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工信部主持共十部委参与的“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会在北京召开,
对于工信部提出的总原则:“现有校车的安全性要提高,但成本要合理控制,要有利于校车的普及,并通过相应条例保障校车的安全运营”。在到与会近10家主流客车厂家的一致认可的前提下,关于“国标”还是“欧美标”的争锋,还是启示多多。
“新校车标准”的如此高效出笼,固然和频繁高发的校车事故直接相关,但争锋的由头所在,却绝对是只关乎于利益,或者叫分杯羹。
就拿“新校车标准”的主执笔人来说,宇通客车算不得该行业最知名的,但对现有的校车市场无疑是占主导和先机的,从企业的市场经济角度而言,不见得该企业有关于校车项目的多大预判和制定标准的资格,更不是说频发的事故制造了这个必然的机会,但以“宇通标准“来作为行业标准的提法总是可以理解的,抛开所有的经济利益擢取的目的来说,开先河和领头吃螃蟹的都是值得赞许的。
反观类似这些一汽、二汽、金龙、五菱、福田等也不俗于行业的汽车厂家来说,无论是有多大的理由来异议于这个“标准“,其所潜在的目的哪个不是为没赶上先机而作亡羊补牢、后来者欲居上的谋利打算??其任何一家的思路哪个不是为了自我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在吆喝着所谓的中西之争??
由此看,所谓的征求意见,还真不如简单一刀切地拍脑门,别的事情,拍脑门多了难免诟病,这次拍了如果能够达到直接消弭了类似的“利益”取向之争,倒也是值得拍手称快的,其实,这个脑门从来就是很好拍的。
校车至少不是技术最高端的,也不是公车追求最高档的,但绝对是早有着众多国内外模板可以复制的,在达到确保安全性最大化的前提要求下,几多车型根据各地不同使用情况可大可小地选择厂家PK竞争就简单结了。这还有啥成本还控制不了?有钱可花何尝不能普及?加之路权优先和管理到位等等实际的措施,这个校车的问题还能算多大的事儿吗???
该短平快、简洁明了地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还是一味地坚持教条的循规和复杂化,应该就是这次“交锋利益”会所带来的的最大启示。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太多的如此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折腾皮球和太极,还要多少鲜血才能画上句号?而与此,再多的启示又能有屁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