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股市重要内幕消息解读

(2007-08-27 09:05:42)
标签:

证券/理财

今日

股市

三大猛料

 目录:
  一、今日最具冲击力政策
  证监会:资信评级机构与对象不得为同一控制人
  重设财务标准 保监会将放开预定利率上限
  二、主力动向曝光
  基金半年报披露近半猛赚3104亿 已超去年全年
  QFII悄悄加仓中小成长股 金融等蓝筹仍是重仓
  5000点附近震荡会加剧 7只阳光私募8月推介
  三、今日股评家最看好的股票
  梅雁水电、凯恩股份、轻纺城

  
一、今日最具冲击力政策

  
证监会:资信评级机构与对象不得为同一控制人

  自14日宣布实施《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后,中国证监会今日发布《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并将于9月1日起施行。
  《暂行办法》所涉及的评级对象包括,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发行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或者债务型结构性融资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或者债务型结构性融资证券,国债除外;相关证券的发行人、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
  分析人士认为,资信评级是公司债顺利发行的重要一环,《暂行办法》的出台使中国向建立完善的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又迈出了一步。
  根据规定,申请证券评级业务许可的资信评级机构,应当具有中国法人资格,实收资本与净资产均不少于人民币2000万元,且具有完善的业务制度,包括信用等级划分及定义、评级标准、评级程序、评级委员会制度、评级结果公布制度、跟踪评级制度、信息保密制度、证券评级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等。
  如果证券评级机构与评级对象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所控制或同一股东持有证券评级机构、评级对象的股份均达到5%以上,则该评级机构不得开展证券评级业务。此外,证券评级机构及其实际控制人若在开展证券评级业务之前6个月内买卖受评级证券,也不能受托进行评级。
  《暂行办法》还对境外人士担任资信评级机构负责证券评级业务高管的要求,以及评级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作出了具体规定。比如证券评级机构人员或其直系亲属若持有评级对象股份达到5%以上,或者是评级对象的实际控制人,应当在评级期间回避。


