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暮春李白涵养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唐]李白《谢公亭》《春日独坐寄郑明府》《陌上桑·美女渭桥东》《越中览古》《古意》《送友人入蜀》《扶风豪士歌》《猛虎行》《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春日行》
《谢公亭》
[唐]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近古五律《谢公亭》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游宣城时。首联写谢朓、范云当年离别之地犹在,目睹此处景物不免生愁;颔联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死后亭边的景象,以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构成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颈联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其中寓有怀古情思;尾联写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全诗表现了作者对人间友情的珍视,也表现了李白美好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志趣情怀。
谢公亭是为纪念谢朓所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人范云。此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时所作。
注释
谢公亭:又称谢亭,为纪念曾任宣城太守的谢朓而建。故址在今安徽宣城城北敬亭山。宋本此诗题下注:“盖谢朓、范云之所游。”
谢公:一作“谢亭”。
白话译文
谢亭曾是谢朓与范云离别之处,我每当看到这里的风景就不禁生愁。主客分别,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只见碧水清流。池畔的杂花,映着春天的朝阳;窗外的竹林,夜里像在秋风中鸣个不休。我与古人息息相接,高歌一曲纪念谢公与范云的此地旧游。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唐] 李白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
长条一拂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
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
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
【弱柳】1.柳条柔弱,故称弱柳。 2.喻指妓女。 3.喻美人的腰肢。
郁金枝:郁,犹茂盛;金枝则为黄金色柳条。
“长条”“尽日”句:以风中柳条喻漂泊之人。
《陌上桑·美女渭桥东》
[唐] 李白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美女行在渭桥东,春来采桑事蚕作。
路上奔来五马拉的车如飞龙腾越,青丝结着金马络。
不知车上是谁家小子?竟然来调笑相谑。
小子!告诉你,妾名秦罗敷,玉颜艳丽名满都城。
绿桑枝条映着素手,来城隅采桑叶。
皇上的使君我且不理睬,何况你这个秋胡轻薄小子。
寒螀虫虫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青的梧桐。
托心自处要有原则,只是路人愚蠢,色眼迷迷。
高驾空自踟蹰,感觉不到白日的光。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
义士还乡尽锦衣。 ( 乡一作家
)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古意》
[唐] 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古意》通过比兴的手法体现了当时青年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而在这首诗中,也通过描写夫妻间的情感的微妙变化表达了自己官场失意的落寞情怀。
盛唐时期,李白由于得不到皇上和高官的赏识,空叹才华无处施展;而妇女不得宠,日日独守空闺,二者内心皆是孤苦寂寞的,,相似之处颇多,所以李白借怨妇来表达自己的失意情怀。
注释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引:避开,退却。托:寄托,依靠。
竞:争逐,比赛。上宿:指睡觉。
作品译文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送友人入蜀》
[唐]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送友人入蜀》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抒情诗。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诗中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全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转入舒缓,尾联低沉,语言简练朴实,分析鞭辟入里,笔力开阖顿挫,风格清新俊逸,后世誉为“五律正宗”。
这首诗送友人入蜀之处在秦地,当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
注释
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崎岖:道路不平状。
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
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白话译文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扶风豪士歌》
[唐] 李白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
白骨相撑如乱麻。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
