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鼓吹大学生创业风又是形象招牌----时政视点【128】

(2011-03-30 19:23:06)
标签:

鼓吹

大学生创业风

形象招牌

贬值学历

商榷

打水漂

墨舟

杂谈

分类: 时事杂评

     从大学生的“就业难”到农民工的“用工荒”,作为基本国情的“人”的问题,一直是全域性、持续性、压力性的老大难题。

    大学的门槛降低、持续扩招却并不完全匹配于经济发展需求的“供需”所致使的大学生就业难已基本成为年年有旧账、年年有新创的连环痛;经济转型在一定阶段的发展必然也使“物美价廉”、“俯拾即是”的农民工成为了“抢手货”。前者和后者在面临基本共同的环境之下,所唯不同的也在于后者的著眼点低、有一定人生经验、期望值容易满足等等而已。

    但何以各地近年来单单鼓励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风一路高歌猛进、方兴未艾?贬值的学历和混过来的骄子难道就真的需要如此地倾斜性关注吗??

    尽管从80后以来的大学生们的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从家庭到社会的观念变迁和稳定大局,但鼓吹大学生创业风却未见得是一个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招,却恰恰更像一个给各相关部门、院校贴金、挂彩的形象招牌。何以?且听分解。

    固然,大学生可以不缺思维、头脑、激情、干劲甚至能力,但却在成熟、经验、心态、弹性和实力等方面是必然的短板。而后者这些,恰恰是现在诸多行业在经历市场经济多年洗礼之后的共同需求所在。更何况,无论是“秀才闹事,十年不成”的前哲说教,还是当下优胜劣汰、胜者为王的竞争格局,机会有之不假,但机会最终成为成功的结果却难得一见。尽管这其中不无我们教育机制的问题,但谁又能说和这些脱离实际的鼓吹没有关系呢?

    上海、江苏、辽宁、重庆、浙江等诸多省份先后以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建设创业教育示范校、出台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创业基地等多种方式进行了不无裨益的探索,但就单单以能拿得出手的新创企业存活率来说,如果最高的上海市方面表示出来的在过去赞助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案例中的企业三年存活率达到30%以上就算超出有关方面的期望值的话,那么政府支持的银子所达到的示范作用还真是值得堪忧的。

    如果一个导向、一个政策只是单单为了某一类,尤其是还算不上弱势群体提供扶持、形象买单的话,无疑就是值得商榷的。而与此也不免打个比方,若是把类似扶持导向的基金落实到农民头上并给以到位,就算粮食亩产没啥提高,至少减低了的成本也算是农民实打实的收入增收。更何况“粒粒皆辛苦”的感受也会更为懂得感恩。总比这种为了形象而花费纳税人的贡献为这般还不知深浅的大学生创业风打水漂的买单强得多。这才是本质的真正区别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