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京城降雪,山区比城区雪大。由于地温尚高,降雪在多数地区落地即化。担心化雪导致部分路段过于泥泞,放弃了原来到房山徒步的计划,改为轻松的浅山行走。
8日午,与S老师一起赴门头沟,乘车至三家店东口,从水闸上横穿永定河,继转向北,1KM后过丰沙线铁路桥,又300米,至琉璃渠村村口。村口巨石上镌村名,旁立一褐色标牌,上有“北京最美乡村(候选村)”字样。早年间修建的门头沟至大台煤矿的铁路从村前经过,路基垫起有数米之高,完全遮住了视线。进村的通道就是铁路的涵洞。过去之后,左边有一个大门,门额上有“北京市琉璃制品厂”几个隶书大字,气势逼人。显然,对于陌生人来说,这是开门见山地道出了村名的来历。史载此地原名琉璃局,自元代开始建窑,至清乾隆时,北京城区烧制琉璃的窑全部停烧迁移到此。大门对面是一个停车场,场西为一琉璃壁,长百余米,上有各种飞禽走兽吉祥物件的装饰,官称为“琉璃文化墙”,其一端有文字说明曰:使用琉璃7千余件,七彩颜色合成,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代表的秦汉文化和以宋元以后的龙文化及近现代的博古、松梅动物等组建而成的艺术长卷。
沿着街道前行数十米,是一座造型古朴、装饰华丽的过街楼,官称“三官阁过街楼”。这几年间,来门头沟次数较多,已经多次看过了圈门、军庄和万佛堂村三个过街楼,这是第四个,也是最漂亮的一个,不仅上层阁楼房顶全为琉璃,其他多处也有不少琉璃装饰,如券洞上方,两边分别嵌有“带河”(东侧)、“砺山”(西侧)琉璃烧制的大字,与村落的地理位置契合(东临永定河,西倚九龙山),“带河”左右侧还分别有琉璃镶边的石刻两方,右为“诸恶莫作”,左为“众善奉行”。过街楼的上下通道及上层护栏也覆盖有黄色琉璃瓦。
走过券洞就算正式进村了。村头一个院子,挂有“琉璃渠乡情村史展”的木牌,却大门紧锁。门前有一文保碑,上标“清工部琉璃窑厂办事公所”。此后小街两边均为居民院落,散见一些琉璃制作的杂品。西行三百余米,街道斜向西南,见一工地,是为正在修缮的关帝庙。据称内供关公及关平周仓均为琉璃烧制,而关公为金面(呵呵)。因兴趣不大,又赶上砖石杂陈,没进去看。
琉璃渠村村内,还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古建——万缘同善茶棚,据称是清代往妙峰山进香之人休息及存放车马之地,《北京名胜古迹辞典》有其条目。我们看看已经走到丰沙线铁道道口了,时间稍紧,就没绕去看,穿过铁路,开始上丑儿岭。路上遇到一位汲泉老人,随其到半山,有岔路入内约百米,一菜园前,见一地穴,用砖瓦石片围护,上盖木板保护。老人掀开盖子,内为石隙中渗出的一汪清水,水甚浅。老人取水具舀之,自云为本村人,几日来取水一次,因水少,舀数下,即到菜园劳作,片时,水复渗出,重复数次,方得一桶。
辞别老人,过一墓园后,见“丑儿岭观光生态园”大门,园内无人,疑已废置。园内水泥路可通岭头,中间可见古石板道遗痕数段。其岭头,不过海拔250米左右,有一院落,门额为“琉璃古道山庄”,门紧锁,疑似无人。岭头路边,有枣树,还有未掉落的几颗,采了几枚品尝,很甜,微微有酒味。
越过丑儿岭,在水泥路的指引下,来到一个曾经是开发过景区的地方,路边的草木林地沟渠是明显修整过的,几个院子、几口水井散布在两边,空无一人,已呈现破败之相,偶尔有一二个指示牌,写着什么园、什么瀑之类的,比较搞笑的是还有一处雕塑,表现的是运煤的牲口,以示这里也辉煌过,
京西古道的名声还在呢。
出得这处人工景点,就是丑儿岭生态园这一边的大门,出门就踏上一条铺筑得质量很好的柏油路。路口有个农家院,养了好几条狗,见到我们路过都凶猛地狂吠起来,幸亏都是拴着的。柏油路顺山势往左拐了个弯,经过一个200米长的种满葫芦的棚架,留在上面的青色葫芦还剩下不少。过去之后,路边的墙壁上开始出现一些壁画,介绍斜河涧村的情况,最后一处是历任村长书记的名字,我们看到,“改开”年代的村长姓名,都被不知是什么人扣掉了。
柏油路进了村就终止了。我们走左侧的岔路向高处走,这个方向在地图上被标为“广寺沟”,广寺,广化寺也,它还有个好听一点的名字“白龙沟”。走进几十米,路边看到一眼山泉,地下的出水口被铁篦子锁住,地上的出水口被一根皮管子接到一根埋入地下的铁管,通到不知哪里去了。后来我们看到当地人接泉水,才明白原来皮管是可以从中间断开的。听接水的人说,他们不希望外村的人也跑到这来“抢水”。
在向前走两三百米,可见到一个铁栅栏门,其左侧挂的牌子写着“白龙沟广化寺观光采摘园”,大门中部挂两个门头沟区文委的制式文保牌,分别是“斜河涧村广化寺遗址”和“斜河涧村白龙沟第四几冰川飘砾”。门右侧一株中等直径的银杏树,树下落叶已是金黄一片。树旁边立有宣传牌,介绍园区情况。原来,目前里面的山地已经被私人承包了。我们推开虚掩的铁门,里面即有人跑出来说,这里不接待游人,别往里走了。好在我们人少,趁主人送客,匆匆入内看了一圈。
我是几年前在网上搜索泉水资料时,无意中了解到这处遗址的。寺庙鲜为人知,资料甚少,爱好郊野遗迹的网友常用的基本考证古书上均无记载。寺址上目前只有一个小院,南北两排平房。寺门东向,门前亦有一处山泉,接出一根馆子,出水很盛。我喝光携带的饮料,接了一瓶品尝,其味清冽甘甜。所谓的冰川漂砾,是寺外几十米处一个呈四方形的巨大石块。我对这个毫无兴趣,更关注的是闻名已久的三株古银杏树。北京是个古都,多古寺,而许多古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多有古银杏树。名气大的有红螺寺、潭柘寺、五塔寺等,西山大觉寺更是以“春赏玉兰,秋观银杏”著称,甚至今年还举办了“银杏观光节”。广化寺也是这样,尽管殿宇不存,先辈种植的银杏树却屹立至今。眼前广化寺这三株银杏,据说树龄千年左右,可能始种于辽代,院内两株,院外一株,直径2米有余,最高一株高28米,体态庞大,枝桠四分,十分壮观。恰逢落叶时节,此地没有游人,小院的地上被黄叶满满覆盖了一层,灿灿然,美不胜收。两年前,就曾计划在秋末观赏,今日终于如愿以偿。
下山穿过整个斜河涧村,下面就是丰沙线第一个山区小站斜河涧站,当然也是一个适合看火车的地方。遗憾的是我们运气不佳,穿过车站,过了永定河了,才看见两列客车飞驰而过,其中一列还是有彩绘车身广告的。不一会儿,又开来一列集装箱专列,五颜六色的箱体实在好看。不过今天天气确实太差,雪后未见云开,依然阴沉着脸,模糊了一切景物的层次感。永定河对面是陇驾庄村,村口有公交车。乘车回去很快,过了门头沟的石门营后天也黑了。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