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查和自身消费习惯改变判断经济格局
(2008-12-30 17:15:47)
标签:
财经 |
分类: 投资 |
在经济困局中,除了我们直接对市场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外,不妨再看看全球著名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从中管窥2009年的经济形势,并相应指导股权投资。
根据尼尔森上个月13日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水平从2006年下半年至今始终平稳,在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反较上半年略有提升,指数达96点,超过全球水平12点。56%的中国受访者对未来12个月的个人财政状况持乐观态度。
这表明,虽然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外部经济形势恶劣,但仍然认为对自身个人收支影响有限,通过适当的财务消费支出调整,健康的个人收支表或许仍然有较大的可能。
根据尼尔森最新一期的调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而预期收入可能性减少,有44%的受访者减少度假,41%的人选择减少外出活动,还有40%的人决心要把个人电子产品的购买计划砍掉,减少购置新衣的占到34%,28%的人开始节约水电费,28%的人延迟更换家庭大件物品,25%的人减少吃快餐的次数,25%的人改用较为廉价的日用品,25%的人寻找性价比较高的房贷、保险、信用卡,23%的人缩减通讯费,20%的人减少用车频率,19%的人取消了曾经梦寐以求的年假,18%减少酒类消费或者选择较为廉价的品牌。
由此证明,在2009年的土豆效应和口红效应将日趋显著,或将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常用经济词汇。
虽然医药行业被市场普遍认为对经济周期不敏感,但美国近日数家医疗机构可能宣布破产的消息使人们将改变自己根深蒂固的印象,由于患者家庭财政的恶化,其不得不尽可能避免去医院、诊所,并削减诊疗检查及健康体检的开支,在用药上也将贯彻经济性而使大量新生代昂贵药物的研发成本回收期推迟。
这一切的一切,表明经济一体化越发广泛和深入,与其钻研各类经济学经典或者投资圣经,不如从自己可能性的消费支出习惯的改变开始思考经济可能性的变局。
By 逍遥狂客 200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