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读《大地与履痕》(张咏白作)
(2024-04-27 12:43:58)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评论 |
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读《大地与履痕》
张咏白
陈志泽精短散文集《大地与履痕》生动地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体验、感悟,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志泽感叹自己是“劳碌命’,“总是忙"。我则从另一角度看到他很贴近生活并热爱生活,积++极地投入和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能描绘出那么多妙趣横生的场景
来。他风趣地自豪地自称“资深的买菜人”——“我懂得货比三家,先是在菜市场兜一圈,问问价格,知道今日行情,二趟才开始选定目标”;买海蟹他也练就一身“绝活”;“来到菜市场,一溜子海产摊,那一摊货色最好,我扫一眼,也就八九不离十了……不是十足新鲜的,别想混进我的菜篮子”(《蟹缘》)。类似这样的描述还有不少,就像那条流淌在你身边、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之河,一下子就能够认同与欣赏。
志泽同志热爱生活,所以能坦诚地面对生活而揭揭自己的“短处”,说说家人的
“不是”。他承认自己“脾气不好”,“缺乏涵养”(都有实例),自我剖析道:“……我也为
自己有时变得世故而羞愧,例如我有时点头,但心里并不赞成,我有时也说假话” (《成熟》)。当然,肯定是他为人处世的很次要的一面,而且他并非在这里作“深刻检查”。他很警惕:
在家里,志泽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好伴侣,一个“任你粗声闷气、火烧火燎难侍候,她就是毫无怨言的顾问。”(《顾问》):“个性特强”的女儿小时候就“从不求饶,别想叫她认错”(《家有小女》;儿子嘛,“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他却照样潇洒地打球、唱歌,竟然自编自跳‘霹雳舞’得了奖”,“高考渐近,可我的家中还是琴声依旧”(《“劳碌命”之叹》)。家事娓娓道来,令人别有
对于一生操劳的父母,对自己有着"海一样的亲情"的父亲,当志泽因为“子欲孝而亲不待"而在“心头烙下了的永远的歉疚!"感到“从此失去了心的依傍"时(《父亲的信》、《清明节的思绪)),纸上流露的感情何等悲切、真挚而感人!对于质朴、热情的磁灶乡亲那样地关心帮助我们一家(从外乡来的一家),给我们家带来亲情和欢乐”(《难忘的乡情》),作者表达出多么深沉、真切的珍惜之情!许多散文作家都众口同声地主张“真情是散文创作的主旨。”志泽同志叙述的这种亲情和乡情,就都是人间的真情,可贵的真情。
写短文章,我认为,有时甚至比长篇大论费劲。它要剪载,提炼素材,它要精心谋篇布局,还要写得有情趣、有韵味,有文采,才有艺术魅力,可读性。而关键是要"有生活”。对于生
活,散文作家周同宾说过一段经验谈:“生活中,苦甜酸辣,香臭腥咸,八味俱全。
散文家须咀嚼生活,咀嚼透了,作品便有味。”志泽同志把他咀嚼过的生活中的人和事写得有滋有味了。
(原载《泉州晚报》1997年4月25日 作者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