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粘胶行业,下一个类TDI疯狂的行业

(2007-02-18 18:56:34)
分类: 投资
TDI的价格暴涨催生了沧州大化等短期超级大牛。
那么,谁会是下一个行业产品暴涨带来投资机会的公司呢?
我们来看看粘胶行业!
 
|  粘胶纤维行业形势最乐观                                  
|  在化纤的子行业中,粘胶纤维行业形势最乐观。粘胶纤维属于再|
|生纤维素纤维,其原料是自然生长的纤维素,具有可再生性,在舒适|
|性上粘胶纤维接近棉花、蚕丝等天然纤维,由于采用化学加工方法还|
|能赋予粘胶纤维天然纤维所不具备的功能。在所有化纤品种中,粘胶|
|纤维毛利率最高,开工率为100%。分产品看,粘胶长丝外观接近蚕 
|丝,粘胶短纤对棉花有替代作用。                              
|  2006年下半年以来,粘胶长丝和短纤价格持续上涨,目前粘胶长|
|丝均价31200元/吨,较年初上涨17%,粘胶短纤14600元/吨,较年初|
|上涨14%。粘胶长丝因2006年海外一家工厂停产,出口将大幅增长30|
|%,同时国内产能释放压力小,相对于粘胶短纤,供需平衡更为可靠|
|。预计粘胶纤维2006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将有15%的产能增长。    | 

                四大需求增长带动粘胶纤维价格大幅上涨
                                          1.真正的消费升级带 
|动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的提高,以及回归自然和环保|
|意识的增强,在国内外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已从|
|传统的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等,转向更注重舒适性、功能性、安|
|全性和环保性。粘胶纤维的生态性或称环保性、高科技功能性、安全|
|性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得到改善,在未来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市|
|场,粘胶纤维产业会逐步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地开发研制具有高技术|
|含量、多功能、安全和环保特性的新产品,以此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                                                          
|  2.电脑绣花机的使用使粘胶绣花线消费迅速增长              
|  以前人们广泛使用的绣花线是用涤纶做的,不含粘胶产品。而今|
|天由于粘胶纤维具有着色好、弹性高、适宜电脑绣花的特点,目前绣|
|花线多数是由粘胶纤维生产的。别看小小的绣花线,由于中国人口众|
|多,使用量是惊人的,特别是电脑绣花机引入国内以来,我国粘胶绣|
|花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统计数据说明我国电脑|
|绣花线增量有多少,但从某纺织企业单月净增电脑电绣花线高达6吨 
|多,就可以看出,电脑绣花机确实带动了绣花线和粘胶纤维的用量。|
|  3.替代丝绸的作用被无意中发现                           
|  2006年初,江浙市场上突然有了许多价格非常低廉的"丝绸"被面|
|,很快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各种低价的"丝绸"织物(桌布、窗帘、唐|
|装、被面、头巾、手帕等等),一时间人们以为丝绸大降价了。过了|
|近二个月,终于有生产商在这些"丝绸"织物所印成份中写明了70%粘 
|胶,人们才恍然大悟。不过,由于用粘胶纤维与丝绸制做的"丝绸"织|
|物与真正的"100%丝绸"织物在使用上没有本质区别,价格又低得多,|
|我国多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又是在同样使用效果的情况下更观注商品|
|价格最低的产品,故一时间全国粘胶"丝绸"织物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
|,因此全国各厂粘胶长丝出现均无货供应现象,粘胶长丝价格率先出|
|现暴涨,并带动粘胶短纤价格暴涨。                            
|  4.国内部份消费者开始知道粘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区别       
|  我国国内消费者对粘胶纤维认知甚少,直至今年以前绝大多数人|
|群仍将其混淆为涤纶等类似产品,消费者仍注重将棉等天然纤维制品|
|作为服饰、家纺产品的首选。而在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对粘胶|
|纤维比较熟悉,且人们环保意识较强,粘胶纤维制品一直受到青睐。|
|2006年初,中国化纤协会、消费者协会协同全国各大商场在认识粘胶|
|纤维与合成纤维的不同方面做了许多宣传工作,于是部份国内消费者|
|开始知道粘胶纤维与"一般化纤"产品的区别,并了解到其对人体皮肤|
|无过过敏反应,比纯棉产品更好。                              
|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性能良好的粘胶纤维必将大量使用|
|在千家万户。1995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为4.5公斤左右,2002年增 
|至6.6公斤,2005年则进一步上升到了7.7公斤,随着人均纤维消费量|
|的稳步上升,我国粘胶纤维必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            
|  供需关系决定09年之前粘纤价格依然看涨2005年全国粘胶长丝产|
|量为19.14万吨,粘胶短纤98.86万吨,06年该行业几乎没有新装置投 
|产,按1998-2005年全国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产量平均增长率14.38% 
|和13.83%计算,2006年我国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的产量分别为21.89 
|万吨和112.53万吨,宇航业协会预测2006年全国产量非常接近。再加|
|上07年新增产能,我们预计,2007年全国粘胶长丝产量为25.39万吨 
|,粘胶短纤产量为128.53万吨,07年全部粘胶纤维产量最多也就是153|
|.9万吨.而06年1-7月我国粘胶纤维的表观需求为81.52万吨,即便平均|
|算全年粘胶纤维表观需求也可达到139.75万吨,较06年总产量多4%左 
|右。由于今年需求大幅增长是从6月开始的(产品价格从6月开始大幅 
|上升),下半年需求量会远超过上半年,故06年全年粘胶纤维需求最少|
|会有150万吨,远超过06年产量134.42万吨。按目前30%的年需求增长|
|07年我国粘胶纤维需求会达到195万吨,而07年全部粘胶纤维产量最 
|多也就是153.9万吨,故产能增长远不能满足需求增长,07年粘胶纤 
|维价格还会大幅上升。至09年以后再有新增产能才能抑制粘胶纤维产|
|品价格上涨,不过到时即使是大幅回落后的粘胶纤维价格也会比目前|
|价格高得多(化工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如02-03年烯烃类产品价格上 
|涨了近4倍,目前回落后的价格也比01年高3倍)。 

