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二个纪录片,很值得推荐:《中国医生》和《手术两百年》。
身为中国医生的我,身为主刀医生的我,镜头后面看到的场景和理解应该跟非学医的大多数,有所不同。很多数字非常震撼,值得深思,在此王琳医生列举一二,希望跟诸位一起分享点滴:
每天拥挤不堪的门诊大厅,以及因为疫情需要按照社交距离和流行病学调查,蜿蜒排队的人流,只是感受到门诊量的庞大,具体数字是中国医院平均每天接待的就诊患者量是2000万人次,我工作了26年的大连市中心医院日均接诊几千人次,王琳医生的周三专家诊是35人次。。。。
在英国圣托马斯教堂的阁楼上,有着世界上最诡异的博物馆:老手术室博物馆。每天下午4:00有一个复现无麻醉时代手术场景的表演,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被捆在手术台上的先人们,经历了怎样的痛彻心扉。。。。
在意大利帕多瓦市立图书馆,有世界上第一部以图文形式介绍人体解剖的著作,其中的360张插图,是1543年,年仅29岁的维萨里亲笔绘制的。他非常明确地告诉这个世界,解剖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理性认识活着的人体。帕多瓦大学的解剖教室保存完好,这里是现代外科医学的起点。很难想象,昔日的医学圣地在此次疫情中,沦陷到束手无措。。。
2016年,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发布调查《10年间中国医学毕业生的培养与损耗趋势:全国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超过84%的中国医学生最终没有从医。。。
曾有网友这样解读本土的医患关系是“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从来不了解。”
央视大制作的这两部纪录片,或许能为此提供一个注脚,让更多人看到这群“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抚慰”的人。
2019年底,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的前任主委祁佐良教授,在自己的主题演讲中,提供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据:2019年,医疗美容的直接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从业人员几十万,其中医生不足2万人,具有整形外科资质和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的不超过6000人。
看到这个数字,是否大吸了一口凉气呢?
珍惜自己的身体发肤,谨慎做出选择,在安全医美的路上,不走弯路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