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龙泉寺义工杂谈 |
分类: 周末义工活动 |
http://s11/bmiddle/590b4fbatdfa7275a85da&690
师父曾开示:“我们修行的状态会出现起伏,心力有时会高,有时会低,特别是在业障现起的时候,心力低沉,缘不到佛法,事情也不想做,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这就进入了‘危险期’。这时候该怎么办呢?一方面靠自己祈求,另一方面要靠别人的鼓励。”
周末义工活动已持续3年,如细流般润物无声。许多师兄由这里走上修行问道之路,然而也有师兄坦言,时间久了,缺乏走下去的动力。负责义工活动的法师说,当遇到修行过程中心力提不起来的时候,需要正见足的团队去主动帮助拉拔,提升心力,这便是开办讨论交流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6月16日,周末义工进行了一次讨论交流。“安得促膝,说彼平生”,古人以此感叹倾心交谈之机会难得。而那天,近60位义工共聚一室,讲述了各自生命中的悲苦与喜乐,两位法师亦不时以爱语和法语加以点化。清净香染,慈悲摄受,哭泣与欢喜,都渐渐归于平静。
生命中的贵人
每位发言的义工,都会感谢最初接引自己学佛的人。一位义工说,多年前的某天,在家乡的一座山上听到寺院敲钟声,一时怔住,随后便有人过来,告诉她可以去参加法会。她去了,并很快皈依。法师契机开示说,钟声是能让人启发善根的,“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一位师兄说,开始接触佛法后,曾有过退失之心,不舍放弃世俗享乐,后来由于被诊断患了重症,便重新上山寻求慰藉,法师耐心劝慰,并建议他重新检查,结果发现是误诊。经过此番波折,他才真正走上解脱之路。他笑称:“善知识总是会在某个时候给你一点境界,让你成长。”
还有很多人是因为看了与佛教相关的博客、微博、乃至一句法语,而对佛学产生兴趣的。一位义工说,自己内心中虽然一直隐约有对佛法的希求,但是始终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位法师的出家系列博文,写他怎样向自己年幼的孩子解释自己出家的理由;写他如何在扫厕所、搬沙石、接电话的过程中笑看世间百态,关照内心……于是她也来到寺里做义工,从表象上看起来是在承担各种繁琐的劳作,而实际上,是在玩一种“调服内心”的游戏,每当有所悟时,也用文字记录下来。
每个人都很感恩开启他们善根的人、感恩为他们带来学佛因缘的人。对于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应该如何报答?也许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也好好修行,去当其他人生命中的贵人。
善行日记
一位师兄说,自己缺点多,不能容人、内心时常郁闷。法师微笑,说自己以前也是小心眼,容易发脾气,但是后来通过写善行日记,自己的心量越来越宽广。他的老师曾经布置“每天完成20件善事”的任务,刚开始,他完成得异常艰难——如果一个平时比较冷淡、内向的人忽然开始对周围人大献爱心,别人会不习惯,他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但是,如果坚持下去,情况就会改变。
法师很快就非常自然地为大家叠被子、倒垃圾、熬药、谈心……他见到别人,越来越欢喜;别人见到他,也越来越欢喜。自己的心量,就通过日复一日的善行日记而得到拓宽;行善的智慧也日益增长。在前行课上,就可以看出法师的细心。
因为交流的人数较多,大家又非常乐于分享,时间难免会长一些,所以法师中途提出,大家可以休息一下,七分钟之后再回来上课。另外,为了让大家在后半段课程中提起精神,法师改变策略:由“按顺序发言”改为“随机点人”,这个小小的转变,立刻让教室的气氛又活跃起来。
法师说,他后来在带班的过程中,也让学员写善行日记,规定每天做20件善事。起先,大家也不习惯,像做贼似的偷偷帮邻居倒垃圾,但是后来,做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自在……只有亲自实践后才会明白:行善,原本就是我们的天性。
有几位身世坎坷的师兄,在讲述自己经历时,多次哽咽落泪,其余人一边递纸巾,一边也忍不住流泪。一位义工说,自己的母亲几年前去世,父亲也患上抑郁症,她自己虽然年纪轻轻,近几年来也饱受身体疾病与心理失衡的折磨。她对自己的家人充满愧疚之心;对自身的价值,也非常怀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这位女生的表情,始终仓皇而低落。
待她讲述完后,法师说:“请你站起来,看着我”。几秒钟后,法师说:“你是一个很正常的人,非常正常。你家人的不幸,不是你的错。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受自身业力的牵引。业力怎么改变?业力可以在愿力中转化,提升愿力才能改变人生的轨迹,进而改变人生的方向。”接着,法师请她把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码说出来,并让大家记下来。“以后,每当过节的时候,请大家记得给她发一条问候短信,可以是法语,也可以是祝福……苦痛是没有自性的,所以它可以转化为好的东西。只要发愿改变业力,真的就能改变。”
“顺境时收心,收心才能观照;逆境时放心,放心才能超越。”每一位义工的讲述,无论是喜是悲,法师都试图将之转化为“正能量”。一位女孩站起来说,自己是从外地来京,看望自己重病的男友。这次是第一次来龙泉寺,或许也是最后一次来。机缘巧合,误打误撞地参加了此次学佛讨论交流,原本不打算发言,也不想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可是听到那么多人敞开心扉,倾诉内心最深层的感受,自己也忍不住融入其中……她留下了QQ号,希望能加入班级的QQ群,这样即便在外地,也能亲近善知识、同沾法喜。法师说,“是否是最后一次来,这还不一定。与一个地方有多深的缘分,要看自己的愿力。”
大家各抒情怀,好像重新回到小学时代!数十载的人世游,让人疲惫而昏浊,而此刻居然又有机会怀揣赤子之心,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内心的感恩,无以言表。法师鼓励大家,护佑自己的善根,时常增长正知见,让内心的正知正见日益坚固,终有一日,会成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