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才到底孰是和是孰?

(2010-09-07 12:32:09)
标签:

天才

是孰

孰是

天赋

自律

误解

文化

分类: 社会感悟

    难得和南北的同事们论及下至幼儿上至上大学的孩子们。相比于9/10岁左右就上初中的孩子来说,外语N级,运动夺过名次,业余爱好超强等等,一时间,想到“天才”的话头。

    什么是天才?脑海里习惯的反应就是“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爱迪生说的,但这也只是断章取义,这话还有后面的延展解释“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而和这个合拍的国人思维就是曲解乃至妄解,对于老爱同志这份“有条件的认可”的“天才论”,到了我们这就成了大人们打破脑袋瓜为孩子们设置枷锁的合理思维定势。接受的不是全盘的方式,却决然是全盘的定位,那就是孩子不成为天才誓不罢休。

    其实何为天才?到了何种地步是天才?理解可以不一,但想来差别不大,无非是领域内的翘楚而已,随着社会分工的愈加复杂和多元,状元也不止是360个了,如若每行以状元、榜眼、探花这前三来计,那也至少该是千余多多,而真是10几亿人争夺来去,那也是百万人中取上将首级,累不死也差不多了,更何况还总得难免“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拍到沙滩上”。何止累人不惜和不息乎?

    如此,当下的“小皇帝”和历史中那早已尘灰的几百个老皇帝比起来,似乎也没啥子幸福的感觉,其实那些老皇帝们,与其说是大部分的不称职,倒还不如说有些倒是填词、作画、当木匠的“天才”,真是历史捉弄,苍天无眼啊。

    由此,博主大可慨叹:天才到底孰是和是孰?

    天才到底孰是?其实,人人都是天才,这是老天起码的公平与人,无非是是否被发掘和是否一直坚持并达到而已。《伤仲永》不是一个特别的例子,但绝对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是:每个人都存在天才的基因,非此即彼,非浅即深。天才的基因就贯穿于与生俱来的爱好、兴趣的天赋之中,早被发掘是前提,再被引导式基础,而最为关键的就是及于自我意识之中的对爱好和兴趣的自律。任何时候都要承认,只有最喜欢的才是最有希望做得最好的。而与任何外因引导、修正的方式途径都远不及内因之下自我的意识认可和约束。由此,在这一点上,大人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及早发掘、发现孩子们的爱好、兴趣的真实所在。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做法就是达成孩子们积极的响应和接受并形成自律。而最大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即便达不到所谓的“天才”三甲之林,也难得是个业余的爱好强项,孩子的快乐和幸福难道不是最大的天才乎?

    而天才到底是孰?从以上看,天才也没啥大不了的,无非就是偏才,在某一方面特别熟悉和精通的偏才而已。而最终了,这些天才又能有几个是具有超前创新、前瞻能力的人儿?也无非是“无他,唯手熟尔”的行业领先“工匠”而已。而倘若以单一的超才和诸多面的弱智、短板比起来,似乎也远没有做个多彩的平凡人有趣。

    由此看,“天才到底孰是和是孰?”这个问题也应该不是过多困扰和绕不开并趋之若鹜的所在。实不知,天才基本都是通过被误解而得到承认的,为其世人多以平庸的心智观之、仰之而没了自我的随众起哄成其所谓的“伟大”,这况下,就如尼采是不是疯子倒是次要的,被认为是天才倒是主要的,只是疯了的绝对就是大众 。 

    其实,争来争去,我倒还是认可这个老爱【爱因斯坦】同志的话“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成功了没必要被认可为天才,天才也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注解,一个人,生命的力量应该远远大于那些所谓的冠冕和光环。人格的思想魅力也是远远超过所谓的偏执和单调,所以,这个老爱同志也同样这样说过"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作为被在纳粹主义的狂热杀戮驱逐之下下能说出这句话,并被德国政府镌刻在政府大楼上,这份伟大和思考似乎也远远超越了其被冠以“天才”的界定,应该,这才是真正属于平凡人的不平凡。

    所以说,争论和认可天才与否都是没啥意义的,早发现了,趁早自律为之,更多的还是发现不了的,做个平凡、多彩的一生,也没啥不好的,如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