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股市走向的四条重要消息解密!

(2007-06-21 16:12:25)
标签:

消息解密

市场

走向

影响

金融散人

  (一)如果T+3成行 市场将怎样

  昨日下午两点半之后,大盘突然变盘放量下跌,投资者惊恐不安,各种消息漫天飞——有传加息和降低利息税的,有传管理层加大查处国企贷款入市的,有传众多大盘股密集海归的,有传交易制度将由现在的T+1变为T+3的等。

  在这众多传闻中,对市场冲击最大的恐怕就是T+3了。

  许多擅长短线操作的高手,在听见将推出T+3传闻之后,心里发出了绝望的悲哀。因为若是T+3成行的话,这会让许多擅长短线操作的高手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这自然会导致短期内大量筹码被抛售,大盘自然有可能遭受重挫。但就长期来看,T+3却对股市构成一个长期利好。相对于提高印花税而言,其好处更是实质性的。因为将印花税由千分之一提高至千分之三,其作用是起到了加大加快抽血。按目前A股市场成交3000亿元来算,每天国家提取的印花税就高达9亿元;一年交易时间按240天算,A股市场贡献的印花税就高达2160亿元。

  听到T+3将推出的传闻之时,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紧接着认为大盘必定暴跌,甚至有人想象其恐怖程度远远大于提高印花税对市场的冲击。但对比目前和提高印花税之前市场状况,不难发现,这种想象可能被夸大了。

  在提高印花税之前,主导市场上涨的力量就是普通投资者,而相当多的机构因对市场风险抱有高度警惕,在其股指不断上涨的过程实施了逐渐减仓操作。而随着提高印花税消息公布,股市出现暴跌局面,众多普通投资者成了惊弓之鸟,不计成本地亡命出逃,而不少轻仓的机构顺势在低位拣了不少的便宜筹码,这使得主导市场的角色发生了转移:由散户变为机构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推出T+3,由于主导市场的力量不在普通投资者手中,对股市的影响来说,应该没有提高印花税那么强烈。而机构重仓股主要集中在蓝筹股身上,蓝筹股恰恰是T+3交易制度的受益者。它们下跌幅度有限,而且有可能在经过短暂的下跌之后,出现上涨的局面,这不但抵消了T+3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反而很可能极快扭转股市下跌趋势,带动大盘更加健康地上涨。因此,从市场角度来看,若是T+3推出,大盘的下跌幅度不太可能超过提高印花税给市场带来的冲击程度,而且市场很可能由垃圾股、投机股交投过盛的局面转为蓝筹股主导市场上涨的时代。这也正好为迎接建行、中石油、神华等海归大盘股的到来作好准备。

    (二)央行调查显示证券投资首超储蓄成居民首选

  短短两个月间的两次加息丝毫没有影响城镇居民股票、基金投资的热情。央行昨日发布的2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认为购买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比例超四成,首次超过储蓄存款成居民首选。而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已降至历史最低点。

  问卷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居民认为购买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比例快速提升,从1季度的30.3%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达40.2%,并改变了以往依次为储蓄、消费的习惯排序模式,成为居民的首选。据统计,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人数占比则连续3个季度下降,本季再降4.0个百分点至26.3%,成为近6年来的最低,与选择更多购买股票和基金的占比相差13.9个百分点。

  央行3月18日和5月19日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面对在短短两个月间的两次加息,居民反应与前几次相比较为平静。而并非2004年10月加息时,居民反应最为强烈,认为存款利率“适度”的比例,猛升至43.8%,比上季度提高18.1个百分点。央行分析认为,原因在于居民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中的储蓄存款占比近两年来不断下滑。调查显示,2005年、2006年、2007年2季度,居民家庭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中的储蓄存款占比从68%、66.5%降至52.3%,累计下降15.7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在第1季度下降2.0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降5.2个百分点至历史最低-21.1%。认为当前物价“令人满意”的被调查者占比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从2006年1季度的13.0%降至本季度的8.4%,下降4.6个百分点;而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被调查者占比则从2006年1季度的22.1%升至29.5%,增加7.4个百分点。

  居民对下季度物价预期仍不乐观,有超过半数(50.2%)的被调查者预计物价趋升,占比超上季度5.9个百分点,与50.8%的历史最高值仅差0.6个百分点。

  40.2%居民认为购买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比例快速提升,从1季度的30.3%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达40.2%,并改变了以往依次为储蓄、消费的习惯排序模式,成为居民的首选。

 
  (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6号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已经2007年4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7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7月5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

   (四)银行家企业家预计三季度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两份调查问卷显示,银行家和企业家均预期下季度会加息;均判断本季度经济运行偏热,并预测下季度宏观经济依然偏热。

  央行认为,连续的利率和准备金率上调传导到企业微观主体的累积效应会在下一阶段继续显现。

  下季度加息预期强烈

  央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的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家对下季度利率水平上升预期强烈,预计下季度货币政策趋紧的比例上升至43.5%,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偏紧的感受最为强烈。

  至于企业家,央行2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预计下季度借款利率“偏高”的企业家占比达26.8%,比本季度实际判断提高1.0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偏热”迹象明显

  两份问卷调查皆显示,银行家和企业家担忧经济偏热,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不乐观。

  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家信心指数降至历史最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不乐观。在本季调查中,银行家判断经济运行“偏热”的比例大幅上升。认为经济运行“偏热”和“正常”的银行家占比分别为67.4%和32.2%,经济运行“偏热”迹象凸现。银行家信心指数结束了前两个季度的反弹走势,本季大幅下降至36.7%的历史最低点,并继2006年第3季度后再度降至50%的临界点以下,这表明银行家对未来经济运行仍不乐观。在对下季预测时,57.8%的银行家认为经济运行将持续“偏热”,40.6%的预期“正常”。

  企业家问卷调查也显示,对经济偏热担忧加重,企业家信心明显回落。第2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回落至两年来的最低,为83.4%,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下降5.1和3.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家对经济偏热担忧的加重,第2季度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热的比例由上季度的7.9%,迅速攀升至本季度的14.0%,该比例仅低于1993年下半年和1994年1季度经济过热时期。企业家预计下季度宏观经济依然偏热,经济热度预期指数达到历史最高值8.6%。

  贷款需求景气创新高

  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贷款需求景气指数创新高,本季度达到68.9%,首次超越2004年第1季度的68.8%原历史高点。各行业贷款需求景气指数均较上季大幅提高,其中,非制造业中房地产业贷款需求景气指数升幅最大,延续了第1季度强势反弹格局。中、小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强劲,其景气指数分别达63.7%和65.0%,明显高于大型企业。这表明中、小型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几次加息资金成本显著提高的前提下,此类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依然旺盛。

  本季度,反映银行业总体经营情况的银行业景气指数出现季节性回落,但仍继续保持在69.3%的高位上,这表明银行业经营状况良好。调查显示,除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受调整基准利率水平和流动性收紧的影响而略有景气回落外,其他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特别是以净手续费收入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增长突出,银行盈利面不断扩大,银行业运营健康平稳。

  而企业家问卷调查则显示,今年第2季度企业家对银行贷款满意度指数结束了连续9个季度的攀升格局,降至-19.3%,较上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认为借款利率水平“偏高”的企业家占比达25.8%,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3.1和2.0个百分点,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央行判断,连续的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传导到企业微观主体的累积效应会在下一阶段继续显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