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大连海参基地
就算是大连“某某”海参VIP客户,或者说优质会员,也不是很情愿地受邀前往大连参观海参养殖基地。一路上,在礼节方面为了还推销人员的过度热情,我勉强拿出好象注意听讲、随时微微点头附和的笑容,心里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相信他们煽情的产品介绍,可还是“中招”了,因为照顾得太暖心,无时无刻的热忱和没完没了的问候,让原本无所谓的心态慢慢转变,原来有那么一点点被迫感缓缓化解,在无形中潜移默化有了那么一点点好感,又逐渐上心了,认真听讲了,认可了,该出手时也能做到出手是我需要,如果不需要,即使有把“煤球说成元宵”的本领也休想从我身上掏走一分钱。
2023年5月12日至14日三天。
5月12日08时47分,高铁G3507,朝阳站。
5月14日15时13分,高铁G3521,大连北站。
海参到底有没有“神奇”的修补滋养作用,卖海参的确实有把“元宵说成煤球”的本领,可据营养学家说:“海参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质量不高。”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对于我这样偶尔或者暂时的吃客来说,就不参与了。单说说我看到的“海猛子”,即捞海参的人,他们的工作有多辛苦多危险,对身体有多危害。
海参捕捞工作危险系数极高,“海猛子”长期潜水,水温低压力大,对身体伤害极大,长年累月容易患上各种职业病。
我问海猛子:“害怕吗?”,回答:“没事。”没事等于不害怕吗?为更好养家铤而走险。在这里用铤而走险的词好象不合适不恰当,但我又找不到更合适更恰当的词,敬请谅解。有谁不想找一个不走险的工作。坐在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办公室里看报纸喝茶聊天,一个月拿几万的工作,大有人在。老伴在一边不让我继续问。只是看着海猛子把下海的装备一一穿在身上,往后一仰沉入大海,海面上冒出许多气泡后平静了。
大概过了20分钟,离船10多米的地方出现一串气泡,气泡向船驶来。离船5米左右气泡处冒出一个人头,人头向船驶来。海猛子手趴在船边,递上来一个网兜,船上的人接过网兜,把网兜里的海参倒上船里。大家都围上去,惊喜地拿起海参拍照留影。而我却看着海猛子费力地爬上船,解下身上沉重的铅块,又费力地摘下头盔似的帽子,粗粗地喘气。这是打捞海参还是打捞生命,虽然据海参所属单位说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假设万一的万一,生命没有打捞上来,那么打捞海参的工作也就终止。我不敢往下想,扭头看着大家相互拍照留影、乐得很开怀的样子,有些不知所措。
返回酒店的车上,我使劲看海面上停泊的一条条渔船。是他们为我们的餐桌提供海鲜,也是他们在每天的铤而走险中把有“神奇”修补滋养作用的海参送到我们的餐桌上。他们不仅辛苦而且危险。我们能不能不吃海鲜?回归到只吃粮食不吃肉食?问谁?问自己?似乎刚才组织方还说过今晚有海鲜。车上组织方的主持人引领大家唱歌,歌声在车厢里回荡,能不能通过密闭的车窗缝隙挤出车外?飞到海岸边忙碌的渔民和正在海里铤而走险打捞海参的渔民耳朵里?不得而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