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州散文诗群简论

(2023-05-17 15:35:37)
标签:

文化

分类: 评论

泉州散文诗群简论

陈志泽

 

上世纪60代初我念中学时受泰戈尔作品的影响,开始在《福建侨乡报》《福建文艺》发表散文诗,1983年,柯蓝先生作序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的散文诗集《相思树》,如果从这个时间算起,泉州散文诗创作的历史不长。然而,泉州散文诗创作的发展步伐却很快,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这些年来出版过一本和一本以上散文诗集的散文诗作家(不含现居外地的泉州籍作家)有:陈志泽、王忠智、任剑锋、潇琴、蔡芳本、吴晓川、黄志雄、郑其岳、林筱聆、张泉花、吴素明、吴谨程、黄志专、吴奋勇、周牵连、李永和、王一航、陈永焕、赖泽清、刘永乐、方航仙、陈国华、王毓欣、紫芹、许嵘山、蔡安阳、黄俊等。除此之外,尚未出版散文诗集,但散文诗创作同样活跃的有:刘志峰、施勇猛、李锦秋、蔡飞跃、林轩鹤、陈志传、叶逢平、陈瑞芬、廖伏树、万代辉、黄振金、杨晓民、倪伏笙、李建民、唐文魁、郑君平、刘雅丽、彭新国、圣月、曾世超、姚雅丽、绿萍、寇婉琼、李百灵、黄昭蓉、苏丽壬、赖玲玲、杏子、陈云南、黄建团、许洁、陈华发、蔡桂章、黄良、李伟才、吴明哲、康小英、张鞍荭、施肃中、蔡白萍、陈伟泉、陈绿山、许素彬、魏艳琳、潘艳红、李志宏、张凯波、郑智得、曾桂兰、张玉芬、刘衍、张如冰、汪丽婷、李志和、何强毅、陈清辉等。

泉州散文诗创作发展步伐较快的原因,首先是得益于新时期文艺春天到来的大好环境,创作自由给散文诗作家充分的发展空间,泉州地区原来就存在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因恰逢其时而变得生机盎然和更加丰富多彩,给了作家们肥沃而特殊的土壤。

法国理论家丹纳曾在《艺术哲学》中指出:“某一地区的自然气候不仅左右着各种生物的生长,也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精神的气候。”柯蓝先生曾表示:“许多人告诉我,福建是散文的家乡,也是散文诗的家乡。等我到福建几个地方跑了一圈之后,亲身体会到福建山区和沿海地区,风景优美,四处充满诗情画意。我才明白为什么福建地区的文学工作者,和其他地区比较起来,出现了较多散文和散文诗的青年作家,较多的优美动人的散文和散文诗。”他接着说“要寻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也许可以列举出许多因素。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恐怕还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只能来自生活。散文和散文诗的昌盛、繁荣,是这儿生活所决定的,是这儿特定的风土人情所决定的,是这儿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所决定的。”(柯蓝《相思树》序)。显然,柯老所指的“福建山区和沿海地区”首先是泉州。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台湾一水之隔,又是著名侨乡。这样的特色很自然地要反映在泉州散文诗作家的作品中。泉州面海,泉州湾千古不息翻腾着搏击的波浪、永远的召唤与无尽的财富,吸引、造就了层出不穷的“弄潮儿”。泉州人原本就遗传着古越人独立不覊、敢于冒险的性格基因,长期的海外交通、贸易更形成开放性、包容性与吸纳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先进性。融入了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泉州文化,以及泉州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泉州人才辈出——自然也包括散文诗作家,创造了强大的催生条件。

泉州举办过许多重要散文诗活动,为散文诗的繁荣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5年泉州市作家协会举办全市“金鹿杯”青年散文诗大奖赛,规模大,反响强烈,涌现出许多新人,吴晓川,叶逢平、黄志雄、廖伏树、黄振金、刘志峰、倪伏笙、王一航、杨晓民等一批散文诗作家就是那一次大奖赛涌现出来的。2004年泉州市作协与《福建文学》杂志联办“柯顺杯”全省“初出茅庐”散文诗征文大奖赛,泉州市有林筱聆等6位散文诗作家获奖。2007年由中外散文诗学会牵头在泉州举办中外华文作家笔会,海梦、宓月、邹岳汉等与海外的许多著名散文诗作家莅临泉州,有力推动了泉州的散文诗创作与其他文学创作。2013年《星星·散文诗》福建散文诗创作座谈会在泉州举行。这是《星星·散文诗》创刊以来,首次在四川省外举行的全省散文诗创作座谈会。《星星·散文诗》名誉主编周庆荣、常务副主编龚学敏等到会指导,有力推动了泉州的散文诗创作。

