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磁灶,怀想晋江(之五)
(2024-02-08 07:07:3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诗 |
思念磁灶,怀想晋江(之五)
磁灶是我的出生地。我的家安在磁灶四十四年。
——题记
陈志泽
草 庵
茅草的房屋,居住的光明不灭。
小小的“遗迹”,叫联合国教科文考察团“最大发现”的惊呼在石碑上落定,叫世界的目光纷纭集聚。
摩尼佛像,依五彩石壁而琢。莲花座上涌溢缤纷。前方是万石梅峰的腾跃,背后有光芒的弥漫。
石刻的门联上,弘一法师笔端流出的殷殷关切,脉动着、温暖着。
门前的老桧树因崇敬而匍匐,每一杆枝叶都举起不褪的绿光。
寺旁弯弯小石桥,行者的步履重重,写满景仰的诗篇。
那一只“明教会”的黑釉碗,破裂的声响穿越时空隐约传来,瓷碗上完好无损的字迹却格外清晰明亮,闪耀在宋的云雾里。
煦……
济阳楼大门上的炮仗花
金灿灿的炮仗花分不出一朵朵了,团团簇簇堆起一座山岭。
红艳艳的炮仗花激情澎湃朗诵着春天与爱情的诗篇。
在晋江园坂村济阳楼的大门上,我第一次看到炮仗花,看到这一种奔腾不息的花、美丽浓烈的花、歌唱不止的花。
我的惊喜与震撼也像炮仗花盛开在胸膛。
一阵乍暖还寒的风告诉我,这一栋小楼里一直居住着一位海的子民永不沉寂的诗魂。
为了在这一块诗的净土里舒展灵魂的向往,为了卫护诗人永远的祈求,为了陪伴波浪的汹涌,为了流淌禁锢不住的真情,炮仗花来到这里——炮仗花在这里呈现最美的姿态……
在这里,炮仗花噼噼啪啪燃放的鞭炮迎接明媚春光的到来。
在这里,炮仗花笑盈盈开放在济阳楼大门上,迎接每一个诗的信徒经由这花的凯旋门进入小楼,熏沐诗人蔡其矫诗歌永不凋谢的色彩与芳香。
人们从炮仗花的山岭登临,欢跃着与蹦蹦跳跳的炮仗花一样的脚步,应和着炸响鼓点的炮仗花一样的脚步,到诗的海洋里尽情游弋……
古檗山庄
离乡背井的漂泊之上,汗水长流之上,艰难困苦的磨难之上,银元滚滚而来。
滚滚银元之上,至善至美的梦幻之上,一座古园林的山庄、私家墓园矗立。
孤苦伶仃的黄秀烺。巨富。卓越的艺术设计师。
四方圆角形的山庄,左右对称,楼与楼对称,宁静与宁静对称,美与美对称,蓝天与绿地对称。
中轴线串起山门、正门、半月形水池、黄秀烺家族茔墓10座,“景行”、“瞻远山居”、“景庵”、“檗荫楼”、“息庐”东西南北布局。谁说只有帝王陵才有这样的规格,黄秀烺心目中,生命的归宿再美也不为过。
180多位名家硕彦,190余方题咏石刻,行、草、楷、篆、隶齐全,序、记、铭、赞、词、跋、联皆备。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的雄健气息,梅兰芳的京剧韵律、陈宝琛的帝师风范……字里行间飘逸流淌。
秋冬飘香,青青柏树千年陪伴……艺术天地的怀抱,长眠人温馨的梦乡!
安海龙山寺
寺前半月形大池微波荡漾——信众的期盼连绵;明镜映照天光,映照海峡彼岸寻根者的汪汪泪眼。
正殿石柱上飞龙的爪中,石雕的鼓磬叩之铿然有声,神异的感叹,掠过耳际,在辽远的时空传响。传说用一棵发出灵光的巨樟雕成的千手观音就在近前,头上的花冠集拢芬芳百花,莲花座上,俯察人间疾苦。一只只手,戴手镯、持书卷、握钟鼓器乐、珠宝瓜果……预备着随时济世安民。
史载,在台湾,历代移居的安海人,为怀念故土仿照它建造寺庙四百四十九座。我说同胞梦乡里矗立的美好殿堂更多、更多。
虔诚信仰的灵光照耀乡邦。
听,天竺梵钟每一天透过晨曦明晃晃108下,声声洒播着平安吉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