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著导读:《水浒传》和《西游记》的看点

(2008-03-04 09:21:19)
标签:

名著

西游记

水浒传

语文报

文化

作者:侯莉  文章来源:《语文报·中考版
 

  《水浒传》和《西游记》能如此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首先是因为其故事性强。俗语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阅读这两部书,同学们不妨从“看热闹”开始,熟悉故事情节,熟悉故事人物。不要小看这一过程,因为这些情节和人物可能成为你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沟通的基础平台,许多俗语、谚语都是由此而来的。比如“孙猴子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比如“智多星”“及时雨”“母夜叉”等绰号,都是人们形成共识、在交流中经常使用的语言。熟知这些,可以增强你语言的丰富性,也可以增强你的理解力。

  在熟悉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你就可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进一步汲取书中的养料了。《水浒传》和《西游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生活中的口语非常重视,作品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加工提炼,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出自人物之口的话语对于其身份、性格也有很强的表现力(《水浒传》在塑造人物的多样性方面比《西游记》更为突出)。这一特点可以作为你学习写作的主要借鉴点。以《水浒传》为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一段以味觉、视觉、听觉多种感觉来描述的“三拳”被公认为经典,其实书中还有许多描写同样精彩。比如“智取生辰纲”一回中,白胜抢瓢的一段描写:“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抢”“劈”“夺”“倾”“盖”“丢”一连串的动词将白胜的动作描绘得分外连贯紧凑,也体现了白胜表演的逼真,明明是在酒中下药,看来却好像为了半瓢酒而情急。正是这一段逼真的表演让一贯小心谨慎的杨志消除了不少疑虑,最终上当。学习书中的语言运用,应该是你阅读这两部名著的重点。在此基础上,你还可以进一步品味作者如何塑造刻画人物角色,凸显其各自的性格特点,如何设计情节,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水浒传》和《西游记》并非少儿文学作品,对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情世故、冷嘲热讽,你有不理解的完全可以跳过,随着你社会经验阅历的逐渐增长,很多内容自然会在你面前显露真容,这也是名著所以常读常新的重要原因。而对于作品中的暴戾血腥、哥们义气等内容,你要学会站在现代文明社会的角度进行甄别,要有自己的思考。比如,《水浒传》中那些随意屠杀平民,甚至以卖人肉为生的“梁山好汉”,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西游记》里,所有的妖怪是不是都该毫不留情地消灭……随着你不断的思考,慢慢地,你会发现,对于作品、人物,以至于生活中的人与事都有了越来越多的属于自己的看法,而这正是“自主表达”“个性见解”的基础。

 

  链接材料

  《水浒传》热门人物与故事片段:

  林冲 主要故事:误入白虎堂 遇险野猪林 风雪山神庙 雪夜上梁山

  鲁达(鲁智深) 主要故事:拳打镇关西 大闹五台山   倒拔垂杨柳

  武松 主要故事:景阳冈打虎 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 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

  李逵 主要故事:真假李逵 沂岭杀四虎

  《西游记》热门故事片段:

  《西游记》的故事主角主要是取经师徒四人,其中尤以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性格最为鲜明突出,唐僧和沙僧相对要平淡一些。孙悟空主要故事有:大闹天宫;五庄观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真假美猴王。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中华语文网www.zhyww.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