|  原料价格保持稳定                                        
|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成本推动型的行业,在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的|
|同时,生产企业的成本变化幅度却不是太大。据新乡化纤的人士介绍|
|,与涨幅较大的产品价格相比,目前企业的成本处于稳定状态。    
|  "主要是原料价格没有太大的变动",某专业人士指出,对粘胶纤|
|维生产企业来讲,原料占产品成本一半以上的比例,尽管有油、电、|
|煤等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但由于原料价格变动不大,企业的生产成|
|本也就没有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                              
|  据了解,生产粘胶纤维的原料是棉短绒,与棉花关联度较大。自|
|9月以来,棉花价格呈下跌趋势,郑州交易所棉花结算价从月初的140|
|50元/吨跌至月底13525元/吨,下跌幅度达3.7%,市场人士根据这一 
|现象预计,粘胶生产企业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但从现状看,棉花价|
|格的下跌并未带动棉短绒价格同时走低。                        
|  国泰君安研究员任静分析,棉花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节前发放了70|
|万吨的进口配额,导致供需平衡关系被改变,影响棉花价格走低。她|
|同时认为,在国内棉花产量变化不大的背景下,棉短绒的价格起伏也|
|不大,粘胶生产企业的成本因此保持了稳定。                    
|  行业走向复苏                                            
|  产品价格上涨和成本稳定使粘胶纤维行业出现整体复苏的迹象,|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前6个月,粘胶全行业实现销 
|售收入133.29亿元,同比增加16.86%,利润总额10.04亿元,同比增 
|加32%。据专业机构最新统计,前7个月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4%。   
|  面对行业回暖的现状,企业普遍认为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所致,|
|并且继续看好后市,认为产品供不应求的现状还会保持一段时间,销|
|售市场良好势头会持续。                                      
|  任静则认为,目前良好的市场局面主要得益于前期行业"限产保 
|价"政策的落实,还无法预测这种需求拉动产品价格上涨动力能持续 
|多长时间,下一阶段市场的变化还有待观察。                    
|  而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目前粘胶纤维库存量较低,今年末和明年|
|初将进入市场旺季,需求大于供应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显,对后市有充|
|分的理由看好,预计粘胶纤维行业也将会走出低谷,行业呈逐渐复苏|
|的局面。
 
仍然贯彻我们选股要选龙头公司的精神,这个行业,长丝的龙头是新乡,短纤的龙头是海龙。
 
By 逍遥狂客 2007-02-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