重设财务标准 保监会将放开预定利率上限

  中国保监会一项旨在 "放松寿险定价利率(预定利率)监管,但锁定评估利率提高保险公司准备金"的预定利率市场化方案正在论证之中,其寿险预定利率改革的面纱逐渐被揭开。
  8月22日,一位参与中国保监会预定利率市场化项目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1个月前,保监会在内蒙举行的一次寿险预定利率专项会上,基本的定调是"业务上放开,财务上收紧",即预定利率市场化--放开基本定价利率,而将评估利率定为3.25%。但至今并未得到任何有关调整的通知。记者就此事向保监会有关部门求证,该部门人士表示正式的文件还没有出来。
  《中国保监会关于2000年末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计算有关要求的通知》(简称《通知》)中明确规定"1年期以上传统寿险和健康保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并不得超过年复利7.5%。"而评估利率是保险公司用来评估准备金,预定利率则是保险公司用于产品定价,这本是一组对应关系。评估利率越低,准备金计提越多,反之准备金计提越少,但某种意义上,预定利率又会反过来制约评估利率。
  预定利率改革之路
  此次保监会预定利率改革与去年放开定价生命表,并同时明确评估生命表的做法颇有些相似。
  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郑伟曾建议,放开自1999年以来对寿险定价中2.5%的预定利率约束,但同时加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比如"将寿险定价利率放开,同时在评估准备金时设一个基准评估利率,由此一方面给保险公司开发产品留有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又可以把握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关键。"
  "其实这是一项前端开放,后端收紧的改革。"安信证券杨建海表示。
  他说,此项方案是一种近似于将预定利率市场化一步到位的改革,保险公司一段时期内不用去顾虑法定利率。通常情况下,预定利率改革分三步走:第一阶段,评估利率与预定利率都不变,正如现在的状态;第二阶段,评估利率放开,预定利率设上限;第三阶段是评估利率设限,预定利率打开。而此前市场猜测,改革应该在第二阶段,现在将直接过渡到第三阶段。
  正如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认为,权衡目前的利率水平在整个利率周期的相对位置。这一点对于保监会是否提高保单预定利率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当前利率水平处于整个利率周期中的较高位置,那么保监会将倾向于维持保单预定利率不变,或者小幅提高预定利率,使得保单预定回报率低于银行存款实际收益率。如果当前利率水平处于整个周期中的中档或者较低位置,那么保监会必定倾向于提高预定利率,使之高于银行存款实际收益率,以便为长期可观的利差益空间奠定基础。
  "倘若保险行业愿意提高保单成本来维持保单吸引力的话,那么提高保单预定利率将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这要比各家公司提高分红利率和结算利率更能坚定保户信心。"王小罡称。
  不过,如果"寿险预定利率放开,评估利率锁定为3.25%的改革方案"推出,"好处是保险公司可充分发挥定价空间,避免恶性竞争。一方面,规避未来费率下降时可能形成 '财务窟窿';另一方面,加强风险控制,保护投保人利益。概之评估利率定得越低,保险公司的准备金就越多,风险管控就越严格。"杨建海说。
  保监会慎重准备金评估利率3.25%
  上述参与保监会预定利率市场化项目的知情人士说,此次寿险预定利率的改革在今年前三次的加息背景下,保监会显得极其慎重,并多次征求几大保险公司的意见。经过调研讨论,其达成的共识是万能及分红险产品不涉及预定利率调整,只针对传统寿险产品。
  保监会在最后一次的专题会上,确定的监管态度和改革基调是 "放开定价利率监管,收紧评估利率,即定为3.25%"。事实上,现在实施的评估利率是依据保监会《通知》规定--提取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不得高于定价时的预定利率和7.5%两个指标。
  而"方案迟迟未出台的原因,保监会的顾虑是一旦决策后会对平安保险、中国人寿等上市公司股价等造成巨大的影响。"上述人士说。
  所谓3.25%的评估利率,知情人士解释,要求保险公司在利率水平为3.25%的情况下,准备金必须充足,但可能投资回报远高于3.25%。保监会之所以格外谨慎是因为新旧保险公司差异很大,如中国人寿等就有很多2.5%预定利率的传统寿险产品,一旦推出,包括对其股价都会产生大幅波动。
  不过,在预定利率改革草案半道之中,央行今年第四次加息又至,由今年7月21日的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3.33%上调为3.60%,而当时的一年期存款税后收益率为3.1635%。此次加息后,一年期税后存款利率为3.42%,再次突破寿险业通行的2.5%预定利率上限,高出0.92%(寿险利率与税后储蓄利率之差)。
  依据目前有关精算政策规定,评估利率不得高于定价时的预定利率和7.5%两个约束性条件,意味着对于中国人寿来说,由于其有效保单均为1999年以后的预定利率为2.5%的保单,因此其评估利率参照不高于2.5%的标准。而中国平安,由于存在高利率的保单,所以对预定利率高于7.5%的保单则采用不高于7.5%的评估利率,对于低利率保单采用不高于预定利率的评估利率。监管层出于谨慎考虑允许评估利率向下调整,即允许保险公司多提准备金。
  杨建海解释,3.25%评估利率的锁定,比现行评估利率的两个指标更能体现监管层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改革方案一旦推出,真正考验保险公司精算能力与风险管控实力的时候也就到了。"


二、主力动向曝光
  
基金半年报披露近半猛赚3104亿 已超去年全年

  截至今日,共有31家基金公司旗下167只基金披露了2007年半年度报告,接近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总个数的一半。
  沪深股市在上半年的强势上涨成就了基金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这167只基金上半年实现经营业绩达到3104.42亿元,这一数据已经超过基金在2006年全年实现的业绩水平,表现十分惊人。
  这其中,基金实现的净收益为1533.91亿元,未实现利得为1570.51亿元。偏股型基金仍然是市场大幅上涨的最大获益者。数据显示,股票型、封闭式、积极配置型三种类型的基金实现的经营业绩就有3075.53亿元,占167只基金实现总经营业绩的比例高达99.07%。
  巨额收益主要来自于股票二级市场差价。统计显示,167只基金上半年实现的总收入为1580.92亿元,其中,股票差价收入就有1516.5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5.93%;而债券差价收入、权证差价收入、债券利息收入、股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买入返售证券收入、其他收入占比则分别只有2.92%、0.99%、0.74%、1.58%、0.23%、0.06%、0.33%。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半年报也是自6月14日,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下发通知允许基金公司从业人员购买开放式基金后的首次半年报。已披露的167份半年报数据透露,仅在通知下发后短短半个月内,就有17家基金公司员工对旗下60只基金进行了积极申购,合计购买份额达到2348.78万份。其中,员工购买基金主要以偏股型基金为主。
  此外,半年报显示,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结构在上半年总体上继续出现"机构退、散户进"的趋势。数据显示,已经披露半年报的开放式基金截至报告期末的总份额为5057.14亿份。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数为4549.01亿份,持有比例高达89.95%,较去年末上升了14.14个百分点,而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则下降到10.05%。
  不过,从不同类型的基金持有人结构来看,"散户化"主要是体现在股票型、积极配置型等风险收益水平较高的基金品种上。而在保本型、普通债券性、短债型、货币型这些风险收益水平都较低的基金上,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反而都出现下降的趋势。


