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古典文学夏日之旅怡情孟浩然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唐·孟浩然《南归阻雪》《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齿坐呈山南诸隐》《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襄阳公宅饮》《同张明府清镜叹》
《南归阻雪》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
《南归阻雪》此诗前四句交代时地,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的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的处境;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全诗表达了诗人忧郁和冷漠的心情。
词语注释
南归:指诗人自长安归故乡。
滞(zhì):不流通,引申为滞留。
宛许:即宛地,泛指南阳以北。
京豫(yù):指洛阳。唐时将洛阳设为东都。因其地属豫州,故称为京豫。
莽(mng)茫茫:郊野广漠无际。
乡山:故乡的山脉。
村际:中间。
平皋(go):平原。
文墨:写文章。
属意:倾心。
章句:章节与句子。
十上:多次上书。此借此科考落第。
裴(péi)回:徘徊。
白话译文
我的旅行被大雪阻止于宛许之间,日暮时回眺着京城。
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苍茫的旷野,故乡的山河不知在何处。
一缕孤单的炊烟在村子的边上冉冉升起,迟归的大雁也早已飞到遥远的天边去了。
积雪覆盖了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我从少年时起就摆弄文墨,专注于诗词歌赋。
可惜十次上京城都没有考中,我现在已羞于回家了,只好彷徨而无奈地呆在这回家的路上。
创作背景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诗人第二次入长安求仕无成,多次求仕的无成,使诗人羞于还家,只好在这回家的路上徘徊,这首诗是诗人途中行至南阳北时所作,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鉴赏
前四句交代时间地点,对京豫的回顾和对乡山的渴望,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一个“望”字,让诗人哑口无言,痴呆傻愣。一个“莽”字,透露了诗人的心凉。
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孤烟”、“归雁”、“饥鹰捉寒兔”等,一片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此时的处境。“孤烟”可以看成“孤”,此时看出诗人的内心的孤独。一个“覆”可以看出当时下雪之大。
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十上”一词借远古的苏秦两手空空,失败而归,耻于回家的经历,抒发自己想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感慨。
[5]
全篇写景抒情真实自然,曲折凄楚。“守”字写他在旷野上徘徊不已等待雪过之后重登归途,更表现出一种茫然呆滞、六神无主的心理与神态;如从深层的兴寄的角度看,则可看做是诗人在人生的出仕与归隐之间傍徨矛盾、最终不得不归隐的象征性描写。
名家点评
出自《王孟诗评》宋朝词人刘辰翁评:像此时景,曲折凄楚。
出自《唐诗归》明朝文学家钟惺评:幽事历历,随口成诗。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
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注释
谯县:唐代属毫州,在今安徽毫县。少府:县尉。据诗云:“幸值西风吹”,知浩然适越始于秋日。
汴河:指通济渠(唐代称广济渠)东段,起自板诸(今河南荣阳北)引黄河水东行沐水故道,至今河南开封市别汴水折而东南流,经谯县。流:全诗校:“一作去。”
次:止。
值:全唐诗校:“一作因。”
梅福:此处以喻申屠少府等。
从:全唐诗校:“一作随。”
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在:全唐诗校:“一作去。”
梅福隐
【典源】《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榖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至元始中,王莽颛
(zhuan)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
【今译】
汉代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年轻时好学,通晓《尚书》、《榖梁春秋》,曾任郡文学掾,后补授南昌尉。汉平帝时,王莽专权把持朝政。梅福抛弃妻子儿女,离开九江遁去,人们传说他已成仙。后来,有人在会稽见到梅福,他改了姓名,在吴市当看门小卒。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埋名隐居避世; 或用以称隐士。
【典形】
变名吴市、变姓名、九江神仙、愧梅福、梅福辞官、梅福佯狂、梅福隐、梅市门、梅市隐、梅尉、梅翁、梅仙、梅知解绂、梅子真、南昌尉、南昌仙籍、神仙尉、市门卒、吴门变姓、吴市高人、吴市无名卒、吴市仙、仙人梅、仙尉、隐吏、隐市门、子真、逃梅福、沦一尉、吴市隐、守市圜、吴市神仙、市迹寻梅尉。
伯鸾,梁鸿的字。梁鸿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之人,亦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
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
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
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樽:一作“罇”。
秋杪:秋末。夜:又作“闲”。
鹍:鹍鸡,琴曲名。
隐侯:指梁沈约,曾封建昌县侯,卒谥隐。买臣:指东汉朱买臣。
共:又作“同”。
【风月】1.风和月,泛指景色:~清幽。
2.指男女恋爱的事情:~债ㄧ~场。