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雕盘绮食会众客,
吴歌赵舞香风吹。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抚长剑,一扬眉,
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扶风豪士歌》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春天。此诗是为感谢“扶风豪士”的盛情款待而写的,并借以倾吐自己的怀抱。诗分三层:前四句叙事,写世乱的时代背景;中十六句主写豪士;最后九句自书胸臆,并激励豪士为国家靖乱贡献力量。全篇重点在一“豪”字,写豪士,也写自己的豪情壮志。全诗既沉着顿宕,又气概非凡,前后三层都是抒情,衔接无痕,用典精审,纵横捭阖,既丰富了诗的内涵,又增添了诗的感染力。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时值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二年。诗人在当年春天奔往吴地,在一位被称作“扶风豪士”的人家里做客。所谓“扶风豪士”可能是籍贯扶风的溧阳县主簿,他名叫窦嘉宾,李白在《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中提到过溧阳“主簿扶风窦嘉宾”,大约性情豪爽而好客,因此,李白称他为“豪士”。李白当时是避难而来,受到盛情款待,为了表示感谢,也借此抒怀,即席写成此诗。
注释
胡沙:胡尘,指安禄山军。飞胡沙:指洛阳陷入安禄山军之手。
天津:桥名。天津桥,在县北四里。隋大业元年初造此桥,以架洛水,田入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然洛水溢,浮桥坏,贞观十四年更令石工累方石为脚。《尔雅》“箕、斗之?为天汉之津”,故取名焉。故治在今洛阳西南洛水上。波赤血:流水为血色染红,谓胡兵杀人之多。
“白骨”句:谓尸首遍地之意。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安禄山攻陷洛阳,杀人如麻,骸骨成堆。
道路赊:道路长远。赊:远。
金井:井口有金属之饰者。
“作人”句:作人,为人。辛延年《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此句反其意而用之,谓扶风豪士为人不依仗权势。
原尝春陵:指战国时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抚长剑”二句:咏自己才能非同一般。《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
“张良”二句:据《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怀抱着向强秦复仇的志向,在沂水桥上遇见黄石公,接受了《太公兵法》一编。后来,他辅佐汉高祖刘邦,立下了不朽之功。天下大定后,他不贪恋富贵,自请引退,跟着赤松子去学仙。这里作者以张良自比,暗示自己的才智和抱负。
白话译文
暮春三月飞沙扬,安史胡儿太猖狂,
城中百姓怨连天,哀号不绝断肝肠。
天津桥下血成河,赤波呜咽泪不干,
郊外白骨垒成山,南隐东南我奔迁。
岂料道路尽充塞,难坏沦落士一员。
直奔吴地避战乱,旭日东升曙光显,
惊起鸟雀噪一片,开门扫除喜涟涟。
梧桐初发柳絮飞,雕饰华丽美井栏。
好景如画人欢畅,醉卧扶风豪士衙。
天下奇士多直爽,与我意气投又羡,
做人不以他人势,情谊深重可移山。
香风欢愉客心暖,好客乡俗照胆肝。
忽想战国养士人,原尝春陵四先贤,
真诚待士美名扬,堂中食客人数千。
今日君效前人样,礼贤下士情意长。
我抚长剑谢主忙,脱帽欢笑表衷肠。
饮君美酒歌一曲,来日报恩效张良。
《猛虎行》
[唐]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猛虎行》是李白在避安史之乱途中赠给书法家张旭的诗作。全诗分三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中间十八句为第二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虽胸怀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最后十四句为第三段,先盛赞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再写在溧阳酒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此诗完全不受古乐府的传统束缚,句式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歌行体,结构也颇具匠心,堪称唐诗精品。
李白此诗以乐府古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溧阳(今属江苏),作此诗以赠张。
注释
猛虎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一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古辞云:“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
“朝作”二句:宋本注云:作“行亦猛虎吟,坐亦猛虎吟”。猛虎,多喻恶人,此喻安禄山叛军。
陇头水:古乐府别离之曲《陇头歌辞》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雍门琴:战国时鼓琴名家雍门子周所鼓之琴。
两河道:谓唐之河北道和河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此二道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已先后被安禄山叛军所攻陷。
“秦人”二句:秦人指秦地(今陕西一带)的官军和百姓。
幽蓟:幽州和蓟州。在今北京市和河北一带。
巨鳌:此指安禄山。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漂母:漂洗衣絮的老妇人。此用《史记》韩信典故。
栖栖:急迫不安貌。
胡尘:指安史之乱战尘。
二千石:指太守、刺史类的官员。汉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称郡守。
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共有十二棋,六黑六白。
两追随:宋本注云:一作“皆相推”。胡本作“皆追随”。
攀龙附凤:此指君巨际遇。
溧阳:即今江苏省溧阳县。
