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消息“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作为一个从黑土地土生土长走出来的人,除了随着网络和媒体接连关注的报道灌注发自内心的祈愿情感之外,更多的还是一种愤懑,一种无法言语的愤懑。
无论“最美女教师”能够代表多少由衷的内涵,无论“举全国卫生系统之能力的治疗”能够代表多少事后的诸葛,它们都不能代表心灵真正的纯美,都不能代表东北人骨子里的真善。更何况,这些接踵而至、唯恐不及的漫天荣誉。诸如:
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纷纷报道张丽莉的感人事迹;
黑龙江省主要领导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张丽莉,黑龙江全省掀起向张丽莉学习的高潮;
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张丽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全国妇联授予张丽莉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教育部也授予张丽莉"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
相信,类似的以后应该还会有很多,包括目前还没赶上趟的残联、慈善机构的等等,而这些类似习惯套路的“补救”或者“奖励”,在我们见怪不怪的既往过程里所能达到的效果又都是什么呢??
无非是一种重复的遮掩、一种廉价的赎罪、一种隐着哭的窃笑。
而这,在本次事件中可以充分为之证明的便是源于这样的根本事实“已经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执教五年多的张丽莉,一直都是没有拿到正式教师编制、没有医保、月薪仅为一千元”的“教育临时工”。
突发的见义勇为、救死扶伤可以不分人的层次和位置,但张丽莉五年间所直接的教育奉献呢??难不成都蒙蔽了所有直接管理的教育部门领导的法眼??都成了碍事于乌纱帽的视而不见???都成了教育体制的一份心结???
我真的不明白,早都干嘛去了呢??
至少我相信,只要有以上其中任何一个“荣誉”出现在事发之前,我们“最美的教育临时工”才会是名副其实的“最美女教师”。而这,才是最为稀缺的“真美”。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倡导“叫英雄流血而不能再去流泪”的事后弥补,但我们是否更该叫“可能流血的人在付出之前不再流泪”呢??
如果不能做而重视,还算得上是理解和关注,但如果能做而无视,那不仅仅是简单的渎职,更是不可饶恕的罪孽;可爱的是,对于前者,我们不罕见;可恨的是,对于后者,我们更从不缺乏。而这,也就注定了我们很多时候的必然结果:荣誉是“注水”的,“关爱”是苍白的。
由此,对于这个乃至始终不会缺少的类似事件,除了对事件本身所应该付出我们单一的关注情感和心灵正义之外,我们更该对社会本体、道德良知、机制固守、奖惩意义做出更大、更深、更广义的梳理和矫正。唯此,“最美女教师”失去的双腿才更能叫我们如何走路,更多可有可无的“荣誉”才能叫我们明晰啥叫真正的光荣和注水的贬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