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三月诗历怡情兴趣杂谈 |
分类: 诗词学习 |
三月诗历廿五日:
宋·陆游、释心月、陈著、司马光、李纲、吴潜
《三月二十五夜达旦不能寐》
宋·陆游
愁眼已无寐,更堪衰病婴。
萧萧窗竹影,磔磔水禽声。
捶楚民方急,烟尘虏未平。
一身那敢计,雪涕为时倾!
【捶楚】杖击;鞭打。亦为古代刑罚之一。
【烟尘】1.烟雾与尘埃。常比喻战争时场景。
【雪涕】1.擦拭眼泪。 2.晶莹泪珠。
《三月二十五夜达旦不能寐》
宋·陆游
忧国心常折,观书眼欲枯。
百年终坎壈,一饭且枝梧。
忽忽残春过,迢迢清夜徂。
壮心空万里,老病要人扶。
坎壈kn ln,意为困顿,不顺利。
【一饭】1.一餐饭。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枝梧】1.斜而相抵的支柱。引申为对抗,抵挡。 2.支撑,支持。
3.犹支吾。说话含混躲闪。
【迢迢】1.高貌。 2.深貌。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4.时间久长貌。
5.舞动貌。
《偈颂一百五十首》
宋·释心月
三月二十五,芳春余几许。
一道平常心,颠言及倒语。
谩道举手摘杨花,那知漫空飞柳絮。
趁流光,猛提取。
喫粥了也,洗钵盂去。
【倒语】1.谓颠倒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以加强语意。
2.古书中反其意而用的词语。
【谩道】休说﹔别说。
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三月二十五日醵饮于西峰寺分韵得因字》
宋·陈著
牢穿不借踏青晨,信与林泉有夙因。
忙里偶成真率会,醉来不省乱离身。
归途西岭何妨晚,吹雨南风正送春。
烧筍煮茶须再到,一山古意要诗人。
【不借】草鞋。丝制者称履,麻制者称不借。
【林泉】1.山林与泉石。
2.指隐居之地。
【夙因】前世因缘;前世的根源。
【不省】1.不察看。
2.引申为不检查。 3.不领悟;不明白。 4.不理会。 5.谓未见过。
【古意】1.谓思古之情。
2.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
3.犹拟古﹑仿古。讽咏前代故事以寄意的诗题。如唐卢照邻有《长安古意》﹑宋苏轼有《古意》。
《三月二十五日安之以诗二绝见招作真率会光以》
宋·司马光
杯盘丰腆胜陶令,园沼繁华减白家。
惆怅佳辰掩蓬荜,不陪高会赏邻花。
直率由来无次第,经旬逾月不为稀。
篮舆但恨无人举,坐想纷纷醉落晖。
【原题】:三月二十五日安之以诗二绝见招作真率会光以无从者不及赴依韵和呈
【杯盘】1.亦作"杯柈"。杯与盘。亦借指酒肴。
【丰腆】1.指饮馔或祭品的丰盛。 2.指福禄资财的丰厚。
【陶令】指晋陶潜。陶潜曾任彭泽令﹐故称。
【蓬荜】"蓬门荜户"的省语。解释:用蓬草和荆条等做成的房子。形容家境贫寒,房屋简陋。蓬、荜,皆指草。
【高会】1.盛大宴会。 2.泛指大规模地聚会。
3.称与人会面的客气话。
《三月二十五日喜雨》
宋·梅尧臣
初为委吏承命书,是夜旱雨深一尺。
乃知穷困同草莱,隔岁焦枝有时涤。
向闻乖龙池底藏,驱逐肯行须霹雳。
今无雷电已滂然,好在三公莫忧责。
【委吏】1.古代管理粮仓的小官。 2.泛指小吏。
【草莱】1.犹草莽。杂生的草。 2.指荒芜之地。 3.犹草野。乡野;民间。
4.布衣。平民。
【乖龙】传说中的孽龙。
宋·李纲
《三月二十五日邀吴民瞻郑梦锡李似之陈巽达周元仲游贤沙凤池二首
》
其一 贤沙
招提环拥碧崔嵬,携客登临始此回。
寺比道林多掩抱,峰如灵隐解飞来。
烟霞深处钟磬响,杉桂香中殿阁开。
莫道钓鱼人已寂,至今说法尚如雷。
【招提】梵语音译"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北魏太武帝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招引提携。
【崔嵬】1.有石的土山:陟彼崔嵬。 2.高耸的样子。
【灵隐】1.山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一名武林﹐又名灵苑﹐又称仙居。《太平寰宇记》谓许由﹑葛洪曾隐于此。山最高处曰北高峰﹐与南高峰号"双峰插云"﹐为西湖十景之一。山
东南有飞来峰﹐山麓有灵隐寺。 2.指灵隐寺。
【烟霞】1烟雾;云霞。泛指山水﹑山林。 红尘俗世。
其二 凤池
凤去空馀旧浴池,竹梧交荫翠参差。
云随屐齿生松磴,泉合琴心泻石陂。
幽讨平生如此少,清闲今日许谁知。
道人为筑紬书室,杖履来游更卜期。
【屐齿】1.屐底的齿。 2.指足迹;游踪。
3.指履声,脚步声。
【松磴】有松树的坂道。
幽讨,寻讨幽隐
【杖履】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3.谓拄杖漫步。
宋·吴潜
《浣溪沙 其六 己未三月二十五日赏荼》
最好荼蘼白间黄。
消他蜂蝶采花忙。
春残红粉厌梳妆。
毕卓正思身夜瓮,
刘章底用令秋霜。
今宵帏枕十分香。
【毕卓】晋吏部郎毕卓,常饮酒废职。邻舍酿熟,卓夜至其瓮间盗饮,为人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旋解缚,遂与主人饮瓮侧,致醉而去。事见《晋书.毕卓传》。后常以指嗜酒成癖的人。
“毕卓”句:毕卓正在考虑夜宿酒瓮边。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宋] 刘克庄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才入中年会面难,安知白首此团栾。
不妨时驾柴车出,只作初骑竹马看。
伯兄乃汉司徒掾,季子亦唐行秘书。
只愿荆花常烂熳,莫令瓜蔓稍稀疏。
自古根深枝叶蕃,百年乔木到今存。
只留谏草传家世,莫著轺车辱户门。
按: 自注:褚彦回以轺车给从弟炤,炤大怒曰:“著此辱门户。”
[宋] 刘克庄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其四(押支韵)
西舍鸣笳索赋诗,东家拽石请书碑。
眼中除却壶山外,多是新知少旧知。
其五(押阳韵)
呼来不许望清光,麾去奚堪作省郎。
莫是后身刘快活,插花重入少年场。
其六(押灰韵)
石室千年不复开,庭花无语委苍苔。
席间旧客惟枚叟,白发重将屐齿来。
[宋] 刘克庄
其七(押阳韵)
空留藓石仆斜阳,不见奇章与赞皇。
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其八(押东韵)
百年如电复如风,昨日孩提今日翁。
乍可生前称醉汉,也胜死后谥愚公。
其九(押尤韵)
早退分明胜一筹,年行六十复何求。
东门瓜与南山豆,谁道君恩薄故侯。
其十(押侵韵)
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
老来字字趋平易,免被儿童议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