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里长嵯北段行

四十里长嵯北段行
---20190427出走河北赤城后城梨树沟—八十亩地梁--大坡墩—长伸地
本周四,我决定报白鹰领队发的“[驴途逍遥]四十里长嵯北段赏杜鹃+嵯头探路”活动,作为第六替补。第二天上午转正,很是高兴。惦记这个地方有些年了----坐公交车往返很不方便,当天回不来。自驾去,司机再爬山,太辛苦了。去年,同一时期,差点儿报了不问领队发的这地方的活动。
我看到名单中有yeyi,就踏实多了。因为我和叶依一起爬过不少次山,她经验丰富,待人热情,自称自己上山走得慢,经常自觉地做收队。再加上她走过几次这个地方,我就联系她,了解几处横切不登顶的情况,要了轨迹,并和领队给的参考轨迹压在一起。心里有了些底。准备前面两个“尖”横切,保存体力,准备登高山岭。出发前头一天又看了一下,北京延庆和张家口的天气预报,都是下午1、2点下雨到4、5点。估计上山没事,下山时可能要冒雨。
过程:
转正后,领队特意发微信,嘱咐我:7:00发车,尽量6:50到。并发上车地点的“位置”图给我。感谢、感动!
6:05出门,走到地铁站;
6:20上地铁;
6:40出站遇到叶依,看到汽车已到。
7:03开车,龙泽停一站,高速畅通,一气开过了延庆出口(按说应该走昌赤路最近),过了官厅大桥。司机才说:我不知道你们今天去哪?我一愣:神吹了半天的师傅,就这工作水平?!
果不其然,大家帮着导航,转来转去,出京、进京,耽误了一个多小时,回到昌赤路。
11:10到登山起点;
开始追赶,害怕自己拖大伙儿的后腿。
沿小梁缓慢上升,左右两边都是山谷(午餐至大坡墩前都是这样走,路迹很明显,且基本没有起伏)我已经超过7,8个人,心里有了些底,但仍不敢大意,脚不停歇。
11:50遇到第一个“尖”(八十亩地梁,海拔约1440米),我沿右面小路横切过去(省了不少时间和体力)。
11:57与从“尖”上跑下来的“前”(走A+的早已没影了)队汇合。
看到了乱石堆---“齐长城”,当时,有两位走友一前(?)一后(庞程)拍摄我横切:

看着后面的几十号人,
就没有着急跟着跑。
12:03横切过来,接着上缓坡,路沿着一溜长城的上面或右面(西面)。或在乱石上,或在灌木丛中,速度减慢。
天变阴沉,落下雨滴,感觉有些冷了,拍照用的“水果”手机冻僵,直至回到车上(另一个“粮食”手机一直坚持导航,记录轨迹和拍照)。
约13:30到达了大坡墩下的垭口,“前”队开始冒着寒风和雪粒子午餐,
我觉得风口太冷,就沿着高山草甸奔不远处的松林,觉得那里会避雪,风也会小些(我临下车时吃了几块点心,觉得不太饿)。到了松林似乎能听到上面有不少人说话声(后得知是另一个南北穿越的队),
松林里也不避雪,也看不出路迹,一查看轨迹,往右偏了十几米,只好往松林外走,被松枝拌了一下,好在满地厚厚的松针。回到轨迹上,路仍不明显,我又绕回到松林,转半圈才回到路上。
14:20我停下来,穿上雨披,等午餐后上来的“前”队一起走。
14:26擦过松树林,汇合接着走,雨雪见小。但雾大了起来,几十米外的人模模糊糊了。鹰队在手台中及时发布:天气不好,还没登高山岭梁(海拔约1525米)的,一律走B队,下撤!
14:42大伙儿很有经验,领会了领队的意图:这样的天气,必须及时下撤,“前”队由A变成B队,下撤。我看了一下时间,虽然离登高山岭的关门时间不到,但天气不好,不利于爬山,也就随着A变B队下撤了;
开始一段是沿冲沟的路,又陡,又泥泞,脚底上沾上了厚厚的泥。


走上水泥路。
18:00开车;
21:00到达健德门;
21:30到家。
软件记录:距离19.28公里,跟踪时间5h:04m,平均速度3.8km/h,最低海拔763米,最高海拔1402米,下降846米,上升665米。

花销车费:43+3(元)。
后记:据叶依介绍四十里长嵯的景色在南段,不过我觉得大坡墩前的高山草甸也很养眼,估计到了夏天的盛花期或秋天一定更美!
四十里长嵯:张家口赤城县后城镇的巨石滴水崖,号称“四十里长嵯”,绵延近20公里,它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