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老范被忽悠的调调,我就纳闷了,城管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咱就没事侃侃城管。
娱乐界的明星们被猎奇八卦惯了,也就是脱与脱多少的那点破事儿,没啥新鲜的了;反倒是现实中的城管被一边倒的定位:城市“二狗”或“官氓”,没好脸的责骂之声始终就没断绝过,似乎还能找到点嚼头。
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20多名城管执法队员与邢台市商业银行桥东支行10余名职员发生械斗,十余人受伤,5人伤势严重;
对卖油条14年供3个大学生的勤俭夫妻,福州城管能做到网开一面的不忍罚;
湖北省天门市的城管也可耍尽“威风”把一个无辜的公民活活打死;
西安城管的“制服”也可高价招标定夺;
29岁的华中科大文华学院教师杜涛宁可再过独木桥换岗做城管也不再当大孩子王;
至于什么拆迁抗法、作假被查、抓黑车、掀菜摊......林立总总,城管犹如城市游击战的幽灵,无时不在,无处不存。
是制度选择了“杯具”,还是悲剧抉择着行为。一时间,看得着,搞不清。
不管怎么说,倡导和谐,就不能不对“以暴易暴”现象去做体制的整体反思;要求发展,就不能不对孰是孰非给以解释漂白。
而真的说起来,城管作为一个政府的职能机构出现的时间算不长,而声名确如为惹眼球而弄文的博客写家一样,那也绝对是名声鹤立,一飞冲天的。为啥呢?基本还是缘在于那些原有相关执法部门的权力交叉、边缘地带和直接面对素质不高的而做起来绝对也是费力不讨好的权利空间总得有人来管的要求之下,于是,城管这个部门就应时出现了,可以说,城管的横空出世就存在着讲道理的先天不足,就定位于直接和平民百姓徒手过招,就存在着以劣治劣、以素质低对层次差的前提可能。很相像于有些国家的不管部,反正别人不愿管、懒得管的都给你管,结果能做到管不好比没人管强点就行。由此,本为了疗正社会诟病的城管难免自我在不断创制毒瘤。这也是有其因必有其果的现实。
必须要承认的是,城市化进程飞速的加快必然意味着人口,尤其是外来人口的涌入,涌入的人口就要谋业、养家糊口、吃喝拉撒,但是,这些人更多是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受益者,甚至更被当作“麻烦制造者”,于是本该应给予流动人员以必要的帮助和人性化秩序维持的城市,反到杀出一帮半武装的城管以高压、暴力的态势把问题和执法对象扩大化,造成了和社会尤其是底层、弱势群体的普遍性对立。这方面,城管的种种表现的缺失和伤害所传达的城市理念的错位,任何人、何位都难逃其咎。
相比于和我们很多相同国情的印度,城市虽乱但民生不溃,一个简单原因似乎就是没有类似的城管来添乱。事实上,城管之所以成为新的“恶人”其背后所映衬的绝对是民生与市容较量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不从根子上体察,几许个体“城管”所体现的人性善良和社会关爱是不能在这个大杂烩锅里闪亮几个油花的。
城市管理悖论也好,城管怪圈也罢。根子上不动刀子,那也就不能指望佛能普度;群众利益无从至上,没有了生计,还谈什么狗屁“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