白紵:即《白紵歌》,乐府曲名。为吴地歌舞曲。
槌牛:此处槌牛谓宰牛。
情相亲:谓知己。
白话译文
早上吟《猛虎行》,晚上也吟《猛虎行》,我之所以潸然泪下与听《陇头歌》的别离之辞无关,也并非是因为听了雍门子周悲切的琴声。河南河北战旗如云,咚咚的战鼓声震得山动地摇。秦地的百姓半为燕地的胡人所虏,东都沦陷,胡人的战马已在洛阳吃草。抗敌的官兵败退守至渔关之下,将帅被诛,实是大大的失策。幽蓟之地的城池朝降夕叛,安禄山这只翻江倒海的巨鳌未除,朝野上下君臣百姓奔走不暇,不得安静。这就好像楚汉相争时的情况一样,双方翻来覆去,胜负不见分晓。我到过博浪沙和淮阴市,想起了张良和韩信这两位决定楚汉命运的人物。那时张良未遇,韩信穷苦潦倒。张良在下邳受了黄石公的兵书,韩信还在淮南依靠漂母的接济为生。自古以来贤哲之士都栖栖惶惶,不得其所。而如今也是如此,将青云之士却弃而不用。我胸有灭胡之策,但不敢触怒皇帝,只好逃奔南国以避战乱。却敌的宝书和玉剑,只好束之高阁、挂在壁间,杀敌的金鞍宝马也只好送给了朋友。昨日还在宣城作客,与宣州太守交游。心中的郁愤无从发泄,只好玩玩赌博游戏,绕床三匝,大呼一掷,以快壮心。是人都说张旭是位奇士,胸怀韬略而世人不晓,三吴的官长都对他特别垂青,四海的英侠们都争相追随。萧何和曹参也作过沛中的小吏,他们后来都有了风云际遇的讥会。阳春三月,在溧阳酒楼相会,楼前的杨花茫茫,使人调怅。楼上酒筵上有绿眼的胡儿在吹玉笛,有瓯女唱着吴歌《白紵》,余音绕梁。大丈夫相见应杯酒为乐,宰牛擂鼓大会众宾。我从此就要去东海垂钓,钓得大鱼即寄与诸位知己,与好友共享知交之情。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唐] 李白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
萦烟袅娜拂绮城。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
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仗出金宫随日转,
天回玉辇绕花行。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石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是李白于天宝二年(743)在长安奉诏时创作的一首应制诗。这首诗主旨在诗题中概括得简洁清楚,诗人先写龙池柳色,次写新莺百啭,再写皇帝春游,而后听莺鸣啭,只剩宜春苑藏而未露,是留为最后莺绕林苑扣题作结,即意题圆成。
天宝初,李白被征召,当了两年供奉翰林,实际是文学侍从之臣。初始他以为可以实现政治抱负,心情非常兴奋,所以奉诏所作多有称颂之辞。此诗是天宝二年(743)春诗人李白在长安宜春苑侍从玄宗皇帝游苑,奉诏所作。
注释
侍从:侍奉皇帝。宜春苑:唐玄宗游猎的一所园林。《雍录》:“天宝中,即东宫置宜春北苑。”龙池:唐玄宗所建兴庆宫之宫池。《唐诗纪事》:“龙池,兴庆宫池也,明皇潜龙之地。”啭:鸟声宛转。
瀛洲:兴庆宫内的瀛洲门,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萦烟:烟气缭绕。绮城:城墙之美称。指兴庆宫东倚长安城墙之夹城。
雕楹:即雕梁画柱。楹,柱子。
间关:鸟鸣声。
镐京:西周的都城。在今西安市。此处代长安。《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长安县:“周武王宫,即镐京也,在县西北十八里。”
五云:五色祥云。《宋书·符瑞志》:“云有五色,太平之应也。曰庆云。”天子之气。《宋书·王昙首传》:“景平中,有龙见西方。半天腾上,荫五彩云,京都远近聚观,太史奏曰:‘西方有天子气。”’这里指皇帝所在地。紫清:此指天空。
仗:指皇帝出行的仪仗。
玉辇:帝后所乘之辇车。玉辇,美称。
蓬莱:指大明宫内太液池中之蓬莱山。太液池在蓬莱宫之北。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茝若:汉殿名,在未央宫中。见《三辅黄图》卷三。
上林:汉代苑林,在长安西北。《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长安县:“上林苑,在县西北一十四里,周匝二百四十里,相如所赋也。”
箫韶:舜乐。即圣人之乐。《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凤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凤。故云凤笙。
诗句译文
东风已吹绿了瀛洲之草,宫中的紫殿和红楼,在春色里显得格外的美丽。
龙池之南的柳色才着半绿,远望似一片绿烟;柳条在春风中袅娜,拂着壮丽的城墙。
春天的游丝高高地挂在雕梁画柱上,上面有美丽的小鸟在间关和鸣,好像它们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春风将间关的鸟语吹入云中,给千家万户都带来了春天的声音。
这时君王正在京城的宫廷之中游乐,天上有五彩祥云笼罩。
仪仗在阳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宫,玉辇绕着花丛而行。
先到蓬莱岛去看仙鹤跳舞,又过茝若宫去听黄莺唱歌。
黄莺在上林苑中飞鸣而去,但愿他的歌声能与凤笙一起,奏出一曲箫韶之乐。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唐] 李白
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澹荡沧洲云,飘飖紫霞想。
剖竹商洛间,政成心已闲。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褰帷对云峰,扬袂指松雪。
暂出东城边,遂游西岩前。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
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
命驾归去来,露华生翠苔。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
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
注释
商州,古商国也。在晋为上洛郡,在西魏为洛州,在后周为商州,在唐亦谓之商州,或为上洛郡。地有商山、洛水,依此立名,属关内道。使君,太守之称。石娥溪,当在仙娥峰下。按:《雍胜略》、《商略》、《陕西通志》:仙娥峰,在商州西十里,峰之麓有西岩,洞壑幽邃,下临丹水,古称栖真之地。李白尝游此。有诗曰:“暂出城东边,遂游西岩前。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云云。是石娥溪,即仙娥峰下之溪也。所谓红泉者,其即丹水欤?