QFII悄悄加仓中小成长股 金融等蓝筹仍是重仓

  根据理柏发表的最新报告,7月份国内股票型、进取型基金的回报率分别达16.32%、14.53%,均跑赢QFII14.46%的回报率。QFII跑输国内公募基金,只是跑输一事不宜上纲上线,QFII仍然我行我素,按照基本面操作:重仓蓝筹大盘股、增仓小盘成长性股,坚持90%的高仓位操作。
  蓝筹价太高 小盘成长成QFII"新宠"
  最近,QFII开始加仓小盘成长性股票,虽然出手并不大方,却仍是抵御蓝筹估值"泡沫"的一项策略。
  记者根据某网公布的信息统计,截至2007年6月30日,一部分QFII对獐子岛(002069.SZ)、中泰化学(002092.SZ)、巨轮股份(002031.SZ)、高新张铜(002075.SZ)等中小板股票进行加仓,但是加仓数量占这些股票的总股份比例大多未超过1%。
  其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二季度末持有獐子岛70.93万股,占总股本0.63%;富通银行二季度加持獐子岛20万股,从年初的117.71万股增至137.71万股,占总股份的1.22%。根据獐子岛的半年报,富通银行为其第7大股东。
  事实上,獐子岛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5.88%,但因主营业务的垄断性,獐子岛的投资价值仍然存在。根据獐子岛的半年报,其主营业务按照产品分类为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胆。近日,獐子岛这家地处大连的企业通过"鲜动深圳"等活动加强与深圳餐饮企业的联系。这是一次目的性极强的"联谊":深圳对大连海珍品的消费量很高,其中元贝(虾夷扇贝)几乎可以占到90%以上,基本来自于獐子岛。
  除了獐子岛之外,QFII中的淡马锡富敦投资私人有限公司和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对巨轮股份进行增持,分别占总股份的1.04%和0.79%。
  香港知名国际分析师姚亮威认为,以价值投资为本的QFII基金增持规模较小、股价落后的成长股不足为奇。"蓝筹A股估值偏高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了。"近日,A股上涨的股票集中于两成股票,其中大部分是蓝筹股,导致了指数高企不下而众多散户却叫苦连天。姚亮威表示,香港的H股溢价指数近日在港股大幅回调时再创新高也隐现蓝筹股估值偏高,这个时候QFII增仓小盘成长性股票,缓解蓝筹估值"泡沫",是很自然的现象。
  大盘蓝筹始终是QFII重仓
  大盘蓝筹股始终是QFII扎堆出现的地方,同时持股稳定性较高。
  天相投顾根据截至8 月17 日已披露的720 份中报,对QFII 上半年末持仓情况进行了统计:QFII 仓位主要分布于金融、机械、汽车及配件、有色、房地产开发、化工等行业,上半年末QFII 对以上六个行业的仓位都保持在6 亿元以上。其中,机械和金融分别占QFII持仓市值总额的17.97%、16.16%,为QFII持仓市值最高的两个行业。
  QFII持仓换手率极低。据某网的数据统计,摩根士丹利从去年底开始就持有马钢股份(600808.SZ)2036.66万股,直至今年6月30日,仓位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持有份额占总份额的0.32%。另外,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从去年底开始持有马钢股份3078.40万股,整个上半年共增持25.60万股,仓位基本保持稳定。
  据了解,马钢股份总股本为64.55亿股,主营钢铁行业,2005年产钢964万吨,居全国各大钢铁企业第四位,仅次于宝钢、鞍钢、武钢。
  中投证券分析师杨国萍、李勤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工业化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就是基础建设和固定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消耗大量原材料与钢材,这决定了我国钢铁行业的需求长期保持增长,钢铁供需形势是在不断扩张的需求与不断扩张的产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因为矿产开发本身的特点,在该股上获得丰收需要长久的等待,摩根士丹利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持股特点体现了QFII长期持股稳性定较高、换手率低以及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
