 3.《文选.宋玉<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吕向注:"闭关,喻塞贤路也。"后以"关梁"指对官吏的保举。
【征鞍】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231、唐·卢照邻《关山月》《上之回》《大剑送别刘右史》等八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