198248,泉州籍著名散文诗作家刘再复先生在给我的一封中指出:“我们的家乡正在逐步形成一支散文诗队伍,这将引起社会的注意,只要我们长期锲而不舍地努力,便可形成自己的散文诗流派。宋代时我们闽学(朱熹为中心),影响真是非同小可,他们的气魄是可学习的。”在他这封信的启发与鼓励下,我除了自己坚持写作散文诗外,还长期在泉州市文联、作协和《泉州文学》的岗位上,努力为泉州散文诗创作创造有利条件。泉州宣传文化部门对于散文诗创作高度重视的传统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1991年,我与香港邱季端先生主编诗、散文诗合集《神奇的土地》。后来我又与香港秦岭雪先生主编《散文诗选粹》、与香港蔡丽双女士主编《散文诗精品》,三本泉州散文诗作家的作品选集的出版也为激励泉州的散文诗创作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以上罗列了一些泉州散文诗创作较快发展的情况,而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泉州散文诗作家的主观努力拼搏,他们立足于泉州乡土,呼吸着伟大时代的空气,吸取多彩多姿生活的创作灵感与素材勤奋创作散文诗,他们血液里流淌着泉州文化、泉州人的气质,锲而不舍地在散文诗的大海里弄潮,实践着自己的追求与探索,不断取得可喜的成果。

我个人以为泉州散文诗创作大约可分为这么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在泉州这一块土地如同丹纳所说的“精神的气候”的影响与孕育下,表现对于泉州乡土的热爱和反映刻骨铭心的乡土生活并有所超越

这一种类型以陈志泽、王忠智、蔡飞跃、叶逢平、吴奋勇、陈瑞芬、蔡芳本、方航仙、吴谨程、黄志专等人为代表。郭风先生曾这样评评价陈志泽的这一类散文诗“志泽同志以泉州地区的文化和风土为背景,写下他的散文诗,是很自然的文学景象。他在表现独特的乡土生活的同时,也贯注了深刻的思索,许多作品达到情、景、理的交融,这是十分难得的。读他的散文诗,就像翻阅一帧帧洋溢着乡情的风俗画,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表达了颇为广阔的题材领域、情感领域乃至对人生哲理的揭示和寻求;而最为难得的,是所有这些都比较强烈地洋溢着时代气息和人民的意愿,决不是一般表达乡情的风俗画。”陈志泽2016年出版了散文诗集《泉州写意》,这是30多年来乡土散文诗作品的结。从这一类型的散文诗作品看,王忠智的《穿越时空那座桥》意象丰满密集,酣畅淋漓地叙写一座古桥的历史与沉思,文化含金量颇丰。“古厝的美,美在绿树掩映下的宁静,这样的静有别于山野和空谷,洋溢着家园的温厚”,蔡飞跃的《泉州古厝》对于泉州古厝独特的观察与发现,从笔下流出。“每一张诗笺都是一片土地。肥沃,瘠薄”。曾桂兰《诗笺里流淌的茶香》对于茶香的诗意阐释很是动人。

