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易读懂而别具魅力的书——评柯秀贤诗集《玫瑰茄断章》
(2023-12-15 16:16:35)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评论 |
一本不易读懂而别具魅力的书
——评柯秀贤诗集《玫瑰茄断章》
陈志泽
英国文学评论家、诗人威廉·燕卜荪认为“字义越含混就越丰富,诗的价值就越高”。指的当然是在一种诗的坐标上,艺术表达的隐秘、复杂和模糊性,对于作品的重要。阿根廷女诗人皮扎尼克说“我是在语言内部藏进语言里”,指的也是作品题旨的深藏不露。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诗一旦成功,其内涵将是特别丰富的,涵盖量将是特别大的,这就是“价值越高”的道理,也是语言内部藏进语言的用意所在。我读过的泉州女诗人柯秀贤诗集《玫瑰茄断章》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这样的作品。
《玫瑰茄断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大幅度象征性,诗人的内心世界不但不和盘托出,反而是藏匿着,只透露出很难看出来的暗示,这就需要进行二度创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许读者会有多种解读,但正是这种读者参与的解读,往往读出作品的魅力四射。
我们来读读《玫瑰茄》这一首短诗吧。“名字既有玫瑰,又有茄子的植物/在很浅的瓷盆里/开花,结果/我在离地面很高的阳台上/一次次目睹了生命/的另一种飞扬,它璀璨的模样/使防盗网内/多年的贫困不值一提”。玫瑰是象征爱情的,也可以用在象征绚丽的生活,具有诗意的生活,而茄子是用来吃的,象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一种叫玫瑰茄的植物二者兼而有之,它长在很浅的瓷盆里,生命显然受到很大限制,但“我在离地面很高的阳台上”看它,可见度虽然不大,却饶有兴味地“一次次目睹”,并且看到它的“飞扬”与“璀璨”,这就是诗人布下的迷阵了。作品的结尾终于给了我们一点暗示:“防盗网内”的我——自然是处身于狭窄、寂寞、贫困的我,受到玫瑰茄生命力与实用性的启示而对于生活充满乐观与信心。
在《桑葚》中作者把她对于一种司空见惯的“大红大紫”社会现象的内心感受,通过桑葚外在形象的似乎是纯客观的描摩表达出来:“那日桑树上/摇曳着满头果实/要么大红,要么大紫/那日暮春的风一吹/纷纷落下的/不是大红就是大紫/这跌宕/让说书人不知该从那个桥段讲起”。“摇曳着满头果实”,这是桑葚不无得意地炫耀大红大紫的“果实”之多,然而有朝一日风一吹,这些果实却纷纷落下。作者敏锐地发现这样的“跌宕”让“说书人”既惊奇又感慨,以致无话可说。这首诗与《玫瑰茄》所表达的一种赞美恰恰相反,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揭示与鞭挞。值得注意的是诗中的“说书人”所指似乎模糊,其实是暗指以宣传鼓动为业的许多人,连他们都困惑了,不晓得该评析这样的奇观。作品的深刻内涵不言而喻。
我们不妨再来读读《父亲》这一首短诗。“他把花盆移到太阳底下/他提着流光给花儿浇水,修枝剪叶/为花儿拂去身上的灰尘/除此之外/我没有见过比这更盛大的场面/包括一些红地毯说出的十指相扣”。这样写父亲似乎太平淡了。父亲是一个花卉工吗?干的都是花卉工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当我们读到紧接着的“我没有见过比这更盛大的场面/包括一些红地毯说出的十指相扣”,我们似乎从“更盛大的场面”和“红地毯说出的十指相扣”得到一点反其意的提示:父亲是一个经过大场面的人,是一个有过浪漫人生经历的人。由此我们还可以想象,他也许是一个培育我们事业接班人的精神世界的园丁,甚至他是曾经有过勤勤恳恳为国家、为人民了不起担当的人物。
黑格尔说过:“情致的表达只限于通过与它共鸣的一些外在的现象隐约地暗示出来。它们在外表上是简单的,却暗示在骨子里的一种较深广的情感。”(《美学》)柯秀贤的诗集《玫瑰茄断章》得益于象征手法的成熟运用,值得称道。
《玫瑰茄断章》诗集里的许多作品,虚实相生,虚实转换,虚实结合, 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令人回味不已,可以读出作者在大胆引进、吸取外来诗歌营养的同时并未排斥传统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是了无痕迹地娴熟运用。我们来读读这些诗句:“木鱼顺着钟声,游进云端/千年古柏已成绝句”(《一个人的天宁寺》),实的“木鱼”,虚的“钟声”,实的“古柏”,虚的“绝句”,实转虚,诗意就出来了。“天上圆月走到凡间就碎了/我有拣麦穗的情结,缝补秋天的同时/也逢补镜子”(《西湖》)。实的“圆月”,虚的“碎了”,实转虚,呈现出遍地月光,诗意浓郁。实的“缝补”,虚的“秋天”,实转虚的“缝补秋天”之说就诗意盎然。“湖面却被我逐一读出涟漪/独处涟漪/甚至一尾鱼,裸露它的背鳍/在立体的视线里跳跃”(《下午之境》)想象的“湖面”原来空无一物,“却被我逐一读出涟漪”以及“至一尾鱼”和“它的背鳍”甚至“在立体的视线里跳跃”虚转实的一系列物象,给人美的享受,诗意的陶冶。
《玫瑰茄断章》的结句几乎全都体现“豹尾”(借用元代陶宗仪语)的效果,这也是诗集特别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诗读完了,却余音缭绕,挥之不散。例如:作者感受到那个“手持雷锋塔的人仪态万方”的可恶,这时“只是眼前西湖水/没有大海的心脏,却汹涌的厉害”(《西湖》)的结句就让读者的心潮也“汹涌的厉害”了。再如“使防盗网内/多年的贫困不值一提”(《玫瑰茄》)结句的弦外之音是,“我”虽然“贫困”,但我有了精神的寄托,活的充实。“请原谅一个远道而来的人/对一座寺庙的空/忍不住内心一阵窃喜”。(《一个人的天宁寺》)结句表达了一个追求境界高远,内心清静的人,对于一座寺庙的空不但不遗憾,反倒是“一阵窃喜”,《玫瑰茄断章》的结句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表达实在惟妙惟肖且决断有力。
(原载《泉州文学》双月刊2023年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