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以57万余人参加的第6次购车指标摇号,个人中签比以32.8:1再创新低,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杂拌音中,骂声四起渐成主调。
首先,卖车的是敢怒不敢言地普遍低骂。迄今为止的6月中,尽管已有11.76万个小客车指标产生,【含个人指标10.56万个】,但却只是大约有35%的中签个人买了车,而且其中购买二手车的还占到近一成。这也即是说,上半年北京市的新车销售也就是仅仅的3.7万辆,整个汽车销售行业在抱团吹冷风而不知何时到尽头的情况下,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那都是麻绳提豆腐、刘备的儿子---提不起、扶不正。能无怨乎??
其次,开车的随时会骂。折腾了半年,即便官方的数据都很权威却看不懂地说交通环境有所改善,但在路上跑的却一点都没感觉到实打实的通畅和快捷,该堵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该成片的停车场也还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能不搓火吗??
再者,急于买车却屡摇不中的更是逢摇便骂。面对愈加的“难度”,馅饼早已成了烧饼。同时,“中签不买车”的高比例结果既造成了批量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又制造了成堆嗷嗷待哺的怒火中烧,游戏因其是“公平”的,所以成为必然的“游戏”。屡战屡败能无气愤乎??
一个仓促出台的政策,到了这个地步,谁又能对之拥趸、服气??一个急刹车而亮相的“游戏”,在夹杂着从没少的争议和背后猫腻的质疑情况下,谁又能对之赞许、苟同??与其刻意摁着葫芦起了瓢,还真不如复归“看不见的手”。
但愿透过如此表象,可以多加反思;但愿反思之后,余音未了也可渐平渐息。啥时候,道理总是简单得很:唯“专家”少放屁,大家才可顺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