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2022-07-29 23:36:20)
标签:
曹志政媒体时评新闻健康 |
致敬抗疫一线的志愿者——曹志政
《甘肃经济日报》2022年7月22日4版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一首老歌中的一段词,志愿者集体高唱,歌声响彻黄河两岸,让人泪目,让人心潮澎湃。
甘肃疫情最严峻时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冒着酷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于隔离区、社区、核酸采样点;他们替人买菜、买药、取快递;他们不厌其烦地做着解释工作、一遍遍地核对数据、反反复复维持各种秩序;他们无所不能地帮助着你我他……
这本不是他们的职业,但危难之处他们显身手,维护着这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在防护服和护目镜的包裹下,全副武装的他们让人无法看清容颜,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志愿者”。
15岁的成正嵘可能是最小的志愿者之一了,他帮助同是志愿者的妈妈马晓菲处理各种事务,接打电话、回复信息、搬运物资,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游刃有余。在众多志愿者服务点上,“母子兵”“父子兵”“夫妻档”“姐妹组合”正贡献着他们的家庭力量。
胡文艺、李索南吉,是两位大二女生,在居民小区卡点值守,她俩是带着行李来值守的,吃住都在帐篷里。大二的学生,本该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可他们成了本轮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据报道,截至19日,已有千名西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来。兰州其他高校大学生也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来,贡献着他们青春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甘州区,2000余名教师“疫”呼百应,积极响应号召,投身疫情防控中来。“我是教师,也是党员,前往抗疫一线义不容辞。”青年教师宋龙说。在抗疫一线,无数人民教师正在诠释着“为人师表”的意义,危难时刻、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是最好的教育。
退伍不褪色,橄榄绿变身志愿红。在抗疫最吃劲的最前沿,有股退役军人的力量,山河救援队、蓝天救援队、方舟救援队,这些以退役军人为主的专业救援队,在医院、在隔离区、在风险区,他们承担着环境消杀任务,他们向楼院运送物资、搭建帐篷等,重活、苦活、累活,他们义不容辞。
当城市“静”下来,总有一些人要“动”着,方能安好。由一些出租车司机组成的“雷锋车队”志愿者,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以及有急需的市民提供接送任务。车队长苏彪每天忙到次日凌晨,清晨5点闹铃一响,新的一天工作又开始了,消毒、接单、派单、认领、调度、运送等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服务静下来的城市,保证了城市必需的运转。
在甘肃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战中,有10余万个他和她,尽着普通人的最大努力,展示着志愿者的美丽风采。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没有人能认出他们是谁,但他们的身影无比高大。他们不辞辛劳,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冲在抗疫第一线,为的是身后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千千万万个志愿者的名字都应该镌刻在荣誉榜上,都应该被一个个城市记住。他们临危不惧、身披战甲、凯歌前行,谱写着动人的时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