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崔说事”《不过如此》!-----时政视点【231】

(2012-06-13 20:32:38)
标签:

小崔说事

不过如此

三不

隔空口水

为公益而作秀

墨舟

文化

分类: 时事杂评

      一直很喜欢和赞赏崔永元,源在他的《实话实说》和《小崔说事》,后来知道辛苦了好多工夫的《小崔会客》和《电影传奇》相继腰斩之后抑郁了,更多了份同情。终于“彻悟”之后迥然不同的《谢天谢地你来啦》刚刚叫俺看到点新的奔头,微博又“三不”了。于是,俺也醍醐了。

     一直以来,为公益的任何努力都是博主赞赏并愿意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去践行的,但面对诸多公益不是变了味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屡见不鲜的实例,退堂鼓的寒心自然也是难免。轮到这次小崔说事儿的“三不”地步,事出有因的偶然早没了踪影,的的确确的必然倒是十足劲道。

     不能不说,崔永元公益基金培训乡村教师所坚持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做法却是值得推敲的。基于类似事情有过不止一次的经验,试分析一二。

     首先,好的目的不见得被好的过程所维护,尤其是在见多了一些打着“志愿者”错位的吆喝或者上杆子不是买卖之类惯式思维的反作用情况之下,甄别良好的目的需要的不仅是时间的过程,更是鉴别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三不”就不见得是推诿和不负责,而恰恰是审度之下的面对。

     其次,公益可以是社会美德,但绝不是社会主流的行事方式。一个人没有爱心、缺乏公益度固然涉及道德的残缺,但一个社会如若只凭借公益来做主流的支撑,那么这个国家就该因为该做不做、该为不为而彻底没戏了。在这个意义上,公益始终不能抛离补充、劝勉、诱导、宣扬的正途。越俎代庖、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之类的调门不该成为“为公益而公益”、“为慈善而作秀”的藉口。

     再者,名人既然可以引导公益,就必然要有对公益正确理解的心理承受。即便是实打实的“公益”也要面对是否对公确实有益的实质考验,更何况还是公益之前的星星点点??做好了心安,做不好纠正,有不足改进,有欠缺弥补,以实质的行动和效果来塞人之口总要比隔空对骂好得多,至少配得上“名人”的人名。

     最后,别的不说,但从小崔的文化轨迹上就该自我有所反思。出了个音乐专辑叫《宁死不屈》,出了本书叫《不过如此》,哪个畅销哪个憋屈且不论之,如果这八个字都代表不同的文化指向和内涵所指的话,在一个人身上高调体现无疑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可笑。倘使以病之前后区分的话还有情可原,如果没病而做到这个份上,难说不是确实的有病。毕竟,在纯粹的文化层面上,任何的大师也都不是把持两个极端的风格于一身都兼具风骚的。

     由此,在可以充分理解“三不”所在所难免地涉及体制之上的因素之时,多番角度、多个深度地看一个人、一类事。非情绪化的理性而不是逞一时之快的口水,才有可能是真的善事、真的素质。

     自然,拿“小崔说事”的样板而言,“三不”这点屁事儿,也还真就是“不过如此”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