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个人终总结
(2025-01-27 21:27:12)
2023年的年终总结由于网络审查的原因无法上传。今天我再次查看这篇总结,没有发现任何敏感词汇,希望这次能够顺利上传。
首先是对去年预测的总结。遗憾的是,我的预测大部分都不准确。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俄乌战争仍未结束,感觉2024年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变得更好。一个分裂的全球化和极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从个人情感上我希望世界变得更好,但很多事情似乎事与愿违,令人失望。
神存在吗?人是由猴子变来的吗?
在与信奉宗教的人讨论“人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时,多数宗教不承认进化论,而认为是神创造了人类。进化论与宗教观点似乎是相对立的。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人,从小就被灌输了进化论是一种科学真理的思想。当我感受到神的存在时,尝试将进化论与神学融合,寻找能兼容两者观点的新理论。然而,进化论本身也像是一种信仰,虽然有化石证据支持,但它也是一种推断、一种大致自洽的假设。关于进化论也有很多质疑,例如地球形成的时间是否足够让现在的物种生态得以产生。2024年,我曾答应一位教友,在一年内只学习基督教教义,避免因学得杂乱而难以获得信仰。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我改变了过去的看法,相信以下核心内容:1.
神(无论其形式是耶和华、佛祖还是高级生命体)创造并推动这个世界;2. 神是慈爱的;3.
我是有罪的(知行不一,认知浅薄),不能仅靠自己赎罪,更重要的是要有信仰,要依靠神;4.
我应该以神为榜样做人做事。但对于基督教其他教义,我有自己的看法和解释。比如,对于神将自己的独生子牺牲来为人类赎罪这一观点,我的理解就不同于传统基督教解释。基于我的认知,我可以算作一名基督徒,但我并不排斥其他宗教体系,这不代表我是个多神论者,相反,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一元(神)论者,认为主要宗教的核心内容都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2025年,我将继续学习基督教的同时,也会重新开始探索其他信仰体系,尤其是佛教。
达尔文与拉马克的结合
过去,达尔文和拉马克的理论看似针锋相对,但现在表观遗传学部分证明了生物一生中的经历可以部分遗传给下一代。例如荷兰饥饿冬天事件中,饥荒时期怀孕女性的后代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这可能与孕期饥荒导致的表观遗传变化有关,表明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会部分传达到基因中影响物种进化。虽然这并不能完全证明达尔文与拉马克的理论可以共存,但两个理论共同作用于物种演化的观点似乎更符合直觉。当然,我不是科学家或生物学家,对此只是猜测,不敢断言。之所以讨论这些,是因为直觉告诉我,神的选择(环境变化与基因)与人的努力共同推动着社会变迁。
多样性与绝对真理
目前,在西方世界,关于多样性和绝对真理似乎逐渐成为对立面。欧洲和美国的左派倡导世界的多元性;而保守派则更加捍卫他们的‘绝对真理’。我个人相信世界上存在绝对真理,因此相信神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理的表现形式。就像印度教或佛教所讲,神有多重法相,真理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为了对应不同的对象。不同对象的存在可能是真理的一部分。虽然我未必完全理解通过多样性体现绝对真理的意义,但总是感觉绝对真理确实存在,而多样性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渐进式地理解这一绝对真理,从而不至于过于极端。
不满下的精进
鉴于过去几年社会环境的不如意,甚至对一些敏感事物的不满,使一些人产生了过多抱怨,或是选择离开这个环境,或是从此躺平。而我更愿意在不满中寻求精进。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认识到我们自身认知及改变环境的能力有限。但这不妨碍我们在这种环境下自我提升。也许在不满的环境中追求精进更有助于个人修行。
读书与读屏
现代自媒体通过手机对人的影响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既是媒体内容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对信息平等和信息多样性有利,但媒体平台的管理和算法决定了社会是否会形成信息茧房和信息导向性。随着媒体内容占据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读屏”的特点是高频、迅速地刺激人们的接收信息单元,留给思考的时间不多。很多人提倡读书,因为读书有助于深度思考,允许我们在思考时暂停。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利弊,现代社会两者都不可或缺,如何平衡和自控才是关键所在。目前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读书远少于读屏。
专注与走神
2024年发现自己不知何原因经常走神,对于学习和工作而言,专注是必要的。但对于创造性思维和顿悟来说,走神又是必不可少的。AI擅长专注,可以在某些方面代替人类的工作;而走神不仅是放松思考的方式,还能营造创新环境。虽然走神会产生随机错误,但这也是一种创新的前提条件。记得小时候常被老师批评上课走神,不注意听讲,现在想来这或许是一种独特的技能。另外走神也可以是自己跳出眼前的思绪,可以尝试以旁观者或者更高的角度观察眼前的事物。当然走神也有弊端,不利于深入了解当前的事物。
关于内卷
2024年国内经济讨论最多的就是“内卷”,这个词现已被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对内卷的定义大多是基于价格竞争的低水平重复竞争,这对业态环境不利。我认为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类似过程。内卷的初级阶段肯定是围绕价格和资源投入的竞争;但这未必完全是坏事。国内企业先通过内卷淘汰不具备竞争力或成本较高的企业。当市场上只剩下几家领头羊后,那些在国内竞争失败的企业要么选择出海,要么转向技术竞赛和技术研发,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因此,内卷不是坏事,也很难避免,与其抱怨惧怕,不如积极面对。
继续谈变老
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在意外表,开始嫌弃别人给我买的衣服不够美观,尽管不确定是否低于平均水平。担心形象不佳失去吸引力本身就是衰老的表现。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可逆的过程,直至死亡。这让我想起了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即通过对变老和死亡这一不可避免事实的认识,促进人们在有限生命中的自我蜕变。因此,变老也是人生修行的重要过程之一,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人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发展——史蒂芬·柯维将其描述为人际关系的成长阶段,我也可以理解为人与神的关系发展阶段。
对于2025年的预测
我仍然预测可能会出现转机,尽管我连续两年预测不准。今年看到的一个不同现象是,大多数人都认为2025年将是更困难的一年,而非好转的一年。在过去,认为情况会好转的人还包括我在内,至少占有一定比例。然而,进入2025年后,几乎所有人都对未来不再抱有幻想,我也曾有这样的感觉。但如果大家都这么想,或许转机就会出现。当然,最大的转机在于高层建筑的变化,这点无需多言。我仍然认为特朗普的上台对中国长远来说是一件好事,尽管他有许多反社会发展的观点,但他会对过去激进行为做出纠偏,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一定的益处。在他的推动下,俄乌战争有可能结束,与中国之间的冲突也会更加透明。
2024年,我的一大进步就是在经历了全年起伏之后,最后一个季度心情更加平和,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事物,不去过于纠结细节和过去。尽管有时仍难免陷入细节之中,但大多数时候我能脱离出来,以较为乐观的态度看待看似悲观的事情,反而让自己更加精进了。实际上,近三年的心态变化是从认识到自己的骄傲(2022年)到发现自己有很多缺点(2023年),再到(2024年年中)发现自己更多不足的沮丧,到学着接受(以更高一层的角度接受自己不足)的·坦然,最后依然能保持精进从而看到自己改变的欣喜。
前一篇:2023个人年终总结
后一篇:2024年个人终总结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