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暮春传统文化古典文学唐诗诗历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三月诗历初六日:宋·赵蕃(3首)、周必大、喻良能(3首)
方回(2首)、舒岳祥、张九成、李光(2首)
《三月六日》
宋·赵蕃
怪底朝来暖欲昏,故应晚雨剧翻盆。
空斋寂寞催成睡,风为卷书还闭门。
怪底:亦作"怪得"。惊怪,惊疑。难怪。翻盆:犹倾盆。形容雨雪极大。
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
《三月六日》
宋·赵蕃
桐花最晚开已落,春色全归草满园。
破衲欲捐还未可,炎凉翻覆在朝昏。
《三月六日》
宋·赵蕃
自把残书洗睡昏,欲求甚解与谁论。
乍然好鸟闻深樾,忽尔荒鸡听远村。
残书:谓未读完的书。乍然:忽然;突然。深樾:浓荫。
《三月六日中宫生辰二府例以前四日就孤山四圣》
宋·周必大
东华正踏软红尘,却趁西湖祓禊辰。
历似明天时令正,春逢闰岁物华新。
流连花柳输豪侠,判断湖山愧隐沦。
尚拟鸣銮一游豫,还陪英衮奉严宸。
东华:传说仙人东王公又称东华帝君,省称"东华"。软红尘:谓繁华热闹。
隐沦:1.泛指神仙。 2.隐居。 3.指隐者。 4.隐没身体不使人见。
5.沉沦﹐埋没。
鸣銮: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有时借指皇帝或贵族出行。
游豫:1.指帝王出巡。春巡为"游",秋巡为"豫"。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2.游乐。
英衮:谓英明的朝廷大臣。衮,古三公之代称。
严宸:指京城;京師。
《三月六日宴李家园亭》
宋·喻良能
林园过元巳,流水绕芳藂。
略彴半寻影,酴醿一扇风。
杯盘花气里,枕簟鸟声中。
公子敬爱客,月明樽未空。
藂,读cóng ,是汉字,古同“丛”。略彴[zhuó]:小木桥。
酴醿:亦作"酴釄"﹑"酴醾"。酒名
杯盘:杯与盘。亦借指酒肴。花气:花的香气。枕簟:枕席。泛指卧具。
《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宋·喻良能
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
十里春风睡眼中,小桃飘尽馀新绿。
《三月六日湖上分韵得山字》
宋·喻良能
剩涨三篙水,宽围十里山。
垂杨飞舞里,细雨有无间。
把酒从杯溢,题诗任鬓斑。
青春仍暇日,莫惜晚西还。
《三月六日再用韵二首》
宋·方回
百杯不乱善食酒,如手拜玉肘生柳。
貌醉心醒戒亢悔,一斟一酌乾用九。
肘生柳:比喻生死、疾病等意外的变化。
亢悔:"亢龙有悔"。亢龙有悔,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用九:《易》《干》卦特有之爻题。谓六爻皆九。"用九犹通九,谓六爻皆九也。见亦读为现。爻辞言:群龙出现于天空,其头被云遮住。此比喻众人俱得志而飞腾,自为吉。"因以"用九"指奋发有为。
犹龙世岂无斯人,渔网可致皆常鳞。
蜾蠃螟蛉勿浪语,得似刘伶鸡肋身。
犹龙:1.谓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语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去,谓弟子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2.指老子。 3.称有道之士。
《三月六日再用韵二首》
宋·方回
忘形尔汝日诗酒,闭户拒客笑泄柳。
慷慨酩酊属我辈,若楚云梦吞八九。
隔桥暂许作邻人,莫待寄书凭雁鳞。
聚首良难分手易,人生谁身自由身。
《三月六日英雾四塞涉三日不散木叶屋瓦积尘皆》
宋·舒岳祥
故国乌头白,太空鸡子黄。
蒲茸千顷麦,筠粉万株桑。
错莫昏花眼。朦胧尘土肠。
天河如可挽,洗出太阳光。
【原题】:三月六日英雾四塞涉三日不散木叶屋瓦积尘皆泥粉因记所见
蒲茸。香蒲的雌花穗上长的白绒毛,可以用来絮枕头。
筠粉:竹节上附着的白粉。
《三月六日出城》
宋·张九成
春来多病懒寻山,送客今朝漫出关。
杨柳江头无限思,欲携樽酒暖衰颜。
《三月六日闻五马同郡僚出郊劝农》
宋·李光
其一
遥闻鼓吹出城闉,露冕褰帷意在民。
父老莫疑频驻马,使君那顾采桑人。
城闉: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露冕】.晋陈寿《益都耆旧传》﹕"郭贺拜荆州刺史。明帝(汉明帝)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褰帷】.亦作"褰帏"。撩起帷幔。《后汉书.贾琮传》:"琮为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及琮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后因以"褰帷"为官吏接近百姓,实施廉政之典。
《三月六日闻五马同郡僚出郊劝农》
宋·李光
其二
旋移瑶席盍朋簪,日暮行庖簇柳阴。
力劝耕农颁汉诏,应知圣主爱民心。
【朋簪】指朋辈。语本《易.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孔颖达疏:"盍,合也。簪,疾也。若有不疑于物以信待之,则众阴群朋合聚而疾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