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日本不顾国际公理、抛开铁证如山的历史脉络而一意孤行地进行所谓的“国有化”钓鱼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抗议与愤慨、针锋相对与当仁不让的调门与举措在高度一致的口头声讨中,尽管颇有着前赴后继、后浪推前浪的气势,但就目前的实际效果而言,并没有显示击退小日本得寸进尺的任何迹象。为此,有必要另辟蹊径地在制造实际的反击效果上做些文章。
就相关钓鱼岛事件所有涉及的各个官方层面,博弈与较量、勾搭与脱套、层次与程度、看客与攻守等诸多方面,几乎都有着相关的智囊团队所作出的对策和套路在时刻出招、接招,可以说,官方的线路图和底牌都是彼此心知肚明的太极推手,无非早晚出牌、痛感轻重而已。
纵观目前日趋复杂、多重乱局的国际环境,几乎所有涉及钓鱼岛事件的关系国都存在着政治选举年和经济陷入困局的情况,这也即是说,出现钓鱼岛冲突的事件不仅有其必然,更是一种显见的政治需要。对于所有的入局者的官方层面来说,每份出牌表象上事关钓鱼岛的归属争执,而实际上却是不无阶段性地安抚民众导向、转移国内矛盾的一个策略。在这个意义上,钓鱼岛事件谁都有其需要的目的所在,到了这个份子上谁也无法退后一步成为了僵持、纠结的根本所在。所以,指望官方明牌暗牌地各执一词、争来闹去,只能属于吐沫星子乱吆喝中看画-------脏人不脏脸。
由此,在无法确定甚至不可能迎来刀兵相见的结果之时,解局尤须局外思谋,破局更需民间助力。所以,民间开火打响抗日第一枪-------经济战,应是首当其冲的强力之选。
相较于中日不同的经济模式和对外依赖度,即便存在着类同的经济规模,但持久战的经济战场绝对是小日本的软肋,尤其是其日益高涨的极右翼政客的命根。为此,民间开火的抗日第一枪所实施的形式也就不需复杂,只要做到一点------全面禁止日货,就足够了。
首先,全面限制所有对日基础原材料的出口和民间消费性产品的进口。对日本而言,无论是原材料对外的依存度还是消费性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要远大于中国。做到这一出一进的全面限制,消费性的替代产品完全可以从其他相关国家进口以弥补,这也在另一角度实现了对其他国家变相雪中送炭的“救市”。可谓一箭双雕。
其次,实施类似“家电下乡”奖励、补偿政策,积极引导国民借势消费,对已用日货进行全面的更新和销毁;一方面,在表象上整体性地体现了全民族对日货的态度,另一方面,也通过对非日系产品和民族品牌的支持和激励,直接拉动国内消费和民族品牌的竞争力,挽救目前日渐颓势的民族制造业;
第三,借此大好时机,全面高调、大力地推进造船业、机械行业、军工产业、轻工产品、高技术产业等相关基础行业的技改水平和竞争后劲。夯实基础、扩大内核,同步匹配经济实力与国防军事实力的差值,这也是国内摆脱经济困境、国际彰显全面国力的借势造势、借力打力的双赢之举;
第四,在钓鱼岛这一前线主战场,实施加大海事监管的常态化巡航力度与鼓励民间渔业、海洋矿藏探查的群聚性游弋力度相结合的高密度态势。无论是民间折损的渔船还是亏空的渔获,无论是民间制造的摩擦还是对主权的宣示,国家都坚定地给予支持和补偿。如此,即便是简单的消耗战,这也是缺乏多数日本民众支持的日本右翼团体所无法长久面对的;
综上,只要国家在官方层面上批量地出台和给足相关政策的支持,相信,这次以民间为主体“抗战”绝对用不了八年。为此,可以在近期集中组织除了抗议、示威等语言抗议形式之外的实质性“抗日”声势,在多个曾经抗战地的事发、纪念场所【如卢沟桥、雨花台、北大营等】,大批量地集中销毁各种日货,以实现民间实质性地“开火”抗日。这样,不仅是国之幸事,更是全民族的伟大胜利。
为此,我之国民,当勇往直前、不彻底全胜则永不罢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