【秋杪】暮秋﹐秋末。
【华烛】1.光彩映照。
2.华美的烛火。 3.旧时结婚所用的画有彩饰的蜡烛。借指婚礼。
【然蜡】1.点燃蜡烛。
2.指燃烧油脂之属。
《齿坐呈山南诸隐》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
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
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
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注释:
习公:习郁,东汉襄阳人,字文通,官侍中,于岘山南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晋山简每临池此,常醉呼曰:“此是我高阳池也。”
见不识:一作“不见识”。
【好事】1.好事情;有益的事情:好人~。 2.指僧道拜忏、打醮等事。
3.指慈善的事情。
【前规】1.前人的规范﹑规矩。
2.指前代的规模。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
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注释
诗题全诗校:“一作与王昌龄宴黄十一。”
《诗·邺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好:全诗校:“一作我。”
【漆园】1.古地名。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其地一说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一说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北;一说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又或以为"漆园"非地名,庄周乃在蒙邑中为吏主督漆事,蒙在今商丘市北。
2.指庄子。
【傲吏】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
【惠好】恩爱;友好。语本《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毛传:"惠,爱也。"
【书幌】书帷。亦指书房。
【神仙箓】见"仙人箓"。仙人箓,指神仙秘籍或道教经典。
书幌:书帷,有法书墨迹的帷慢。箓:道教的秘文。
山海图:指《山海经》,晋郭璞为之作注并图赞,今图已亡佚,唯存赞。道教将此书列入其典籍。
酌霞:酌饮流霞。
【蓬壶】即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襄阳公宅饮》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
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
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注释
1、襄阳公:或谓指后汉习郁,封襄阳公(见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然习郁之宅至唐开元中恐早已不知其处。或云疑指张柬之(曹永东《孟浩然诗集笺注》),亦非。张柬之封汉阳郡公,非襄阳公也。按,唐玄宗开元以前封襄阳公者,一为杜荷,封襄阳郡公,以附承乾反,于贞观十七年被诛(《新唐书·杜如晦传》);一为柴令武,亦封襄阳郡公,高宗永徽中,坐与公主及房遗爱谋反,自杀(《旧唐书·柴绍传》);扁为杜正伦,封襄阳县公,高宗显庆三年,坐与中书令李义府不协,出为横州刺史,削其封邑,寻卒,以兄子志静为嗣(见两《唐书》本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载杜志静嗣襄阳公),本诗所云“襄阳公”,不详确指,但从诗的内容看,其宅已易主,且已变为士子流连的平康小巷了。
2、窈窕:美貌。阳:全诗校:“一作阴。”佳:全诗校:“一作在。”
3、丰茸:美盛貌。
4、淹留:久留。
5、狭斜:狭窄曲巷。乐府《相和歌辞·长安有狭斜行》:“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后来以狭斜代指娼妓居处。
6、绮席:有花纹的席。龙须:草名,以织席,称龙须席。《初学记》卷二五引晋《东宫旧事》:“太子有独坐龙须席、赤皮席、花席瑙”。
7、玛瑙:宝石名,此处指玛瑙杯。
8、积:聚。修:长。
9、别岛:分散的岛屿。
10、红:全诗校:“一作芝。”
11、光:有显豁之意。六义:指《诗经》的风、赋、比、兴、雅、颂。
12、三倒:《世说新语·赏誉》注引《卫价别传》曰:“价少有名理,善通《老》、《庄》,琅琊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阶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绝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倒,倾倒。
13、“门还”句:句意似以魏勃自比。
14、荣辱:此处似指穷达两种人。辱,全诗校:“一作华。”间:差别、间隔。
15、陶渊明《杂诗》:“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一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同张明府清镜叹》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
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
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
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
注释
同:和也。盖张有《清镜叹》之作,浩然和之。张明府:张愿,襄阳人,张柬之之孙。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为奉先令(《唐会要》七〇)。说详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唐代称县令为“明府”。
庾信《镜赋》:“镂五色之盘龙,刻千年之古字。”盘龙:屈体盘结的龙。
盘龙镜.指以盘龙为饰的铜镜。
寄语: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