《世说注》:《向秀别传》曰:秀,字子期,河内人,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善,并有拔俗之韵。
谢灵运诗:“剖竹守沧海。”
郭璞《客傲》:“无岩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头陀寺碑》:“玄关幽键,感而遂通。”张铣注:“玄、幽,谓道之深邃也。”关键,皆所以闭距于门者。
宋南平王铄诗:“徘徊去芳节。”梁元帝《纂要》:“春节曰芳节。”
《后汉书》:陈蕃为乐安太守。郡入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摹帷,后汉贾琮事。
颜延年诗:“山明望松雪。”
谢灵运诗:“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
《孔子歌》:“巾车命驾,将适唐都。”
江淹诗:“风光多树色,露华翻蕙阴。”
苏武诗:“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汉书·韩信传》:“北首燕路。”颜师古曰:“首,谓趣向也。音式究反。”鲍照诗:“首路或参差,投驾均远托。”
作品译文
裴太守有仙人气质,远离俗人俗事。
神情澹荡如沧洲仙乡之云,神思飘飖若有紫霞之想。
你在商州任太守,政通人和,事少心闲。
你超出尘世,冥然探讨幽静高深的境界。
我来的时候正直芳春,谢谢你给予高规格的热情接待,常常对床而卧,深夜相谈。
我们一起游山玩水,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现在又来到东城边的西岩前,
只见苍翠的摩天绝壁横垣天边,山上红泉瀑布喷薄呼啸而下。
寻幽探奇,兴致勃勃,春光明媚,醉人心扉。
溪畔名花簇涌,山石上月光如水。
直到夜深露浓苔湿以后,你才叫大驾归去。
一直淹留在美妙的山景中,黝黑的天幕里又听到猿啼清脆。
听见这清脆的猿声,使我想起家乡的老婆孩子。
明天就要向东出发了,但是今天的景象我会终身牢记。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唐] 李白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鹢首弄倒景,蛾眉缀明珠。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
注释
杨江宁,名利物,为润州江宁令。李善《文选注》:乐游苑,晋时药圃,元嘉中筑堤壅水,名为北湖。《六朝事迹》:晋元帝大兴三年,始创为北湖,筑长堤以遏北山之水。东至覆舟山,西至宣武城。《太平寰宇记》:玄武湖在升州上元县西北七里,周回四十里,东西两派,下水入秦淮。春夏深七尺,秋冬四尺,灌田百顷。《释问》曰:湖本桑泊,晋元帝大兴中,创为北湖。宋筑堤,南抵西塘,以肄舟师也。又《京都记》云:从北湖望钟山,似官亭湖望庐岳也。
《南史》:颜延之,字延年。孝武登柞,以为金紫光禄大夫。
《汉书》: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帐殿,天子行车野次,连帐以为殿也。沈约诗:“帐殿临春籞,帷宫绕芳荟。”左思《白发赋》:“开论云衢。”
《史记》: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敌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汉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应劭曰:“沛,县也。丰,其乡也。”孟康曰:“后沛为郡而丰为县。”
颜延年有《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所谓献佳作者,或是此诗。
《唐六典注》:蒋山,一名钟山,在润州江宁县。
《诗经·大雅》:“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淮南子》:“龙舟鹢首。”高诱注:“鹢,大鸟也。画其像著船头,故曰鹢首也。”
曹植《洛神赋》:“缀明珠以耀躯。”
《唐会要》: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唐书·礼乐志》: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院北梨园。
《楚辞》:“吴歈蔡讴,奏大吕些。”梁元帝《纂要》:“吴歌曰歈。”
王粲诗:“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吴质《答东阿王书》:“耳嘈嘈而无闻。”刘良注:“嘈嘈,喧甚也。”
《博雅》:“笙以匏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竽,象笙,三十六管,宫管在中央。”《宋书》:“笙,随所造,不知何代人。列管匏内,施簧管端。宫管在中央,三十六簧曰竿。宫管在左旁,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其他皆相似也。”
《汉书》:“樵苏后爂。”颜师古注:“樵,取薪也。苏,取草也。”
覆瓢壶,犹倾尊倒瓮之意。
陶潜诗:“取欢当作乐。”
译文
听说江宁以前有个光禄大夫颜延之,就在这北湖攀龙附凤,宴请群僚。
楼船驶入这天镜一样的湖中,锦幔围成宫殿高入云霄。
