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碧莲镇山坑小学各层次教师梯队培养计划

(2012-05-10 19:40:31)
标签:

杂谈

分类: A4-B12项目评比-C13

碧莲镇山坑小学各层次教师梯队培养计划

 

碧莲镇山坑小学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学岗位20人,管理岗位2人,学生125人,是全学区规模较小的一所学校。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是学校工作重心所在,是学校进行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力求打造“醇和的教师文化”。我们倡导“学习、智慧、创新、合作”,力促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自觉、开放和建构的文化导向,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诚信共生的价值体系,使老师们尽享职业的幸福。

 为此,我们制定了教师梯队发展计划,提出了“成长型教师架梯子、骨干型教师压担子、经验型教师保热情”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教师现状分析

(一)、学校教师总体情况(单位:人)

教师总数

22

平均年龄

37.5

年龄层次

35岁以下下下

7

 

学历情况

中专

8

35-45

7

 

大专

5

45岁以上

8

本科

9

本科以上

0

职称情况

中高

0

教师作课

  

国家级

0

小高

14

省级

0

小一

6

市级

0

小二

0

区级

0

(二)优势:

1教师的职业道德基础稳定。我校教师最大的优点是:有奉献精神,做事踏实,勤勉争先,力求进步,有较强的凝聚力;职业认同感强,热爱教师工作,对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有团队意识,善于合作与交流;爱岗敬业,心态健康、热爱生活。

2中青年教师比重大:35岁以下7人,35-457人,45岁以上8人,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3.6%,中青年教师比重大。近几年新教师比例不断增加,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8岁,学校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充满青春的朝气。

3教师学历水平不断优化。我校中青年教师多,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厚积力,教师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历进修,不断提高着二次学历和职称的水平,大专毕业率现已达到63.6%以上。

4、教师的专业技能逐年提高。学校50%以上的教师参加过教育局三支队伍建设培训;100%的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青年教师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导引下,在学校重视专业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教师的专业技能,课堂教学水平在逐年提高,师生共读的管理机制的保障,强化着教师理念的转变和专业发展,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中学提供着基础的优质生源。

(三)不足:

1、学校发展迅速,师资配给不足,外聘教师较多,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培训的任务大,压力也大。

2、生源压力大,教师工作量、教学管理的任务和压力更大。

二、培养目标远景:

1、加强教师的“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培训,实现我校教师的良性发展。

2、加强校本教研的深化研究,使教师在掌握各学科基本教学流程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教法和学法研究,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最终达成理想课堂;形成各学科有个性教学风格的学科带头人;形成有真正研究能力,并能带动一班人共同参与教研的学者型的教研人才。

三、具体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把教师分为“成长型”、“骨干型”、“经验型”三种:成长型教师指的是工作三年内的年轻教师;“骨干型”指的是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成为所任学科带头人的教师;“经验型”指的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1、通过有计划并保证落实的教研活动,我们通过专家引领、校内培训、教师自我培训形成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基本要素的校本培训机制,通过定期、有效的各种考核评估的方法,以及“教师成长册”的管理建设,把工作落到实处。

2、通过有计划的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科带头人,独立引领教研活动,创造机会,放手锻炼,并通过有效的保障机制,成就一批学科带头人,通过奖励机制,引导学科带头人创风格,出成果。

3、通过“新教育实验”研究的推进和完善,促使师生在儿童课程、理想课堂、教师专业成长三方面不断收获、拓展、创新。

具体培养策略:

() 注重研训对象的差异性,实施梯度培养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教师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我们的培养计划也是分三个层次进行。

  1.成长型教师架梯子,促进其快速成长

  一是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实行“青蓝”工程,促成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学科教师中选定重点培养对象与校内外名师结对。定期由师傅深入课堂进行课堂诊断。目标是:新教师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过关,五年成才,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竞赛和培训活动,通过针对性培养,使这批教师在师傅的引领下,掌握“六会”,即“会备课、会上课、会说课、会听课、会评课、会编一份合格的试卷”,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基本素质。

三是通过“三专”模式,促使新教师发展。

学校的青年教师结为“新教师”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定期交流研讨,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开放一节汇报课;每月研读一本教学杂志,参加一次区域教研;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

  2.骨干型教师压担子,发挥其骨干辐射作用

我校骨干教师的基本标准是:职业道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知识结构完善,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教学成绩突出。

一是加大培养力度,创造机会,支持骨干教师深造学习。

二是严格要求,促使骨干教师向“科研型”“专业型”发展。

骨干型教师每学期研读二本教育理论专著,开放一节示范课;主持一次区域或校本教研;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并在刊物上发表;带1-2名青年教师。

三是成立学校 “骨干教师”共同体,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各位教师在团队的感召下,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促进中共同发展。大家彼此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

3.“经验型”教师保热情,细微之举见成效

1)对敬业精神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经验型”教师,学校以他们为榜样,树立典型,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特别是一些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宝贵财富,在每一次的班主任论坛、教学论坛中都安排他们介绍经验,对青年班主任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做,在提升他们的成就感的同时,也会带动其它教师迎头赶上。

2)对课堂教学较为薄弱的教师,我们主要是以“课例研究”为依托,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例如:围绕相同的一节课组织“课的导入方式”研究,“有效的课堂提问”等专题研究。最后,集体同备这一节课。通过这样的形式,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升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具体做法见下表:

 

培养梯队

培训重点

其他

理想课堂

专业阅读

与写作

专业共同体

成长型教师

会备课、会上课、会说课、会听课、会评课;每学期开放一节汇报课;

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业务杂志,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

积极参加校本校验,至少参加一次区域教研;

有爱心,尊重并包容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完成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衣着打扮得体。

骨干型教师

形成高效而个性的课堂,每学期做示范课或引路课,

每学期研读2本以上的教育教学专著;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日志;教育教学文章发表;建立有个人空间,及时更新。

在共同体有一定影响,能独立主持教研;积极参与教科研;带1-2名成长型教师。

有爱心,尊重包容学生;尊重个性差异;有协调能力;善于和家长沟通;高标准完成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衣着打扮得体。

经验型教师

课堂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

介绍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经验,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有爱心,有耐心;尊重个性差异;和同事合作愉快;善于和家长沟通;衣着打扮得体。

  () 丰富培训载体,建立保障机制

1、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教师培训。

2、建立“学科共同体”,为共同体成员参加活动提供时间、场地等支持。

3、以课例为依托,开展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始终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关注点和兴奋点,

  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讨-课后反思—课堂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反复研究过程,使各梯队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处理分析教材、运用课堂教学技巧以及把握课堂的能力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4、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博客,开放空间,促进交流、成长。

总之,我校将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力求使我校成长型教师更快成为业务骨干;骨干型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碧莲镇山坑小学

                                        20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