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丹在北大“庙门”找北??-----时政视点【245】

(2012-11-18 21:21:20)
标签:

于丹找北

兼容并包

心灵鸡汤

净坛使者

墨舟

分类: 时事杂评

    本来都是文化人和文化场,却高潮出了低级的笑话,原本大师们都已是渐行渐远,却依旧扣着“大师”的冠冕穿街走巷、吆五喝六。殊不知,佛祖也还照顾不到所有的庙门尼庵,故而顺水人情地养了猪八戒这个“净坛使者”。

    昨晚,北大捧翻了大师云集的昆曲专场演出,也暴口了北师大于丹“学术超女”的最后总结。无论这事关明星与学子的有别还是传统道德与文化涵养的差值。至少说明了一个浅白直观的道理:北大已然不再是曾经的北大,于丹也只是一直在混脸熟的“道德”明星罢了。

    即便这个昆曲专场是个商演,但一笑一颦、一念一唱却都是十足专业的展示,相比于于丹一贯式“心灵鸡汤”的说教。后者在这一场合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言行都难免是行外的画蛇添足,尤其还是没有自知之明地去“总结陈词”,不吃瘪才怪。于此,倒真是相信喝倒彩的看官们更多不是买不起票的北大学子,如此地在专业欣赏和世俗认知的角度上给于女士掌嘴则更是清脆。

    即便北大可以一直“兼容并包”,但更该允许“思想自由”。狂热地拥趸与粗暴地嘲弄的两重非理性表象,在这个意义上而言,都可以批判,也都可以谅解,因为,这终归不是于丹北师大的主场,更不是北大所一直甘愿谦恭的“专业至上”。

    即便于丹的回避制度只宣道德式的“心灵”苦口收到了自我“魅力四射”的名利双收,但这份花式新版的“教科书”在阶段性的光环之后,还能有多少余音在延续被品砸?还能有多少抬爱再继续受承欢??毕竟,现实始终不能承载太多的理想欺骗,个体也始终无法输出太多一边倒的洗脑。

    更何况,北大在日渐成为北京人的大学和“高端”的风化之后,早已是一方面做不成了老子,一方面又始终不甘于孙子,纠结之下,必有极化。于是,形形色色、各呈千秋也就在所难免,其实,这还不算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墙里墙外的各执一端、各持矛盾的口水攻伐与混淆视听,由此,倒退的必然是精神的风格,荒芜的必然是思想的个性。

    而倘使换做一些理性上的考量,所有的“大师”若是能在出格的行为中做到洗礼性的反思,能够多些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够多些体味“术业有专攻”,未尝不是好事,至少也可叫“大师”的称谓更多些含金量,能够叫“粗俗”的反胃更有现实的清醒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