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咨询业的生死抉择!
(2011-03-01 10:37:41)
标签:
财经林义相华尔街咨询机构会员制业务股票 |
分类: 证券投资 |
“行业发展参差不齐,遇到了瓶颈,我觉得政策上要有所放宽。”北京君之创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秦兴万说。该公司以卖炒股软件和发展会员的方式提供投资顾问业务。
在证券咨询业,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做投资分析,目前也就天相投顾这“一枝独秀”。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在财力雄厚的券商研究所的夹击下,天相投顾每迈一步,都显吃力。“证券研究是高投入、高风险,需要长期积累的集体的智力活动。”林义相说。
他说,在现有市场上,投入不到1亿元,你基本没有发言权;投入5000万元以下的券商,基本上是听不到声音的。大的券商,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机构在研究上的成本投入都是数以亿计。
除了资本实力,券商薪资对研究人员的吸引力更让天相投顾望尘莫及,后者只能无奈地成为前者的“黄埔军校”。
“研究的风险不仅在于不能马上出效益,还在于,我们花了很大的投入去培养员工,但培养的东西会随人而去。”
他举例,本科生在我们这里呆了一两年,券商动辄以年薪10万元,20万元来挖人,这是很离谱的事情。“我们的收入不足以支持这么高的费用。”
另一方面,研究报告的知识产权常受侵犯也让人唏嘘不已。
据了解,因大量、无偿使用天相投顾的研究报告,国内金融资讯机构万得资讯面临被前者起诉的风险。
同样是提供研究报告,天相投顾等“草根”咨询机构的日子却要比券商研究所难过得多。券商研究所盈利主要是基金分仓,把交易账户开到券商名下,券商研究所则获得交易佣金。而基金分仓要么基于券商的研究实力,要么靠关系。
“如果基金和券商都是某个大股东控股的,基金就会愿意分仓给自己的兄弟券商。”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天相投顾主要是卖报告,和我们盈利模式不同。
“我们也很痛苦,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但如果这种状况不得到改变,我们也没法维持下去。”林义相不无担忧道。
而券商的财务顾问业务也直接冲击证券咨询机构的业务,前者往往将财务顾问业务和IPO、再融资等项目打包。
放水养鱼
继续在狭窄的空间里生存,在券商的夹击下觅食求活,证券咨询机构如履薄冰。一场行业“生死保卫战”即将打响。
“要把范围放得更大,然后规范起来,如果规范的范围太窄大家又不能活,这又会出问题。”林义相认为监管的适度有助于行业的发展。
2010年7月29日,证监会对外发布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的征求意见稿。“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林义相对此表示乐观。
“两个规定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具体细节可以再讨论。”他称,这里头区分了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布,强调了研究独立性。
十年前,华尔街曝出的丑闻与研究不独立有莫大关系。“华尔街以前发生事情现在中国也逐步显露,现在开始考虑这些事情,这个方向是对的。”林义相认为。
事实上,去年在咨询机构业内,就有征求意见。秦兴万认为,投资顾问这块,对会员制度管理办法的一些地方有纠正,业务范围不完全限制在会员制业务上了。这应该是个进步,业务的空间打开了。
林义相则期待,在现有框架下,有新的咨询机构进入,有好的商业模式,产生新咨询机构。将来一些更细分、更专业的咨询公司可能出现。
上述两个“新规”对秦兴万所管理的咨询公司并没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业务模式不会改变,从营销到后台管理,可能对媒体、广告制约的方式上有些变化。”秦兴万称。
一些券商却已经有所触动。“还是有些影响的,我们很多新进的研究员都不能发布报告了,不过可以挂在有资格的人的后面。”上述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
“行业可能会有一轮洗牌。”业内人士估计,券商研究所的一些人会出来创业,另立山头。
林义相认为,后面需要配套的,就是要认真考虑咨询公司新的牌照的发放。“一定要放开牌照,我也反对垄断。但放开不是说什么人都能做,而是在设立条件的情况下放开发牌,谁违反了规则就要被淘汰出局。”他赞成机构之间相互竞争。
谈及意见稿的不足,林义相指出,“对相关的人的管理没有跟上,比如分析师的抄袭行为要受约束;另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很重要。不然,你的投入和劳动成果没有保障,大家都会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这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本文由《金融世界》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