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初春时节传统文化古典文学诗词美女杂谈 |
分类: 诗词学习 |
《春日》
[宋]朱熹、晁冲之、汪藻、宇文虚中、张耒
![140、《春日》[宋]朱熹、晁冲之、汪藻、宇文虚中、张耒 140、《春日》[宋]朱熹、晁冲之、汪藻、宇文虚中、张耒](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阴阴:草木阴阴。趁:追逐。
译文:在草木阴阴的映照下,弯曲的小溪显得格外碧绿,一场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溅起细沙。 鹅鸭不知道春天已过,还争相随着流水去追赶桃花。
赏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晁冲之,宋江西诗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晁冲之早年曾受过陈师道的指教。绍圣(1094~1097)初,dang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到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宋]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茅茨:茅草屋顶。烟暝:烟雨迷蒙。
今译: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其著名代表作是《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
《春日》
[宋] 宇文虚中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词句注释:
北洹(huán):北方的洹水,这里是指今塞北之地。洹,指洹水,即今安阳河,源出山西省黎城县,经河南林虑山,入于卫河。嗟:叹息。
花信风:应花期而吹来的风,相传花信风共有二十四番。
东吴:泛指古吴地,相当于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
满江:涨满春水的江河。鸭绿:喻水色如鸭头浓绿。残红:落花。
请不要叹息春耕太晚,这里是北方洹水地带,三月里天气还那么冷,报信的春风刚刚吹来。
此时的江南是何景象,远远地在此苦苦思念,阳光下河中涨满春水,鸭子在拨弄落水花瓣。
宇文虚中(1079~1146年),南宋及金代诗人。字叔通,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任黄门侍郎等官。
《春日·如丝苣甲饤春盘》
宋·张耒
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
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
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
巵zh,古同"卮",指一种古代酒器。
惨颜:谓表情悲伤。
![140、《春日》[宋]朱熹、晁冲之、汪藻、宇文虚中、张耒 140、《春日》[宋]朱熹、晁冲之、汪藻、宇文虚中、张耒](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