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2020-08-25 09:31:52)
分类: 诗词学习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1.媚晴滩:装饰晴滩。晴滩指南山附近的十里滩。2.清洛:清澈的洛河。3.雪沫乳花:煎茶的水面浮现的泡沫。4.蓼茸:蓼菜的嫩芽。5.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因时近立春,故此云“试”。

    夜来风斜雨,佛晓时分化作瑟瑟寒侵,如烟的雨雾飘渺,衬托下的河柳阿娜多姿,南山附近的十里滩为之生色,清澈的洛水汇入淮河,水势渐大,奔腾而下。

    岸边亭台烹茗,翻滚的乳白色香茶、就着野菜做的春卷,清淡爽口。这清新欢娱的生活,是人生快乐的最高

    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