也唱起了《大风歌》,就像刘邦当年在沛都丰乡作乐一样。
颜延之献上诗章,仿佛像个诗人一样。
我是比不上他了,他象钟山一样孤傲突出。
杨县令文风清穆,高誉响彻东南海隅。
僚幕英才高朋满坐,个个如同玉树临风,一片璀璨。
画着鸟首的船在湖中显弄倒影,个个美女娥眉如水,鬓发叠挂明珠。
乐队新曲新歌引人入胜,吴语昵侬和着古典舞蹈动人心魂。
歌声高亢绕云,听众如痴如醉,皆大欢喜。
声音喧闹,唧唧嘈嘈,笙竽的声音把江月摇碎了。
这里曾经是帝王的宫殿,如今却是打柴割草的地方。
想到这,不禁使人感慨万分,老杨啊喝个底朝天吧。
荣盛之时就应该及时行乐,别让后辈笑话咱们。
《春日行》
[唐] 李白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
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帝不去,留镐京。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春日行》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创作的古诗。诗人借用祝寿之机,用黄帝升天的故事来劝告唐玄宗要清静无为,休养生息,才能治国安民。全诗语言如行云流水,婉转动听。
此诗当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或四载(745年),李白应诏入京以后待诏翰林时所作。明胡震亨云:“鲍照《春日行》咏春游,太白则拟君王游乐之辞。”唐玄宗春日泛游白莲池,召李白作辞。时李白已酒醉翰林苑,乃命高力士扶以登舟,即兴而作此诗。
注释
春日行: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五列于《杂曲歌辞》。南朝宋鲍照有《春日行》。萧士赟注云:“《春日行》者,时景二十五曲之一也。”《乐府古题要解》无此题。
紫清:紫微清都之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此指云霄。王琦注云:“紫清似为紫微清都之所,天帝之所居也。”
“佳人”句:王琦注云:“何子朗诗:‘美人弄白日,灼灼当春牖。’”
弦将手语:弦与手摩擦而成声,即以手弹奏之意。手语,手弹乐器,以乐声为语。
升天行:古乐府曲名。《乐府诗集》列于《杂曲歌辞》。
天池:指御园中的池沼。泛蓬瀛(yíng):绕着湖中的假山泛游。蓬瀛,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蓬莱、瀛洲。此指天池中的小岛和假山。
蹙(cù)沓(tà):密集迫近貌。
双蛾:这里指宫女。蛾,蛾眉,一女有两眉,故称双蛾。
挝(zhu)钟考鼓:敲钟击鼓。挝、考,皆击也。
我无为,人自宁:这里指无为而治。《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三十六帝:道教传说有三十六个天帝。
云軿(píng):这里指仙人在云中乘坐的有帷有盖的车子。軿,有帷有盖的车子。
镐(hào)京:西周国都,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自汉武帝后遗址沦陷。这里指唐都城长安。
“安能”二句:《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之上,故往见之。再拜稽首问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蹷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久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窅冥之门矣。”轩辕,黄帝名。黄帝骑龙升天事,见《史记·封禅书》。窅(yo)冥,深远幽隐的样子。窅,同“窈”。入窅冥,升天之谓也。
小臣:李白自称。南山寿:喻寿命长,为常用祝寿之语。语出《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行,如日之生,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陛下”句: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台阶。天子陈侍卫于台阶下,以御不测。群臣对天子说话,不敢直呼,呼台阶下侍卫以告天子。垂,流传。鸿名,大名。
白话译文
深宫的高楼高耸入云,宫殿中的大柱子上盘着金龙。
当窗的佳人在白日下纤手调筝,发出优美的乐声。
春风将曲子徐徐吹进君王之耳,原来这是一首仙人之曲,曲名叫《升天行》。
众多楼船绕着天池中的蓬莱仙岛,接沓而行,船下的波浪发出哗哗的响声。
三千名宫娥在船上载歌载舞,撞钟击鼓之声震得宫殿发出轰鸣。
群臣和百姓们也都翩翩起舞,歌颂天下太平。
君王实行无为而治,天下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天庭上三十六个天帝要来迎接,仙人们纷纷驾着云车翩然而下。
但是当今之圣明天子,要留在都城与民同乐。
他怎忍心像轩辕黄帝那样,丢下群臣百姓独自一个人去升天成仙呢?
小臣谨向陛下拜祝:祝圣上寿比南山,愿陛下的鸿名,永垂后世,万古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