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水利建设正当时
(2009-02-09 16:54:00)
标签:
财经 |
分类: 投资 |
北方14个城市严重旱灾,灾情牵动这全中国人民的心。
闻此,不禁感叹,中国南涝北旱何时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或者说大幅度缓解?!
水利工程功在千秋,但印象中,除了远古的大禹治水,再到先秦时候的都江堰、郑国渠,到隋朝的京杭大运河,再到最近的三峡工程等,其间虽然零落小工程依稀,但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在吃老本。
我们先看一下工具书中对水利工程的定义,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控制和利用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兴建的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各项工程的总称。一般指防洪、农田水利、水力发电、航运(航道整治、河流渠化、河港)等工程而言;也可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等工程。
我们再来看看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尧帝时候,黄河流域大水,部落联盟首领们推荐鲧治水,而鲧面对水情只简单采用筑堤堵水,虽得一时之功,但遇千载水情时,大水冲了堤防反而使水灾更为磅礴,后鲧被尧帝杀了。
当启用了大禹治水之后,大禹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十三载而成一身功业。
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治水,以25年之功修筑都江堰,将巴蜀由水旱不匀的蛮荒之地(与如今的神州大地水旱不匀相似)养成了秦帝国大举东出的西南粮仓。
韩国意图疲秦,派郑国去秦国治水,而秦王嬴政正好有治水之望,以郑国的10年心血始成以其名字命名的郑国渠,使关中成为大秦一举平定天下的粮食基地。
从历史上看,所有的水旱不匀之地,均由大型水利工程而成天下粮仓。
其后的两千多年时间内,致力于水利建设以图国富民强的政权几乎数无可数,历来再次重举治水失败的鲧的治水方法,唯一堵了之。
当然,其中也有不乏对中华工商漕运文明奠定基础的京杭大运河工程,隋炀帝虽为一己之乐而为之,但功过当分而述之,不必动辄劳民伤财,若非隋炀帝,后世也不知谁会背此骂名而不得不为之呢。
由此可见,中华大地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老本吃了太多了,致使西北地盐荒,致使南涝北旱,这水利建设将必须摆上执政者的案头重点忧思。
而如今,或许是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好时期,经济萎顿需要大基建,高失业率需要大项目,南北水旱不匀需要大水利,如南水北调似乎不应当只是停留在嘴边了。
当然,如何建设是个问题,是功在千秋的参照都江堰、郑国渠的方案,抑或是只求竟日之功的半拉子工程,留待春秋家去抉择吧。
By 逍遥狂客 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