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该一份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所形成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在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相关数据之所以能够成为网间热议,不能不说,无论是权利的“被代表”还是莫名其妙的“被报告”,在现实中舞蹈了的理想,其实还真的不关几人事儿。
“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中国城市户均拥有住房:1.22套”
“家庭负债平均为6.26万元”
“中国家庭资产平均为121.69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247.60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7.70万元”
。。。。。。。
一系列凭空出世的数据在和当下表象所无时不在诉述的冲突似乎不无隔空喊话之嫌。于是“被清帐”、“拖后腿”、“被豁免”、“被乐祸”之类的调调也就不失正常了。于是,不免为此来稍加推敲找找乐子。
倘使这些能够再结合刚刚部分公布的部委年度预算中关于“住房补贴”的相关数字项以及每年因超生被罚款可能接近200亿不见踪影的“预算外”银子。或许,这份报告连被说到真实性的根本资格都没有了?在这个意义上,叫做遗漏!
而倘使这些能够结合上因拆迁或者贫富不均甚至加剧所制造的媒体版面丰盈和相关GDP数字的飘红等场景,这份被“矫治”的民间成果也更是实至名归于忽视和蔑视。
而这,无疑就是类似地接近实质:“被报告”鼓起的“腰包”诉述“被理想”的现实舞蹈。
基于此而言,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活得好不好、累不累还真就不关如此文字黑白一点点屁事儿,米汤与鲍汁、稀粥和干饭,各有各的活法,努力即可,大可不必为之干嚎口舌、吹泡助兴。
人家玩的是“业务成果”,你呢?活的是自个的“味道”。都是“分内”的打拼,有啥理解不了的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