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5是日大寒,适逢腊八节

标签:
365杂谈 |
《元沙院
[宋] 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元沙院:位于福建省连江县透堡当地人称沙院。在透堡北门外叶舍头。旧县志记载为唐大中元年(847年)始建。后圮,仅留遗址。
升山:在浙江湖州东郊10.5公里处,现属八里店镇,一名欧余山,又名欧亭台。
萧骚:1.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五代 齐己 《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宋 欧阳修 《呈元珍表臣》诗:“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 郭沫若 《长春集·遍地皆诗写不赢》诗:“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
2. 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 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经台:用于诵念佛经的平台。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傍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
【示例】清·董国华《忆旧游·秋寺》词:"凄然经台静,叹莲花香老,冷到蒲团。"
香篆:1、香名,形似篆文。
宋 洪刍《香谱·香篆》:"﹝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於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宋 洪刍《香谱·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
宋张孝祥《蓦山溪》词:"绣工慵,围棋倦,香篆频销印。"
清纳兰性德《清平乐》词:"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2.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
宋 范成大《社日独坐》诗:"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词之一:"缓带轻裘多暇,燕寝森严兵卫,香篆几徘徊。"
金萧贡《拟回文》诗之三:"风幌半萦香篆细,碧窗斜影月笼纱。"
清汪懋麟《三月晦日漫兴》诗之四:"静看香篆低帘影,默听飞虫绕鬓丝。"
3.香篆是一种专门用来燃点香粉的模具,古时的佛堂书斋闺阁里,人们常把合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点燃后循序燃尽,这种用香的方式称之为"香篆",也叫"香印""香拓"。
使用方法------把香灰压平整,放入香拓,铺上粉,压实,取出拓,点燃即可。打拓的时候应静心去浮燥,方可打出好拓。
麈[ zhu ] :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 :~尾(即“拂尘”)。
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