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热身、压腿、拉韧带,这些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汗水、泪水也常常伴随着这些尚还年幼的孩子。
他们远离故乡,远离父母,和许多同龄人在一起,怀着同样的梦想一起流泪一起流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对于一个杂技演员来说,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无不经过幕后千锤百炼。“高标准,严要求”是杂技团的基本准则。每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10点除了吃饭时间就是训练,从早练到晚,每天都一样的内容,但要求精益求精,每个动作教练都会一丝不苟的教,孩子们都要耐心的学。
甘肃省杂技团有演员近300人,大多数都是10岁到20岁的孩子,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杂技团边学习文化课边练习杂技。刚到杂技团的孩子都要从“零”开始,压腿、拉韧带练最基本的柔韧功,一步一步练起,当然这些基本功不光是刚开始学杂技的孩子练习,在他们的杂技艺术生涯都要不断温习这些基本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杂技团里年龄最小的月月今年只有7岁,2007年小月月进入杂技团。7岁,大多数小女孩还在母亲身边享受天使般的疼爱,月月却被父母送到兰州进了杂技团,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为了杂技梦想刻苦着。
在偌大的杂技训练场,月月都是在老师的单独教导下练习基本功。进团快一年了,如今,月月已经能单手在板凳上倒立20分钟、双手交换着舞动三只帽子戴在头上而不落地。也许是已经度过了练功最痛苦的开始阶段以及老师的特殊关照,记者见到训练的月月总是笑嘻嘻,很少说话,但训练起来刻苦认真。
今年13岁的李相锦,来自我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虽然只有13岁,但他已经练了7年杂技了,可算上一个“老杂技”了。他说,6岁就被招进杂技团练习杂技。开始觉得好玩,后来感觉很苦、很累,流泪、挨打是对他来说已经不奇怪了。
记者见到李相锦时,他在练倒立,他现在不论是头倒立还是手倒立都可以超过30分钟。“每次训练都默默地进行着,一声不吭。进入夏天在这高温季节,室内温度经常超过33℃,常人不活动也满身大汗,而他一练倒立就是几十分钟,汗水沿着鼻尖向下滴着,地板已经湿了一片。随后还有压腿、滚杯……
许多在杂技团的孩子都有类似月月和李相锦这样的经历。
“没有严格的训练,难以成大器!”一位河北籍40多岁的女老师说,她自己也是从小就开始学杂技,还不到10岁就随父母支援大西北来到了甘肃,从此这一生就献给了甘肃的杂技事业,小时候当演员,后来成了老师。
杂技团的生活是枯燥而严格的。他们每天清晨7点开始训练一个小时,上午9点开始训练两个半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还有两个多小时。每次都重复着同样的技术动作,数十次,数百次,数千次……每次失败,每次流泪后,都在坚持,从头开始。一天训练下来,个个累得筋疲力尽,一年都要练破无数双练功鞋。晚上,除了看书外,大多几个孩子在一起聊天。
当然,这些孩子也有高兴的地时候,。那就是演出,此时她们会全身心的投入,每次雷鸣般的掌声都会给她们以巨大的鼓舞,而出国演出则是她们最兴奋的事情。尽管杂技大多吃的是青春饭,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她们目前考虑的并不多。她们有的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杂技教练,有的则希望出国,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将中国的传统杂技发扬广大。
2008年4月16日,第七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二次全国杂技比赛在北京揭晓,甘肃省杂技团创排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敦煌神女》喜获优秀剧目奖。听到这个好消息孩子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这是对这些辛苦练杂技的孩子莫大的慰劳与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