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公交博物馆有感(1)

(2010-04-16 13:20:30)
标签:

杂谈

参观公交博物馆有感(1)

   知昨天,爱今天,为明天
                                   参观“公交博物馆”有感 

 
  由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赵文芝题字的“公交博物馆”地处天坛公园迤东的黄金地带红桥,这块三环之内寸土寸金的地皮是现如今房地产商们早已趋之若骛垂涎三尺的宝地,这块宝地只要出手,地皮的主人公交总公司就会即刻坐收黄金万两,但公交领导没有从经济上考虑,而是把这块宝地用来建设教育基地“公交博物馆”,足以见公交领导对企业文化的关心重视、对教育新职工的用心良苦、对公交未来的倾心惦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衷心希望这一教育基地能够成为永久性的教育课堂,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走进课堂受到教育;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念念不忘他们手里的公交来之风风雨雨。
  当我作为已经有35年工龄的老职工走进公交博物馆,还是感到自己年轻了。公交苍苍历史扑面而来,那一部部公交老爷车、那一件件精心制作的老车模型、那一幅幅发黄的老照片、那一张张弥足珍贵的老车票、那一段段振人心弦的解说词。无不戳击着我这个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几近麻木的神经。

参观公交博物馆有感(1)

参观公交博物馆有感(1)

参观公交博物馆有感(1)

    解放初期,北京公交是一张白纸。为了恢复北京公共交通,新中国第一批公交人开展了“修复百辆车运动”和“死车复活运动”。他们餐风饮露夜以继日工作在修车厂房里。在那个年代,干部职工风雨同舟戮力同心,大家真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出大力流大汗披星戴月,谁也不甘落后。经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战,103辆有轨电车和61辆公共汽车先后上路投入运营。为了打造自己的公共汽车,公交干部职工又在一机部汽车研究所的帮助下,研制成功北京首辆无轨电车――BK540型“京一型“单机无轨电车。
  要说那个年代工厂里的好人好事,绝对信手拈来,奉为楷模的人物俯拾即得比比皆是,这么说吧,随便扒拉一个脑袋就是好样的。那个年代不需要宣传鼓动,或者很少宣传鼓动,也不会有人监督,因为每个人都是自觉行动。完全可以这样说,那个年代的每个人都是好人,做的每件事都是好事。领导和群众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炕,那才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扎扎实实的鱼水关系。那个年代的人对艰辛工作甘之如饴的精神,沁我心脾感我肺腑,永不磨灭。

    徜徉于历史长廊里,我的脚步不知不觉越来越沉重。低头思己,于公交国企之大、于公交10万人多众,我不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虽有凌云壮志,欲做雄鹰傲视沧海,更有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责任感常鸣在胸。手顺时,起牌三把12张牌即大胡已定,再抓两张牌,清一色自摸一条素龙。此刻,更觉自己没负上天重托宏任,还告诫自己要“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陷逆镜时,又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教导自己,以资鼓励。并落实在行动中,每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不敢有丝毫煮鹤焚琴于和璧隋珠之时光。无奈本人时乖运蹇,尽管后来降格以求,但仍无大业所成。时至今日,马齿徒增三十五载、碌碌无为虚度半生。昂天长叹,都这把岁数的人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牢骚吗?非也。爱之深急之切。这是欲尽快走出逆境的急切心理表达;这是欲为公交做更多工作的精神铺衬和思想基石;这更是全力爱今天美好时光中的反促进力。
    个人何足贵,喜看公交大发展。
  今天的公交已经跨入世界一流公共运营水平的行列。跑在大街小巷的几万辆公交车,从汽油车、柴油车,到天然气车、电动车,从低排放的欧1欧2,到欧3欧4,目前北京已成为全世界使用天然气公交车最多的城市。公交车从小区胡同,开到了深山老林、从高科技CBD,开到了田间地头。还有双层公交车,坐在上面可以高瞻远瞩地检阅北京。“游”字头线路从城区直达郊区景点,“京郊大地游”爽歪歪爽歪歪。放眼北京公交车,那可是有诗为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不仅源于物质文明建设的提升,还源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跨步前进。公交从一个李素丽的涌现,到现在李素丽式的先进司售人员鸾翔凤集遍地开花,充分说明公交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工作宗旨,已经让出行者时时感受到了上帝般的服务。
  弹指一挥,看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公交,更没有理由不珍爱今天公交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身为公交人,我们应该引以为骄傲自豪,更应该为明天美好的公交而努力工作。

 

 

    美中不足:总体上看展览略显平淡,展览手段陈旧(有些类似黑板报、橱窗展品),降低了震憾力。
    随着展览步步深入,应逐步增加多媒体展览展示手段互动投影等新技术,相信会使展览更加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酒桌无外人
后一篇:城市之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