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和“四”为什么在成语中遭贬

(2008-03-12 09:03:01)
标签:

数字成语

语文

语文报

教育

作者:李水兵  文章来源:《语文报·初一版》

 

  挑三拣四、丢三落四、推三阻四……你注意到了吗?这些含“三”和“四”的成语都是贬义。成语为何贬“三”和“四”呢?

  细翻成语词典,发现成语里不光三和四有这个问题,三和其他任何数字只要一碰头,基本上贬义居多,褒义极少。如“三长两短”、“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道问题是出在“三”上?

  让我们来考证“三长两短”的来历。“三长两短”之所以指灾祸、事故,是因为其出处与棺材有关。据《礼记》中记载,古时在棺木上不用钉子,而是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所以才有“三长两短”这种说法。也有说三长是指棺材的底、帮、盖,两短是指棺材的前后两块短材。

  如何解释这些语言现象,让我们从常识中去求证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是很特殊的数字,它往往表示数字的极限,即已经到头了。《道德经》中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到三就不往下说了,后面就是无穷大。《曹刿论战》中也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呢?没有了。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一而再,再而三”,意思指对于犯错误的人,可以原谅一次、两次,但第三次就是容忍的极限了。我们说“再三”强调,不说“再四”强调。中国人喜欢用“三”说事,好像提到了“三”就提到了一切数字。加之中国人的习惯,喜欢成双成对,喜欢整五整十,而“三”是一个奇数,不齐整、不规矩、不稳定,因此传统上人们习惯拿“三”来指一些不好的事。久而久之,有“三”的成语就变得贬义越来越多,褒义越来越少了。

 

更多文章尽在中华语文网www.zhyww.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