  QFII们对个股判断大相径庭
  深发展增减难定
  目前获得QFII额度的有48家境外机构。"QFII并非整齐划一的团体,每一支QFII的投资策略都是不同的。"理柏(Lipper)中国研究主管周良告诉记者。
  二季度,在同一只股票的增减上,QFII的行为大有不同。这一点在深发展A(000001.sz)和宁沪高速(600377.ss)上得到了体现。三家QFII二季度减持深发展A,一家却鹤立鸡群,增持深发展A;两家QFII减持宁沪高速,一家平仓,另有两家却出现了增仓。
  且看这两只被QFII踢出去又接回来的个股。
  深发展A公布半年报之后,多数市场分析人士在深发展资本充足率有可能达到8%的预期之下,看多深发展;而也有包括天相投顾在内的分析机构对深发展A存在的诸如中间业务占比较低、非利息业务增长缓慢以及通过发行次级债来推动资本充足率目标的完成尚存不确定性表示了担忧。QFII们心中自有一套尺度来丈量深发展的好坏,尺度如不同,结果也不同。
  "我对深发展A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立场,这只股的走向到底怎样无法判断。"记者在连线申银万国某分析师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从QFII的增减仓行为来看,深发展A确实"前途难料":摩根士丹利一季度增持深发展1676.32万股,而二季度末已减仓至1609.95万股,占总股本的0.77%;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一季度时持有占深发展A总股本0.71%的1387.98万股,但至二季度末时已将持有的股份全部抛售;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二季度时也进行了清仓。一季度末时,它持有深发展A1496.99万股;而摩根大通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二季度末时增持了342.65万股,持有股份总数达到了3769.28万股,占深发展A总股份的1.81%。
  各家QFII对宁沪高速的判断也大相径庭。德累斯登银行二季度末减持一季度末时持有的宁沪高速所有股份,共121万股;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季度末持有宁沪高速9909.80万股,二季度则减持1439万股;三井住友资产管理株式会社从去年底开始对持有的宁沪高速7318万股份额则一直平仓;荷兰银行有限公司、通用电气资产管理公司则双双在二季度完成了对宁沪高速的建仓,分别持有488.76万股、424.28万股。总体上来说,QFII对宁沪高速进行了减持,但不同于QFII对深发展A清仓、增持的突出对比,这些QFII几乎都进入了宁沪高速的前十大股东。
  QFII仓位保持在90%
  投资于中国市场上的QFII 都有着各自的"性格",二级市场上的一些个股被QFII持有,几经风云,换了一拨又一拨QFII,变化不可谓不大。而"不变"的是QFII相对于国内公募持股稳定性较高,且 QFII基金持有人看资本市场看的比较远,持有时间较长。
  观察QFII基金美林国际的仓位,能管窥QFII所持个股的巨大变化。根据某网统计,相较于一季度,美林国际在二季度对12支个股进行清仓,涉及股份近3000万。对江钻股份(000852.sz)、铁龙物流(600125.ss)在内的7支个股进行增持。
  而另一方面,理柏中国研究主管周良向记者解释"不变"的原因。境外机构获得QFII额度之后通过三种方式投资中国股市:成立QFII基金、将配额赠予客户使用或者自营部分额度。
  利用QFII额度设立的基金基本为股票型基金,通过跟踪这些QFII基金,观察他们对外公布的每日净值,周良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些股票型基金长期高仓位运行,仓位一般在90%左右,甚至更高。
  周良认为,QFII基金相比于国内基金的最大特点是持股稳定性高,换手率低,这与QFII基金持有人的成熟有关,持有人看的比较远,持有时间较长,基金经理可以按照价值投资的思路放手去做,避免了国内基金因为频繁申购赎回产生的资金不稳定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