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南子·人间训》原文与译文

(2010-04-27 07:57:30)
标签:

杂谈

转自抑若扬兮在新浪的博客。 2010合肥三模文言文《淮南子·人间训》原文与译文 
[url=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blogid=5900a6c20100i4id&url=http://s14/orignal/60d29845h711582ba655d&690][/url]
原文:
  物类之相摩,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曰:虞氏,梁之大富人也。家充盈殷富,金钱无量,财货无赀。升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游侠相随而行楼下,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如此不报,无以立务于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此所谓类之而非者也。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然。白公胜卑身下士,不敢骄贤。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怆之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遂袭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追者至,踹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甚服,其离叛之心远矣。然而甲卒三千人,以禽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之所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禽也。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译文:
  事物相互联系,相近而不同门类的现象,随处可见而难以识别。所以有的相似但实际不一样,有的不相似但实际是一样;有时候好像是这样却又不是这样,有时候不像这样实际上却是这样。
  谚语说:“老鹰嘴里掉下腐烂的老鼠,而虞家因此灭亡。”这话怎么讲呢?说(的是这么一回事):虞氏,梁地的大富人家。家里富足殷实,金钱多得无法计算,财货多得无法计量。修建高楼,面临大道,安排乐舞摆设酒席。游侠结伴而行经过楼下,飞鹰叼着的死老鼠掉下来恰好击中游侠。游侠对同伴说:“虞家富贵享乐日久了,而常常有看不起别人的意思。我们不敢冒犯,可(他们今天)竟然用死老鼠来侮辱我们。像这样而不报仇,我们就无法成事于天下。让我和你们协力同心,率领所有部下,一定去消灭虞家。” 这就是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不一样。
  什么是看似不一样实际却是一样?屈建告诉石乞说:“白公胜将要作乱。”石乞说:“不会这样。白公胜屈身下士,不敢在贤士面前骄慢。用大斗斛卖出,用小秤买入。你反而用不适宜的言论非议他?”屈建说:“这正是他要谋反的迹象。”过了三年,白公胜果然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椒、司马子期。这就是看似不像实际上却是这样。
  什么是好像是这样却又不是这样呢?子发担任上蔡县令,有人犯了罪应当惩罚。案子审定,在令尹面前执行,子发感叹地露出凄怆的神色。犯人受刑后忘不了子发怜悯他的恩情。这以后,子发被威王问罪而出逃,那位受刑者就掩护恩人,让恩人躲进城墙下的一间小屋。追的人来了,受刑者跺着脚发怒,说:“子发亲自判决审定我的罪又让我受了刑,即使得到他的肉吃了,难道知足吗?(意思是难解我心头之恨)”追捕者信以为真就不搜查小屋了,果真使子发活了下来。这就是好像是这样却又不是这样。
  什么叫不是这样却像这样?以前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卑躬屈膝、低三下四,请求亲身做吴王的臣子,妻子做吴王的小妾;向吴王进献四季的祭祀用品,进献春秋两季的贡赋;将国家交给吴王,让全国百姓为吴王效劳;(平时)退居山野作为掩饰,打起仗来则充当先锋。礼节极其谦恭,言辞极其驯服,根本看不出有反叛之心。然而最后还是率领三千士兵,在姑苏山上擒获了夫差。以上四种情况,是不能不审察的。
  事物难以认识清楚,就在于它的头绪和踪迹总是被藏匿,人们假公济私,借正行邪,还以纷乱的现象迷惑人。假若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象,像符节一样吻合,那么天下就不会发生亡国破家的悲剧了。那狐狸在攻击野鸡时,必定先俯首帖耳,等待野鸡的到来。野鸡见狐狸这样就信以为真,所以狐狸得以捕捉它。假使狐狸瞪眼直视,现出必杀野鸡的架势,野鸡也知道惊怕而远走高飞,来避开狐狸之怒了。那人类虚伪互相欺骗,不止是像禽兽那样有诡计。(这就提醒我们,)事物看似这样,但决不可从表面上来判断,这种情况是又多又难识别。因此就不能不谨慎地审察一切。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