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阳》评课稿

(2012-05-04 08:40:02)
标签:

杂谈

分类: A3-B5/B6/B7-C6/C7/C8(3)

《太阳》评课稿

——邵汉华

听汤老师教《太阳》,深受启发。《太阳》是一篇说明文,樊老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说明文的特点,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着力于课文表达方式的探讨。

首先,重点领会课文的说明方法。课一开始,樊老师说:“我们把它作为一篇阅读材料走进它。”极其简单的一句话却很好地反映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理念。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出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老师说:“那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太阳的远、大、热表达出来的。”这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重点是去探讨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樊老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说明太阳特点的关键词句并试着读好,在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时很巧妙的出示了看课件填空: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大约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二十几年)。

很明显的一看便知是数字说明,此时出示几种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给学生铺了一层台阶,降低学习难度。除了列数字的方法外,课文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生:“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这样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对太阳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

其次是说得充分。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的训练。如学习了太阳的特点和初步认识了太阳和地球关系密切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用“有了太阳,就有了(           ),有了太阳,就有了(           ),有了太阳,就有了(           )”和“如果没有太阳,就(        ),如果没有太阳,就(        ),如果没有太阳,就(        ),总之一句话,没有太阳就(              )”的句式来说太阳与地球上的动植物生长、人类生活的关系。这种说话方式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巩固了书本知识。既拓展了知识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最后,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如果太阳有人的品质,你觉得太阳有什么样的精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练写,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渗透思想教育。但是这儿总觉得有一些遗憾,前面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体会的很到位,当学生掌握了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方法以后,如果能提供一个话题,比如介绍介绍自己的书包、文具盒等,让学生把从课文中领悟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实际运用,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些?也是听课当时的一点想法,也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从樊老师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不仅要重视“教”,也要重视“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课堂生动活泼而又有条不紊,学生积极主动而又配合默契,总之,樊老师这节课让我学到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