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很多学术会议都在举办,特殊时期,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王琳医生的大会发言,通过视频的形式,在各种学术大会上分享讨论和互动。。
《口角囊袋的精准诊疗》这个大会专题报告,时常40分钟,从概念厘清、到解剖详解、到分型和分级、到治疗方法和案例分享、实操演示还有并发症的探讨,引发同行们的热议,在此给出一些专业回答,呵呵,今天是个技术贴哦!
1、口角囊袋、羊腮、木偶纹、韧带和蜗轴
口角囊袋概念检索后可以找到“羊腮”这个概念,解剖学上有个“口下颌沟”做为口角囊袋的分界。口下颌沟是面部老化的标志之一,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止,都会明显存在,也叫做木偶纹。其外侧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角囊袋。
1998年Pessa等通过亚甲蓝染料注射技术、组织学诊断和解剖证实:口下颌沟有明显的解剖学界限,上界由位于口下颌沟出的降口角肌插入皮肤的韧带构成,下界由下颌韧带构成。
上界是假性韧带、下界是真性韧带。面颈部的韧带如何区分真性假性?都有些什么韧带?位置和层次如何?都起什么作用?说来话长,需要看王琳医生的这堂课,提供了各种解剖图解,还手绘了图,方便大家学习。
蜗轴这个概念最近也很火,位于口角,涉及多条肌肉,发育良好的蜗轴是年轻态的重要标志,蜗轴和颧大肌的联合运动塑造了蒙娜丽莎的迷人微笑。
2、面部脂肪室
我们的面部由多脂肪区、少脂肪区和无脂肪区。掐掐脸上的不同位置就应该略知一二了。在鼻唇沟的上外方就是我们说的脸蛋子,是多脂肪区,平均厚度1.8厘米!当然我们的学术名称叫“颊内侧脂肪区”,王琳医生在授课时用了大量的解剖实体照片,分层分部位,还有纵剖图来做了多维度的讲解。
3、口角囊袋的精准诊疗
口角囊袋分为三型五级:颊脂垫疝出型、颊内侧脂肪松弛型、蜗轴和浅层脂肪突出型。分型主要是根据该部位的光滑无松弛,到严重下垂甚至超过下颌轮廓之外。
王琳医生分别给出了详解并配解剖结构实体照片+临床表现对照照片。诸位要知道,只有明确诊断才能有精准的诊疗。
治疗分为:
1、皮肤层的紧致和胶原再生:可以通过BB光、CC光、DPL来针对性治疗。
2、皮下组织层的收紧和提升:可以根据个人的脂肪层厚度和表现选择提拉线(平滑线、螺旋线还是锯齿线等),提拉线的历史、现状和作用原理等详见王琳医生的文章、《美容外科注射治疗第二版》和各种授课视频。
3、降肌的松解:可以通过注射肉毒毒素来松解颈阔肌和降口角肌等,达到提升下颌缘的作用。
4、韧带提升:可以通过在韧带附近注射适当的有支撑力注射材料,达到韧带提升的效果。
临床上口角囊袋的表现各异,年龄段从20几岁到70岁以上都有,需求巨大。如何厘清概念,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案是对整容医生的巨大挑战,王琳医生的课件有大量案例治疗方法迥异,随访时间最少三个月,还提供了一位十年以上随访的!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衰老,我们如何找到根源,如何理性对待,科学处理才是王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