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仲春古典文学唐诗张九龄美女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唐] 张九龄《戏题春意》《登乐游原春望书怀》《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春江晚景》《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登总持寺阁》《归燕诗》
相鸣不及鸟,相乐喜关人。
淮阳只有卧,持此度芳辰。
关人:1.古代守关的官吏。 2.动人;感人。 3.提取人犯。
朱丝: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借指琴瑟。
芳辰: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
乐游:1.欢乐地游逛。 2."乐游苑"的省称。指汉宣帝所建者。 3."乐游苑"的省称。指南朝宋武帝所建者。
表里:1.表面和内部,内外。 2.事物的内外情况,一切原委。 3.衣服的面子与里子。 4.泛指衣料。 5.比喻人体的肌肤和脏腑。 6.比喻地理上的邻接。 7.谓呼应;补充。
【无间】1.亦作"无闲"。 2.没有空隙。指极微小处。 3.指精微的义理。 4.不断;不分。 5.没有隔阂;关系极密。 6.指没有疏远;不要见外。 7.无可非议;无懈可击。 8.即无间地狱。
求莺:谓思念友人。
此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颈联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拂衣:1.提起或撩起衣襟。 2.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3.振衣而去。谓归隐。
簿领: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
谖xun :
沙版:见"沙板"。用朱砂涂饰的板壁。
攀跻:1.亦作"攀隮"。 2.犹攀登。纷诡:谓奇异多姿。
草间:1.亦作"草闲"。草丛间。 2.比喻乡野;民间。
函谷:函谷关。
斗城:1.汉长安故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本秦宫,汉惠帝时重修。《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后因以"斗城"借指京城。 2.小城。
客思:客中游子的思绪。
微眇:同"微渺"。1.轻细微弱。
只见:犹言只觉得。
玉堂: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2.汉宫殿名。 3.泛指宫殿。
4.官署名。汉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 5.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 6.神仙的居处。 7.豪贵的宅第。
8.经穴名。
绣户:1.亦作"绣户"。
2.雕绘华美的门户。多指妇女居室。 3.指富户。
无心:1.犹无意,没有打算。 2.没有成见。 3.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 4.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5.古谓蚯蚓食土无心。
物竞:1.互相竞争。 2.众人争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却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和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如不解其寄托的深意,便觉质木无文。然而,它确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咏物诗。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皇杂录》,说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事推知,这首诗应写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