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他还在——怀念大姐夫颜松和
(2023-04-02 18:58:35)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假如他还在
——怀念大姐夫颜松和
陈志泽
假如他还在,他可能在弹奏电吉他,把音箱开的大大的,乐音多么美妙;或者,他在全神贯注地照顾他心爱的盆景——他的盆景富有创造性,曾在全国获奖;他在雕刻水仙花球?水仙花是他故乡漳州的特产,刻水仙花球他得心应手,每年都有许多亲友请他刻,他刻的水仙花开得旺、开得奇特;说不定,他心血来潮,还会去雕刻他的金桔木烟嘴?那地地道道是在制作工艺品,刻好了要用砂纸、用布细细地擦,直到熠熠生辉。当然,也可能他在喝酒,抽他习惯抽“友谊”牌香烟,偶尔发发牢骚……
他已经走了快二年了。我觉得他像是到外地去,是回到他阔别的印尼?才这么长时间没能见到他,同他聊天,谈文学、谈艺术,没能听他评论我的创作——他同别人不同,当面决不说好话,只有批评,甚至挑剔。我呢,偏爱把自己的习作请他指正,得到教益,但有时也不客气地同他争论,我何尝不知他在背后尽是说我的好话,甚至近似吹捧……可能因为彼此都不客套,都说真话吧?我就喜欢常找像他这样说真话的人。我怀念他。我觉得他只是同我们暂别,他会回来。有时在路上见到像他那样高个子、潇洒、灰白头发、有点谢顶的六十上下的人,我心里会咯受一下,他回来了。
假如他还在,他还会时常自豪地回忆“文革”前在《泉州报》当记者、编辑的辛劳和成绩。一个人怎能忘记自己青春年华所奉献的事业?他常病,但一旦投入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他有才华,参与编过《汉语大辞典》,在省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热风》1957年10月号上,他以公叔木的笔名发表的小说《忏悔》,。等报刊发表过不少小说和散文,在本市的《泉州文学》上发表小说《狗肉篇》。他个性强,为人正直,容易激动。他是一个有气质的男子汉。
假如他还在,哪怕已经奄奄一息,他还会说:“你们别安慰我了,我知道我得的什么病,我不怕死。”即使在病痛难以忍受时,他也只咬一下牙,仿佛病痛就被他嚼碎了,脸上旋即又现出微笑。如果我们去看他,他还会催促说:“该回去了……”我记得有一次他不能和我们交谈,我们又不忍离去,大家都寂坐着守候他,只有电视机有些声响。我们听到电视里有一首乐曲,轻声说:“这音乐很熟悉,记不清是什么。” 弥留之际的他竟然听到了,用微弱的气息嘘出: “《伦敦小调》。”再没说别的,仍然双目紧闭,平静如同安睡。在危难面前的平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啊!
他已经走向天际,不可能回来了,但我还是常常没有理由地冥想,假如他还在,假如他还在……
(原载《泉州晚报》1993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