    第二种类型:较大幅度展开艺术想象与意象的创造,表达对于真善美的赞美,以林轩鹤、吴晓川、陈志传、张泉花、黄志雄、康小英等人为代表。

庞德说:“意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只是一个思想。它是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在许多作品中,因了意象创造的成功,我们可以读到作品深处“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当山风循环成力量,潮汐、海浪,林涛,风车、飞花------是风的化身”。潇琴的《风语》等作品采用直抒胸臆揉合诗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让作品富有诗美和思想内涵。林轩鹤的《记忆中的歌声》既细腻地抒写听歌的感受、感觉,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象征性。吴晓川的《古越遗风》选取历史的闪光点加以洇染而又透出现实的观照,在《沈园:伤感宛若一地桃花落红》中化虚为实,虚实结合,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宛若一地桃花落红,地老天荒表达出对于爱情的体验。“妹妹等待冬天路过。冬天路过,就会下雪——其中有一片雪,就是父母亲从天堂捎来的信件”。叶逢平的《冬天要路过了》感情深厚,细节巧妙,富有诗意,想象与表达别具陌生美。陈志传在他的《海上初轮惠女妆》中将他擅长的奇特想象,捕捉浓郁诗意的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天与地的协调奏鸣曲中,大海这位不知疲倦的歌手,总是勤奋地,在清晨打开喉咙练声”作品一开头,朴实无华的描写大海就与众不同,“练声”之说,别具韵味。“是谁在天那边,反复煅打着黑夜的铁板”的起兴进而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意境:“叮叮当当,晨曦四溅。一定有一伙闻鸡即起的打铁匠,在血色黎明中,在潮声四起中,一点一点地,一下一下地,把坚硬的黑夜,锻打成柔软的波涛。每一下撞击都是春雷。每一朵火光都是春花。”这样的抒情方式和意境创造在陈志传的散文诗中常常自然运用,意象之丰满、准确,与思想与情感的吻合,为作品题旨的开掘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大幅度吸取现代派、先锋派表现手法的刘志峰、吴素明、施勇猛、郑君平等人的散文诗体现探索、创新与追求,引人注目。

第三种类型:对于岁月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对于社会生活的思考与哲理表达,以潇琴、廖伏树、任剑锋、郑其岳等人为代表。郑其岳大胆地、具有相当创造性地将幽默引进散文诗。他以一种变形的情感方式来完成自我解嘲,使人在轻轻松松的状态下思索人生。思想是诗歌之魂,思想的脉络、思想的深度决定诗的品位,而思想与艺术不可分离,廖伏树的《鹰嘴岩》这样抒写:“只是你那曾穿云透雾的双眸啊,早已苔迹斑驳,黯淡无光!也许,眼睛成为你生命最大的伤口”?别具思想的震撼力。张鞍荭在《饮酒记》中这样写她的饮酒:“有一阵子,我两肋生风。身体很轻,很轻,轻轻一跃,便可过千山万水。一步便跨越山沟,一纵身便是一条河流”。“我把自己吞进肚子里”“再喝下最后一口,我知道自己将在哪里碎掉”。超时空的想象,深刻而具有一定模糊性地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带给读者的是宽广的二度创作的空间。这一类的作品中还有不少令人高兴的成功表达,例如“并不空白的一天,放进茶水和教科书里,终于浮出了影子”。(吴奋勇《山月》)“从凋零的枫叶里走来,月光似一缕缕刀光,划过我的脸庞”。(郑智得《将自己掩埋》),在另一篇中“你深入的时候,黄土知道;腐烂的时候,黄土也知道”(《根》)作者有自己的发现和简洁的体现,含蕴深厚。“短短的一柱香,诠释了生命的全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生到灭、从灭到生。——万物虽有形,一切终虚枉。如香”。(魏艳琳《香魂》)将诗情与哲理融为一体。“雨缓慢而幽深,一粒一粒,像线装书中一页沙沙而过的字句”。汪丽婷的《水关听雨》抒写的语言富有情味。周牵连的《墨写我的思念》,“凝视,一片落叶独舞在乡间小路,写了一个秋,醉了一个我”,富有概括力和诗美地写出秋的特点与体验。任剑锋的《成都黄龙溪古镇》大胆地采用正面地、多方位地描写一个古镇,毫不沉闷而笔带诗美,十分难得。张泉花的《结缘长汀》以从容的记叙见长,把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叙写得很有情致、情韵。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曾作这样的自白:之所以能被感动,是因为作品“有某种东西在表层意义下盘旋。””英国培根:“大诗人与大艺术家,必须具有哲思的想象力。——它就是以心眼所看到的‘思想中的思想世界’”。道明了这一类作品的艺术追求。

以上分类只是为了论谈方便,其实三类作家的作品,大多是跨类型的,有的是多种类型并用的,多种多样本来是散文诗作家应有的创作标杆。

泉州散文诗群的创作还有许多不足,主要是:真正从生活的富矿开掘、提炼的接地气的精品还不够多,富有强烈时代感、关注现实生活,具有社会担当的优秀散文诗还比较欠缺。创作路子还较窄。思想性与艺术性都还有待于增强。

刘再复先生30年多前就曾说过,泉州的散文诗队伍正在形成,如今,这支队伍老作家依然耕耘不息,新人层出不穷,整体壮观,生机勃勃,相信泉州散文诗群一定能扬长克短,进一步走向成熟。

 (原载《湖州晚报·散文诗月刊》20161126日 《福建文艺界》2017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